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3G市场观察,2006年中国3G市场热点预测
新浪科技/曹增辉 诺盛分析师/刘先泽 联合撰稿
对于中国3G市场,2005年依然是值得记录的一年,依然是一个值得期待和祝福的一年。中国的TD-SCDMA从争议走向肯定,中国的3G市场也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3G市场已经开始启动。
新浪科技与诺盛电信咨询,在关于中国3G市场的判断与分析上,有着一定契合点。因此,希望通过我们联合的观点分析勾勒出2005年中国3G市场的轨迹,并且对2006年3G带动下的中国电信市场进行一定的预测,从而为身处其中的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商及用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中国,3G已经远远超出了“第三代移 动通信标准”本身的涵义,决定着六大运营商未来的发展走向,决定着中国通信市场未来发展格局,作为3G民族标准的TD-SCDMA更是承载着国家自主知识产权实施的重任,关乎国家数千亿投资的走向。有感于此,2005年,关于中国3G引发的一场场大讨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一部分:2005年中国3G市场TOP5
TOP1: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公布测试结果,TD-SCDMA进入预商用
今年9月14日,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在3G全球峰会上如期公布了TD-SCDMA外场测试结果,得出的结论是:TD-SCDMA已经具备大规模独立组网能力,这也是TD-SCDMA在独立组网上得到的首次技术验证。
进入2005年以来,TD-SCDMA迎来了自己的快速发展期,外场测试结果让TD-SCDMA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赞赏,终端数量大幅增加,各地开始建设应用示范网,TD-SCDMA进入预商用期,中国政府也首次对TD-SCDMA的商用发展给予正面肯定。
TOP2:3G牌照迷雾重重,发牌时间趋于乐观
2005年5月,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在《财富》论坛上透露,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正从四个方面着手准备3G:一是2002年颁布频率规划;二是进行全球规模的3G制造试验;三是积极推动3G企业的发展;四是对政府管制和市场发育程度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王旭东部长还承诺,2008年中国将使用3G技术。
在随后的6月28日,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对外表示,中国发展3G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今年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决策性建议。
12月20日,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中国电信集团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3G牌照发放的决策时机已到。同时他表示,在中国的3G布局中,TD-SCDMA要占有一席之地,可能会由有实力的运营商来运营。
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官员不同时段的连续表态使得2006年3G牌照的发放时间转向乐观。
TOP3:运营商重组传闻不断,与3G启动交织一起
2005年,中国3G启动与电信重组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六合三、四合二的重组版本不断传出,并贯穿2005年全年的3G启动传闻当中,运营商重组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中国3G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
1月28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联通分拆传闻作出郑重声明:在电信业重组中,中国联通不可能被拆分。2005年关于拆分中国联通的第一轮重组传闻被击破,但这并没有阻止传闻不再产生。
4月1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再次表示,“未来电信业肯定要重组,不过不是简单的四合二或者几合二,或者说拆分联通,国资委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将资源配置好,避免浪费。”
8月1日,关于国内电信业重组的第二轮传闻大潮落空,传闻中的2005年8月1日国家宣布电信业重组的消息并没有得到应验。
随着2005年的离去,电信重组与3G启动的关联性变的越来越小。
TOP4:运营商初定3G规划,设备商提早圈地
面对即将启动的3G市场,2005年各大运营商均不同程度的削减了网络建设的投资,特别是固话运营商对PHS业务的收缩,移 动运营商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划性的减少了对2G及2.5G网络的升级扩容。
3G放量投资蓄势待发。
2005年,几大运营商初步敲定了未来的3G规划。ChinaMobile将分区域建设3G网络,称3G不会建成一个全覆盖的网络,而且在有需求的地方进行建设,同时会考虑引入HSDPA等技术。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3G的一些看法,在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研究院组织的3G网络技术试验上,六大运营商悉数参与其中。
包括ZTE、Huawei等在内的电信设备厂商在3G试验网建设中已经提早圈地,国内外34家系统和终端厂商参与了2005年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组织的3G网络技术试验,共7套应用平台系统、近300个基站,终端数量不断攀升。
TOP5:《中国3G世纪报告》引发行业激烈讨论
2005年阳历新年刚过,在中国就爆发了一场关于3G的世纪大辩论。引发这次辩论的,是《中国3G世纪报告》。而辩论的主角,一位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他是著名的中国国情专家;而另一位,则是在电信行业郝郝大名的阚凯力教授。
胡鞍钢教授认为,中国应该尽快启动3G,并在报告中指出,3G市场迟迟不能开放,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被俘获,开放市场的前提就是要解决国家被俘获的问题。阚凯力教授则不以为然,认为仓促上马3G会造成巨大损失,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国有企业因为3G造成损失,要追究领导的责任,并指出了胡鞍钢报告中的多处“硬伤”。
一时间,双方争的不亦乐乎。
从这场争论,人们也看到,由于3G背后涉及了庞大的投资,因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较量和利益平衡问题。3G不仅是一个技术,其意义早已远远超出电信行业本身。这场3G世纪大辩论将中国3G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深化。
第二部分:2006年中国3G市场热点问题预测
TOP1:2006年年中将发放3G牌照
关于3G牌照的预测,从2004年就没有停止过。经过2005年TD-SCDMA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对中国3G市场启动的时间承诺。乐观估计,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将会在明年年中左右发放3G牌照,第一季度发放的可能性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