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燕玲
光缆市场“波澜不惊”
用“供大于求”来概括目前的光缆市场是再合适不过了,目前国内已投产的光纤厂商的年生产能力已经超过3000万公里,在忽略进口产品的情况下,产能已超过实际需求的2倍。
而国外厂商的介入在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给国内厂商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国内厂商曾经试图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光纤反倾销”上,然而案件的胜出并未给光纤光缆企业的生存环境带来更多起色。许多国外厂商纷纷加大了在国内建厂以及与国内企业合资的力度来弥补“光纤反倾销”带给他们的“伤害”。因此有人戏称此次反倾销“胜败难定”、“形式大于实质”也不无道理。
光纤光缆市场的低迷除了产能过剩的因素外,国内厂商技术实力的匮乏也使他们失去了更多话语权。“预制棒”技术作为制造光纤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国内厂商心中永远的“痛”。虽然一些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预制棒”的研发,但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他们所生产的预制棒并未得到运营商的认可。在预制棒领域的巨大投入却未带来相应的回报让国内厂商尝到了“骑虎难下”的滋味。
在光纤光缆市场举步维艰的环境中,国内厂商纷纷选择了多元化发展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在2005国际通信展中,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光缆厂商参展,但从他们展示的各类解决方案中,已经嗅出其多元化的味道。
通常人们习惯将一年一度的通信展看成预测某个领域的风向标。2004年国内光纤光缆企业的领军者长飞的缺席使当年的光纤光缆领域失色不少,而在今年,长飞、亨通等主流厂商的集体缺席,给这个行业增添了几分萧条。
设备市场业绩斐然
与无线和数据通信领域相比,国内光传输设备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毫不逊色。技术实力已成为设备商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敲门砖”,很多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