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G网或者C网,对于联通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既然无解干脆不解,更换司标之后,让客户不再注重联通运行的是什么技术网络,而把吸引力转移到服务上。对于联通而言,这个挑战并不亚于当年引入CDMA技术
对于关注中国联通的人士而言,应该把2006年3月28日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加以记录。在漫天传言和市场高压下保持了15个月静默的中国联通,3月28日高管集体亮相全国政协礼堂,为中国联通新的司标揭幕。
“联通早就该出来说话了!”3月28日当天下午,这是包括《财经时报》等部分在京媒体,专访中国联通集团副总裁李刚后所发出的感慨。
这种感慨不是没有道理,自从2004年11月,原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常小兵到任中国联通董事长以后,包括总裁尚冰都一致对外保持了低调。
但关于联通的新闻却不因此而冷落,甚至一段时间内,通信业界人士相互打招呼都变成了“你知道什么时候拆(联通)”?更有甚之,连中国联通进军澳门都会被解读为将保留CDMA网络,而出卖GSM网络,最后国资委领导出面才让风波稍微平息。
但不能讳言的是,中国联通内部从上到下,士气多多少少都受到传言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仅仅把更换司标看成一个简单的运营行为,可能会忽略中国联通15个月来用内部人形容“卧薪尝胆”也不为过所付出的努力,而把包括常小兵、尚冰等高管的集体高调亮相看成联通放出的一个试探气球也不为过。
从提升士气、强化执行力的角度来看待更换司标,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中国联通此举的内涵。而更让媒体感觉兴奋的是,此次接受专访诠释中国联通更换司标的人物,是刚到任中国联通任副总裁3个多月原北京移动总经理李刚。这个还被联通内部许多员工称为“神秘人物”的李刚,也是到任联通后第一次公开接受媒体访问。
模糊两网概念谁将3G?
同时拥有GSM和CDMA两张网络,在前一段时间被外界认为这将导致联通在电信业重组时,拆分其中一张网络给予其他同样有国资背景的电信运营商。而在熟悉中国联通的人士看来,这是中国联通持有的一把双刃剑。
3月28日中国联通副总裁李刚透露,更换联通新司标只是一系列市场动作的启动,今年中国联通还将强化四大业务品牌和两大增值业务品牌,作为联通经营理念更新的一部分。李刚所说的四大业务品牌分别是:世界风、新势力、如意通及新时空;增值业务品牌是:联通无限和一网联通。
李刚对此的诠释是,换标之后,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联通的产品将更加容易。四大业务品牌中的“世界风”将用于服务高端用户,“如意通”将应用在大众用户,而“新势力”和“新时空”将分别归属于年轻品牌和行业用户品牌。这几大品牌的服务内涵将有所区别,就如同经常乘坐飞机的人,知道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服务内容有所不同,这样更易于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服务。
这其中最重大的变化是,中国联通将统一GSM和CDMA两网的品牌,今后用户可能很难从业务品牌名称去判断该用户是联通的CDMA用户或者GSM用户。
这也就是说,中国联通将把GSM和CDMA在营销上进行混合经营。而原先在联通省市及地市一级,许多分公司都将GSM和CDMA通过不同的部门分开经营。
李刚在回答《财经时报》提问时特别强调,业务品牌之间的细分将更为明确,例如原来拥有CDMA手机终端的用户只能选择如意133或者世界风等品牌,但却不能享受UP新势力的一些“特权”。从今年开始,这些都将成为历史,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服务,例如CDMA用户可以加入更为时尚的“新势力”品牌。
《财经时报》与Hong Kong数家投资机构分析师进行交流,数位研究人士认为,联通这一战略将模糊GSM和CDMA两网运行的概念。虽然从财务上大家还是把GSM与CDMA分成两张报表来看业绩,但在两张网络提供的语音服务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联通确实可以抽身于传统的网络运营商之上,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信息服务提供商形象。
另外,对于联通来说,在业务品牌合并统一之后,不必过分担心出现某个网络高速发展,而另一个网络发展缓慢的现象,因为毕竟还有手机集体采购和补贴这一手段来作为调节市场的手段。今年联通计划采购600万部CDMA手机就是一个最好的良证。
但分析人士也有部分顾虑:3G即将到来,联通模糊两网概念,也可能将导致投资者无所适从,难以判断联通将升级GSM或者CDMA网络到3G.李刚对此笑言,“这是公司的最高机密,无可奉告。”
“3G出来以后,再做一个新品牌也不是没有可能。”接近联通的人士分析。
常小兵的新联通显雏形
对于更换司标,统一业务品牌,难的不是设计方案的选择,而是最终的落实和推广。反应到大的方面,就是体现一个企业执行力和战斗力。而对于传统邮电系统出身的业内人士来说,更把执行力和战斗力看成企业重要的衡量标准。
事实上,早在2004年底,联通就试图将原有分属GSM和CDMA网络的大大小小业务品牌进行统一,因为光GSM和CDMA网络就分别有后付费和预付费品牌,后来又加上面对年轻消费群体的“UP新势力”,包括各个地方公司的子品牌数不胜数。不仅消费者经常糊涂,连联通内部有些员工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业务品牌。
反观竞争对手ChinaMobile,只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以及集团公司允许各地省市公司保留存在的一个本地品牌,加上ChinaMobile网络单一(GSM网络),品牌效应对销售拉动不可谓不明显。
对此,曾在ChinaMobile服务7年的李刚深有体会,“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以前我是站在移动里面看移动,现在是站在联通看移动。”ChinaMobile在统一业务品牌方面,当年也下了极大的力气,据说当时在李刚任职的广东移动,光广州一地各种名目的资费套餐就有600多种。
可见,联通要做的不仅仅是把司标从传统的电信蓝改成中国红、水墨黑那么简单。李刚承认,更换司标及后续工作整体要到明年3月结束。但他表示,联通不会过多地追加费用在此次更换司标上,涉及这部分的市场费用将从今年的预算里列支,而不会做单独列支。
李刚说,外界愿意把联通选择在3月28日发布新司标,看做联通一年多以来的阶段调整告一段落,他并不反对。但他更认为这是联通经过12年发展历程,一个新的里程碑。
所谓新的里程碑对于中国联通来说并非一句空话。了解中国联通财务和运营状况的人士都清楚,2005年中国联通红筹的利润同比增长9.7%,而在2005年上半年许多分析师还悲观地认为联通全年可能实现负增长,2005年下半年收入和运营整体的大幅扭转终令高管和投资者舒了一口气。
而在引进外资方面,在2004年至2005年,美国第四大运营商Sprint高管就曾数度与中国联通秘密接触,希望通过购买股权的方式进入中国CDMA市场,而中国联通当时也试图通过与外资合作避免被拆分之命运。时至今日,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Hong Kong面对投资者坦言:正在全球范围内物色合作伙伴,参与CDMA业务。此时常小兵的心态显然与去年已不可同日而语。
按照中国联通总裁尚冰的说法,联通换标是全面确立“以应用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最终目的是实现向国际一流的综合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变。
无论更换司标是为了3G,或者是为了转型,关于联通的种种传言总算到了尘埃落定时。(本报记者高剑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