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文颖
有学者指出:“当下历史时期的特征一般用如下三个概念之一进行描述:全球化、技术革命和民主化。在这三个方面,媒介和传播都扮演着核心的甚至是限定性的角色。”每一种新的媒介的诞生,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传播活动和其他的社会文化活动。
从原始社会的口语传播,到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诞生,再到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普及,每一次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随着传播障碍的逐渐克服,使得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速度、精确度越来越高,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由此而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界限被渐次打破,人与人之间感觉的距离大大缩小,地域对交流的阻碍也逐渐变小。
20世纪末出现的手机,以其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独特优势,极大地摆脱了其他传媒工具由于物质地域的束缚而给传播活动带来的限制,给人众传媒带来了巨人的冲击,并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最初的手机只有点对点的通话功能,大众传播必须是“大规模”的“面”的传播,而最初的手机只能解决点对点的通信问题,所以虽然能达到即时即地的效果,但却还不能与大众传媒相论。不过随着手机功能的扩展,它也越来越向大众传媒转型。手机SMS服务的出现(SMS)对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有着划时代的意义。2000年SMS业在中国兴起,此后迅猛地发展了起来。随着中国移 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SMS业务相继推出,孕育出许多内容供应商簇拥在这两个通信集团周围,提供新闻订制、SMS游戏、图片和铃声下载、即时聊天、交通定位等业务,积极开拓新的媒体领域。
现在的手机很多都已经成为移动通信终端与PC融合的产物,能在手机上欣赏MP3、下载游戏和MTV、用MSN和QQ进行在线聊天,俨然是一部小型的PC。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与3G相结合,速度带来的技术障碍将被消除,而资费的大幅降低,则更有利于手机的普及。凡此种种,手机的媒介整合功能已经相当可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我们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文字阅读、语音传播、情感沟通,并且还可以和其他媒体例如电视、广播、网络快速互动,不仅如此,在网络内容供应商的运作下,手机传播的内容已经逐渐开始摆脱单一的点对点信息传播的模式,从而进一步承载起传播社会信息和文化符号的功能。
这些都意味着,手机已经走出了那个“大哥大”点对点通信传播时代,经过数字模拟手机、单色手机、彩屏手机、拍照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渡而进入了一个点对面,甚至是面对面的一个大众传媒时代。它几乎整合了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并依托网络媒体而发展,具有无线网络媒体传输的随时随地随身的新特征。这些特征的结合,使得手机较之其他大众媒体有着更为特殊的优势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