6月28日消息,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已进入多产品、多规格、多价格的3多阶段,各家笔记本电脑品牌业者为兼顾市占及获利,纷纷将笔记本电脑产品种类、规格及价位区隔更细致化,销售模式也逐渐与消费性电子靠拢,以积极创造不同市场需求。不过,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大厂持续挟其优势强攻市场下,未来对于较欠缺资源的二线笔记本电脑品牌厂将更加艰辛。
据港台媒体报道,随着戴尔(Dell)、惠普(HP)等国际大厂陆续推出549、499美元超低价笔记本电脑,造成笔记本电脑终端售价已与手机相当,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品牌大厂夹杀下,加上笔记本电脑业者除低价机种外,也致力寻求更多利润佳的产品线,使得笔记本电脑市场出现更多样化产品、规格及价格的3多局面。
笔记本电脑业者表示,以中国台湾市场为例,宏碁为争取市场龙头地位,2005年产品线便相当广泛,且在价格上从不到新台币3万元,到6万元各区间带一应俱全;此外,除既有Intel(Intel)产品线,也提升不少超微(AMD)处理器比重,借以填补市场空缺、创造市场更多元化需求。
另外,像是东芝(Toshiba)、惠普等在中国台湾市场前5大、且拥有全球资源的笔记本电脑业者,亦积极推出多规格、价格更多元化的产品线,并将产品导入各类不同渠道,以多种类的产品线及渠道来分散风险,设法创造不同的市场需求。
笔记本电脑业者坦言,现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已进入“量大成本佳”的产业型态,一线笔记本电脑业者可挟全球资源力拼,但对于中小型的品牌笔记本电脑业者而言,无法靠数量支撑成本,产品推陈出新速度也不及大厂快,未来笔记本电脑之路将更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