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翠
在电信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北邮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无论在教学还是在科研上都加大了力度
改革开放促进了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自1984年国务院分别做出关于加快通信发展
的两个“六条指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通信发展的方针、政策以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出台政策,企业用好政策,无疑是一次思想观念的解放,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这项改革使电信行业扭转了单纯依赖国家财政搞建设的被动局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信息产业部成立为标志,中国电信业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电信业积极推进以政企分开、破除垄断、引入竞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使中国电信业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市场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完成了世界发达国家也要十几年才能完成的改革。
北邮作为“中国信息通信黄埔”,在这场“信息革命”中,更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除了在通信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内部建设上,校领导班子也决不放松,提出: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进入‘211工程’,使北邮成为通信领域国内领先,国际著名的重点大学。目标就是动力,在领导以及全体师生的一致努力下,1993年12月6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北邮用事实印证了自身的实力,并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创新是原动力
作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崛起的行业,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历程充满艰辛与曲折。多年来,它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路,坚持改革开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道路。电信业的迅速发展,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中国的电信网综合能力明显增强,长期以来存在的电话供需矛盾已基本解决,一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业务多样化的电信网络正在形成,这样,大大促进整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
国家的大好形式为北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北邮意识到创新才是发展的原动力,于是在科研上屡创辉煌。1991年11月,中国专利局中国专利评选结果揭晓,王德隽教授等完成的“数字多频信号提取方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992年11月,北邮无线系硕士研究生陈磊同学研制的“非同步源多画面彩色图象显示器”荣获“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成果展暨技术交易会”二等奖。1994年3月21日,经过师生研制成功的“光缆机械性能测试机”、“HjD200数字程控交换机”,“用户电话磁卡控制器MCT-9201”、“BYjE多路电话监控计费器”、“BPS-1智能信令监测仪”荣获国家新产品证书。成功凭借的是天长日久的积累,这些成果再次证明了北邮的雄厚实力。改革为北邮创造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北邮的科研成果也为整个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在创新中不断地发展与壮大。
科学与文化并存
国家对电信行业的总体政策表明,电信业已经逐渐在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