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瑞财
中国正在各个领域抓紧对自有标准的掌握,RFID只是其中一个部分。但一个标准动用15个部委联合推出,不敢说是绝后但也是空前的
如果你已经换领了二代身份证,你一定会很奇怪,为什么要弃用原来的材料变成IC卡
。
小小的卡片里面蕴含的秘密可不少。
作为第二代身份证与第一代明显不同的就是,第二代身份证使用了最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
正是运用这一技术,使得第二代身份证成为一张智能卡,除了保留视读功能外,还可以进行非接触的机器自动读取及通过读卡器对卡内存储的居民身份信息进行更改。
不为太多人知道的是,正在大规模推广的第二代身份证制作采用的仅是行业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中国RFID标准还在酝酿之中。
2006年6月9日,中国官方十五个部委(含发改委、商务部、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公安部等部委)、历时近一年半时间共同编制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正式发布。
这也标志着,在自主创新的大潮中,中国并不愿意放弃对RFID——这个酝酿巨大商机的标准的掌握。
当RFID在中国广泛实施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愿景:在超市里购物,将不再需要一件一件地扫描商品上的条形码进行结账——只要提着口袋走过感应器,RFID技术能让所有商品信息一次读取到。
标准战场再临中国
RFID产业链作为一个新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将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这是因为RFID技术涉及到信息、制造、材料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
目前,RFID技术已经在全球各地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交通及运输等行业。
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副司长綦成元表示,可以预见,RFID技术在未来几年内将达到数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不仅如此,RFID的应用还将给留守、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RFID技术却一直未能在中国普及,其主要原因就是欠缺一套可供业界共用的标准。尤其是中国的RFID标准还未正式确立。
不过,中国RFID市场却在悄然增长,IDC数据显示,2005年整个RFID在中国的市场容量为4.7亿元,但到2009年就会膨胀到58.7亿元,其年复合增长率大约是65.6%。
技术方面相对简单的中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截至2005年底,全国也已发放1.2亿张,至2008年将完成9亿张IC卡身份证的换发工作。
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之一,手机用户、网民、制造业、物流等规模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毫无疑问将成为 RFID 技术应用的大国。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吸引了全球RFID五大标准组织。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将上演这场争夺战中最重要的一幕。
这次,中国决不让步
拥有自主产权的RFID标准和核心技术,中国的制造业等将打上自己的标签,中国也不用担心未来要付巨额的专利费用。
尽管中国RFID起步较晚、尽管几经磨难,但却呈现出快马加鞭的趋势。
目前,国家RFID测试中心被列入规划,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工作基本完成,国家标准也纳入制订计划。
同比于国际上的相同技术和标准进展,中国的RFID属于姗姗来迟者。
早在2003年,国家标准化委员批准成立相关标准工作组。但2004年5月因故停止。2005年12月,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出面重新组建,原工作组大部分成员平移到新的工作组。
《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的发布,更是预示着中国将在RFID标准制定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自主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困难的工作。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基地、RFID的主要市场之一,未来中国将成为引领RFID技术应用和发展的主导力量,”中国标准化协会人士对《财经时报》表示。
毫无疑问RFID作为一项新技术,在2006年的国际市场中将有比较好的表现。中国也必然被RFID应用浪潮所影响。
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无疑更需要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这样才能在巨大产业蛋糕中,分得主要的一块。
如何分得蛋糕的一块呢?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一语中的:“中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向信息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应抓住全球RFID物联网启动的历史机遇,抢占标准制高点。”
RFID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欧阳宇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RFID市场发展一直受到‘标准缺乏、产权薄弱、核心知识产权缺失’等问题的困扰。”
“毋庸置疑,中国也要制订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RFID市场必须使用中国标准。”欧阳宇认为,“中国不能为了推动RFID市场的发展,而盲目地采用他人的标准,这样做不仅会丧失巨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会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谈电子标签标准制定原则时表示:“我们坚持RFID标准制定必须以国内为主,坚持自主创新研制。在信息化时代,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的电子标签应用与相关管理必须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是原则问题,决不能让步。我认为RFID无论是技术标准、产业发展或应用都要立足于自主创新,中国要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不是美国的、不是欧盟的、也不是日本的,中国就是中国!”
标准先行
“运作国际标准的能力美国人肯定比我们强,包括技术能力、资金能力、影响力。”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王立建对《财经时报》表示,“复杂的国际因素以及各方利益是标准推广的障碍之一。”
作为中国众多标准的研究者,王立建近年来参与了大量信息产业领域的标准制定,从墨盒标准到AVS(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WAPI(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RFID标准,他对标准是再熟悉不过。
国际权威机构德勤发布报告指出,RFID可以在从保健到营建,再到运输等各领域发挥作用,“标准”制订者们正在筹谋更大的利益。在中国,RFID也正经历一场事关“标准”的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