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申耀
--狂刮改造风 中关村进入“现代卖场”时代
5月26日,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商会联合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对外公布了《2005年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行业发展白皮书》。
据悉,《白皮书》包括2004年行业概述、行业发展状况、电子市场发展情况、电子市场是中国IT零售业的主渠道及电子产品贸易行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等五个部分。
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人士认为,这是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商会在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内第二次发布行业白皮书,对于行业、地区、IT产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中关村地区2004年电子产品销售总额达342亿元人民币,贸易总额874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3年增长22.3%和21.3%。同期中国IT产品销售增长11.7%,中关村比全国水平高10.6%。
据调查,中关村电子产品销售占北京市69%、占全国8.7%。中关村是中国北方地区IT产品重要的集散中心,按照出货量计算有12.8%的产品向外省市辐射, 销售额为43亿元。其中,中关村地区IT卖场2004年电子产品销售总额达141亿元人民币,贸易总额达277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分别增长了21%和21.2%。在中关村的九大卖场中,海龙电子城的销售额与贸易额均为第一位,在9大电子市场中,海龙以10%的面积取得了27.5%的占有率。鼎好电子城紧随海龙之后,占据销售额和贸易额总额第二的位置。
此外,《白皮书》还预测了2004年-2009年期间,中关村地区电子产品贸易额将以13.8%的速度增长。其中,中关村地区IT卖场电子产品贸易额将以14.9%的速度增长。
在产品销售方面,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MP4、U盘、多功能一体机、墨盒、投影机、计算机软件等产品均将保持快速增长,而扫描仪、色带等市场则将很快出现萎缩趋势。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算起为电子市场发展的第一阶段--自发形成阶段;1992年第一个专业市场出现为第二阶段--专业市场阶段;1999年电子城出现为第三阶段--电子城阶段;而从2005年算起,开始进入第四阶段--现代卖场阶段。
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商会会长鲁瑞清告诉记者,“从发展的角度进行考察,中关村电子市场大约每六七年,就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据鲁瑞清介绍,以海龙电子城为代表的电子市场开始进行新的尝试--用现代流通技术改造和提升电子市场。总结起来,海龙的“市场升级”包括“两个提升,三个能力”:提升硬件水平,提升软件水平;增强经营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全面体现了“现代卖场”的基本特点,是中关村电子市场行业进入第四阶段的主要标志。
鲁瑞清认为,电子市场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电子市场的提升在于市场方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市场主办方要从出租场地的物业经营行为转变为资源整合的服务提供商,基本手段是用现代流通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业态。
“谁不能完成这个重大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是出局者。”鲁瑞清说。
目前,中关村电子市场总保有量大约20万平方米,2006年,中关村E世界开业后,将增加大约60000平方米。全国性的电子市场行业已经进入新的一轮洗牌期,和平竞争的年代已经过去。
鲁瑞清告诉记者:“如果没有现代流通业的理念指导和技术支持,将很难立住脚。有场地就可以出租,租出去就可以挣大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市场选择、政府和商会组织进行行业指导相结合是必要的。”他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盲点,三方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将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看得更清楚。必要的规划和引导,行业的咨询和指导,可以减少或避免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应当承认,中关村电子市场具有先发优势、低价位、品种齐全等优势,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承担中国IT产品零售业主渠道的任务。
“但是,市场上的各种业态将长期并存、互相竞争、互相融合、适当回归到自己最有利的范围,这是中国IT产品零售行业未来的基本特点。”鲁瑞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