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Mobile增值行业眼下缺乏的不是带宽,而是特有性的内容资源
毛晶慧
从一夜暴富到登陆纳斯达克达到顶峰,从打“擦边球”引起的公众信任危机到随之而来的增长放缓泡沫破灭,几番起起落落,ChinaMobile增值服务市场上能算得上KA(Killer Appl
ication)级应用的,无非也就是SMS和彩铃。
于是乎“寻求新的增长点”成为运营商们的一致口径,然而直到刚刚落幕的本届通信展上,似乎谁也都没能说清楚新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当手游的概念又一次接近于破灭、当手机小说只能依靠炒作版权费来吸引眼球时,更多的人将赌注押在了即将到来的3G时代上。然而即便3G时代来临,行业的瓶颈问题就真能解决么?
日前,电信专家指出,ChinaMobile增值行业眼下缺乏的不是带宽,而是特有性的内容资源。
特色性内容资源走向前台
手机在中国是一个带有文化特色的载体。当初2.5G来临的时候,手机通过GPRS上网给了淘金者和消费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手机增值服务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潮流与符号,然而几年过去了,我们却不得不面对“KA级应用其实还是2G就可以实现的技术”这样的尴尬,而2.5G技术的想象空间除了被用作纳斯达克上市的概念外,也远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
诚然,将手机增值服务演绎成时尚文化的旅程,给行业淘金者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与回报,然而也注定了这个行业今天面临的瓶颈。
从运营商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以规模而论在世界范围内都名列前茅,ChinaMobile更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然而中国通信行业要真正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光有规模和出色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在新技术、新应用方面逐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准甚至领先。
从SP领域来看,现有的主要业务类型无论是SMS还是彩铃,事实上都没有太多的入门门槛,这也注定了三年多来市场持续混战的局面——一方面,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无数后来者蜂拥而上,用各种正当的、不正当的方式分一杯羹;另一方面,领先者却无法建立门槛而不得不陷入乱战中,因此曾被预言过无数次通过行业洗牌的杠杆清肃市场,也始终未能应验。
在这样的景况下,特色性内容资源逐渐走向前台。依靠特有内容形成行业内的差异化竞争,成为打破眼下行业瓶颈的希望所在。
SP撬动“心”市场
从国外成熟的移动增值业务发展历程看,能够形成差异化的移动增值服务,大多具备两大特性——跨行业的优势资源以及独有的成熟技术。例如日本非常流行的手机导航服务,事实上正是移动通信与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融合;在欧美已经成熟的手机银行、手机钱包业务,大多也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强强联合的产物。
不过,据了解,“移动远程心脏监护”则是一个正在被国外投资者紧密追捧的新兴领域。全球有数以十亿的心脏病患者,单中国就有1.5亿饱受各种心血管疾病折磨的消费者及家庭,市场前景毋庸置疑。心脏病发作有很大的突发性、并且有80%的患者是在无前兆性的情况下发作的,因此手机作为形影不离的个人信息终端,在远程心脏监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记者了解,国内在此领域也有了不小的进展。移动远程监护系统的先驱,中卫莱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的技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远程心脏监护技术主要由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几部分构成。信息采集技术是在传统医疗器械的基础上根据移动特性修改的,已相当成熟。而此前一些人比较担心目前的网络能否准确传输远程心脏监护中需要的大量、复杂数据,其实这在目前2.5G的网络环境下也不再是什么技术难题。中卫莱康代表性产品“心博士”远程心脏监护仪的一个重要工作原理就是将通过采集到的心电图加密后,通过GPRS发送到专门的监护中心,再由监护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
放眼3G网络环境,数据传输速率将更加快速,用户使用会更加方便,而且预期的使用费也会更加便宜,可以实现瞬间完成心电数据等的传输,比目前发送SMS还要快捷,可以实现大数据量、长时间的实时监护。
有着宽阔的市场前景,成熟的技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新兴领域就能够由此兴盛起来。
实现“心”一代商业模式
事实上,国内远程心脏监护早在五、六年前就有了试水者,当时一种名叫“心脏BP机”的仪器曾在全国热极一时。顾名思义,“心脏BP机”主要通过固定电话实现数据传输,因此在技术上与现在通过GPRS和CDMA1X传输相比,无法体现用户关注的实时性与便捷性。另一方面,业内人士认为,当时“心脏BP机”采用通过医院出租、将监护中心与医院合为一体的商业模式,才是其无法走得更远的真正原因所在。众所周知,医院是社会事业性机构,从性质上决定了其无法满足移动增值行业中对“服务性”的特殊要求,但其有益探索说明了市场需求的巨大潜力。
电信专家认为,未来中国发展移动远程医疗增值服务,应是在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如卫生部、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共同监管下,由移动运营商倡导、牵头和具体管理,发展兼具专业性、技术性和服务性的服务提供商。只有这种模式,才能兼顾各方所需,共同维护产业链平衡发展。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统筹大局将为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远程心脏监护虽然只是辅助医疗手段,但毕竟是直接关系到老百姓身心健康的事,因此主管部门从一开始介入监管,将有助于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
移动运营商作为这一领域中的惟一通道,将担负起技术和管理“把关者”的角色。目前中国的移动运营商相对单一,移动运营商对于增值业务管理的能力也日渐成熟,ChinaMobile今年上马的MISC平台在治理鱼龙混杂的SP行业上已得到各方的认可和赞扬,这些累积下来的经验对于移动远程心脏监护这一新兴领域的管理,都将是可以举一反三。
在此前提下,服务提供商的跨行业资源及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将成为推动这一领域前进的诱发动力。业内人士认为,与此前的类似应用相比,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充分体现了跨行业资源与移动增值行业特性的融合,无论从专业性、技术保障性或服务性来说,都具备撬动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