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北京专稿 韩江
经过整整一个下午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动员、争执、质问和解释,漫长的过程让人在等待中逐渐感受到,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改革给企业和中小投资者所带来的那份沉重和压力。
上周五,三一重工和清华同方分别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的首轮方案投票表决。作为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批试点企业,三一重工(600031)公司方案以高票“锵然通过”,而清华同方(600100)公司方案却因4.76%的差距黯然退场。
但是在清华同方这场面对面的博弈当中,中小股东所表现出对于“清华”这个牌子的信任,对于清华同方这个企业的期盼,以及企业对股东所做的种种承诺,这一切都在矛盾中发酵着。
感性发泄理性投票
在6月10日的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部分股东到现场对于股权改置方案进行投票表决。当天现场表决的股数占公司总股本的52.8827%,共计303,870,228股。
在决议投票前的沟通阶段,面对经过股东沟通会,清华依旧坚持“10股送10股的对价方案、34%最低持股比例”的最终决议,中小股东的不满以长达两个多小时此起彼伏的发言表达出来。
作为中小股东的代表,李章喆先生认为,股权分置对于公司的业务增长没有丝毫的影响;另外公司的上市消息披露不及时,改革方案也并不能够体现这方面的监管作用;再次,对于流通股的赠送部分必定在市场被稀释。他对于同方只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表示愤怒,他认为应该准备多种配置方案供中小股东选择。
现场一位蒋先生也表示,中小股东以往的损失过大,非流通股的流通将要从股市抽走更多的资金,而目前的方案,大股东获益最大。
一位白发老者从清华同方一上市就成为它的忠实股民,但是据老者讲,他们投入的50多万美元到现在只剩下10多万。一位女士对在场的清华同方高层大声质问道:“大股东为股价的稳定做过一点点努力吗?没有!”众多中小股民显得群情激奋,痛斥“大股东从来不关心中小股东利益”。
虽然现场投票前的感受是悲观的,但是最终现场投票的结果却是以流通股超过93%的赞成率,超过了“至少三分之二赞成”的要求。
“方案通过股价可能会上涨,但是如果不通过,再开盘肯定下跌,损失的只是流通股的股东。”一位不那么激动的股东分析道,“所以大家是坐在一条船上的。”
现场,记者看到了股东们在投票时理性的一面。会前情绪激动的部分股东在投票时在“同意”一栏里打勾。
那位损失了几十万美元的老者说,他也明白股市改革势在必行,“国家的金融改革不能再错过这个机会了,迟早是改,为什么不投赞成票。”
另外一位同样高龄的老股民说:“我们的确是从大局出发投的同意票。”
大家以为“方案通过是没有什么问题了”,现场的股民在“感性发泄,理性投票”之后,也陆陆续续地离开。只剩下媒体和清华同方的人在焦急地等待最终结果。
然而,面对一个下午“枪林弹雨”的清华同方,等来的却是“由于公司股权分置方案没有获得证监会规定的流通股股份三分之二以上通过,该方案没有获得通过”的结果。
数字显示,表决的流通股股份总数为89348959股,赞成55315623股,占本次会议参加表决的流通股股份总数的61.91%,而规定赞成比例底线是66.67%.
清华同方董事长荣泳霖表示:“非常遗憾,方案未获得通过。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也是超过60%的流通股股东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荣泳霖表示,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及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对推动清华同方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已做出最大努力。尽管清华同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没有通过,但董事会方面认为国家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中国股市确实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今后,董事会将按照国家股权分置改革的总体进度和要求,与公司全体流通股股东进行协商,积极参与股权分置的改革,认真解决清华同方的股权分置问题。
顺流逆流都非坦途
作为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批试点企业,清华同方以其特殊的高校产业背景和散户众多股本结构,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目光。清华同方五家非流通股股东均参与了表决,其所代表股份占清华同方总股本的52.48%,他们对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都投了赞成票。但是方案在最终综合了网络、电话以及现场投票的统计之后,最终以61.91%的流通股赞成比例,没有通过。
对于中国股市改革的推动机构,虽然中国证监会刚刚在5月30日的《关于做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如此申述:“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可清华同方的结果还是让很多人大感“意外”。如果说场外的人士感到意外,那么在清华会场的投票过程另外一些插曲却会让人觉得不是那么意外。
当时在现场超过一半的持股股东虽然情绪高涨,但是清华同方的总裁陆致成先生对清华业务的介绍和近期展望,对于很多股民来说是一针强心剂。很多人表示“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对清华还是有信心的。”
另外对于将要被摊薄的股本,清华同方董事长荣泳霖也当场保证“以提升业绩来弥补”。特别是清华同方对于流通股股东在最初几年从资金上给予同方的支持给予了大力肯定。
如果说现场沟通对于方案通过起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么场外的股东因为没有听到这些声音,没有看到这些肯定,他们的投票也就没有这些因素的影响。
“现在有这个权利,为什么不投反对的一票。”现场,在股市上一向作为“鱼肉”的中小股东,改变以往“用脚投票”的方式,最终以“议案被否决”的结果彰显了自己的力量。
对于这个从120多个方案当中选出来“10送10”的方案被否决,荣泳霖说:“其实我看到,那些投反对票的股民也不是针对同方的方案,而是他们希望表达对于股权分置的一种态度,他们要谋求更好的改革模式。”
清华同方大股东和股民之间的恩怨其实是中小股民对于中国股市病症的不满,同方沉重的历史包袱也使得太多的流通股东在希望获得更多的补偿的时候,也希望有“讨价还价的权利”。
虽然大多数股民在资本市场的损失并没有流到企业里,也尽管如清华董事长荣泳霖所说,“股权分置的方案不是一个弥补中小股东过往损失的改革方案”,但是中国股市对中小股民造成的“没有发言权,没有知情权的不平等”,统统在这一刻爆发,企业成了靶心。
对于购买股票时签的协议来说,一位流通股的股东如此表示了他眼中的股东行为:“我们(购买股票)签的合同,是一种商业契约。那么现在的方案要求我们投票,等于是没有经过我们双方的商讨就更改合同,我们连讨价还价的机会都没有。”
正如荣泳霖所说,这个方案如果没有通过,对于非流通股股东本身的利益是没有影响的,受损失的是流通股股东。但是中小股东选择了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来促进中国股市改革的进程。
在场的一位非常资深的散户股东告诉记者:“我不接受你的采访,但是我知道清华同方没有做好解释工作。”他说,本身清华同方并没有主动选择做“股权分置”,虽然被作为试点,但是也没有证监会文件下达,只是让做。虽然清华同方如果在方案通过之后,无论从融资还是并购上都会有优先的政策,但是因为没有明文规定,所以没有办法公开和股东们解释方案通过后的利好趋势。
另外作为国有企业的清华同方在做方案时不仅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而且在程序上要上报很多层领导机构,“过程极其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在方案出来的时候,清华同方董秘孙岷说的“方案双方都不亏就会通过”。
最终结果出来后,神情疲惫的荣泳霖拒绝了媒体的采访,但是,他在临走之前强调,如果因为这个方案没有通过造成的周一开盘股价下跌,“我们将会以提升业务的方式来回报”流通股股东的损失。
企业和股东是有感情的,但是股市是冰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