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文臻
6月15日 星期三 晴 第二台冰箱革命 专利引进模式
今天,人民日报记者兰斌和《知识财富》栏目组制片人/节目总监尹国栋因为有事从石家庄返回北京了。上午采访了河北节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他们研制的“一种用热管散热的半导体致能装置”专利技术,可以用于冰箱、餐具、医疗器械、花瓶、鱼缸、旅行箱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午采访了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他
们在面对医药研发投入大的难题时,采取专利引进和专利转让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做法,效果明显。
8:31,采访车队出发前往河北节能公司。公司总经理郭琛介绍了热管半导体致冷系统的情况,系统采用无动力循环热管作为散热载体、以半导体制冷器件为冷源。采用该技术的冰箱具有无压缩机、无氟里昂、无振动、无噪音、制造成本低等特点,能够满足宾馆和家庭第二台、三台冰箱的需求。去年,公司生产8万套半导体制冷冰箱,大部分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国家。据郭琛介绍,日本东京地区1/3的宾馆已经用了公司的冰箱;北京的香格里拉、五洲皇冠酒店等30多家宾馆也采用了公司的产品。
在家庭应用方面,由于无噪音、无污染、方便节能等优点,半导体制冷冰箱可以放入客厅或卧室,用于储藏水果、冷饮、葡萄酒、保健品、生物化妆品。而且,半导体制冷冰箱没有了工作噪音扰人的压缩机,可以变成小巧的装饰品、玩具和各种便携器具,满足人们不同场合、不同消费品的冷藏需求,满足家庭对第二、三台冰箱的需求。不仅在冰箱上的应用,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冰箱、餐具、医疗器械、花瓶、鱼缸、旅行箱等,公司目前已经开发的制冷花瓶,可以使花的寿命延长到原来的3倍。在通讯、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上,半导体致冷技术可以解决电子集成芯片的散热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了解,半导体制冷研究起源于德国,河北节能公司从1997年开始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突破,是因为公司把重点放在热管散热技术上,而不是通常研究机构重点研究的半导体制冷器件上,因为热管散热效果好,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制冷效果。公司从1998年开始在中国、美国、日本等申请专利,在2001年得到专利授权。公司在专利工作上的重视,使得在以后的被侵权官司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司2002年发现苏州Samsung 电子有限公司推出了与公司技术基本相同的半导体冰箱,于是采取了法律武器,赢得了官司,维护了公司的利益。但公司在专利工作上也有过教训,当初在申请国际专利时,已经意识到专利对市场开拓的重要性,当时认识到日本和美国市场的巨大,因此申请了专利,却没有意识到欧洲的巨大市场。结果是公司在欧洲市场申请专利的时机错过,而法国等欧洲国家,在葡萄酒消费方面,市场非常大,对半导体冰箱的需求很大。
下午,到石药集团采访。集团2003年利润、利税两项指标均排名全国医药行业第一位;2004年,集团克服外界条件的不利影响,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国内医药行业前三强。公司以化学药物为主,众所周知,化学药物的研发投入是非常大的,跨国公司一种新药的研制,需要花费10亿美元,研制时间在10年左右。石药集团如何面对挑战呢?
石药集团国际市场部总监李剑青介绍,集团通过引进和转让技术,发展壮大。集团具有巨大潜力的新药——恩必普就是与中国医药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专家共同合作的科技成果。恩必普是少数几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之一,也是目前全球第一个以“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为主要适应症的全新化学药物,是脑血栓的克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据介绍,治疗脑卒中药物市场每年超过50亿元,集团建立的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预计年创利税8000万元。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药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几位专家开始对水芹菜籽的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为正丁基苯酞(NBP);20世纪70年代末,药学专家杨靖华成功制备了恩必普;科研人员通过药理试验证明恩必普有明显抗惊及中枢镇静作用;20世纪90年代,科研人员对恩必普重点研究了防治脑缺血性脑卒中的药效学研究,著名神经药理学家冯亦璞历经20余年研究,在整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证实了恩必普治疗脑卒中的独特作用——“重构微循环、挽救半暗带”。1998年,石药集团开始和中国医药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投入了数亿元进行研究、临床和生产线建设,到目前为止,在研发上的投入就超过一亿元。
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振涛介绍,集团实行三级研发体系。中奇公司是集团的研究院,主要研究的是应用广、需求量大的药物,研发难度大;各分公司根据自己的需求,研究改进型和合理仿制药物;车间主要是对工艺进行研究、改进。中奇公司虽然是集团的研究院,但在运作上完全是市场化。刘振涛告诉我,中奇公司研制的左旋氨氯地平,申请了专利,以数百万元的价格转让给集团内部的欧意药业,欧意药业即将把该产品投入生产。
今天石家庄天气很热,很高兴我们顺利完成了今天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