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翔
【赛迪网独家特稿】在“电信资费上限管理” 通知出台后,部分人开始预测价格战的惨烈,记者身边的不少普通消费者甚至开始期待“十一”期间能打上便宜电话了。然而,不少业内资深人士的观点却恰恰相反,他们甚至担心根本打不起价格战。
一向敏感的电信资费改革相关措施在一个月之中竟然梅开二度,颇让普通消费者欣喜。在8月2日信息产业部同意电信和网通推出多种固定电话资费套餐方案后,9月2日信息产业部再度对部分电信资费实施“上限管理”方案。据悉,从“十一”开始,国内/国际/港澳台长途通话费、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固话本地网营业区间通话费均将实行资费上限管理,而上限为现行资费,各运营商省级分公司即可操作调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没有提及所谓的“下限管理”,这就意味着运营商的定价在理论上可以没有底线。不少业内人士对此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担心这会造成运营商之间的价格大战甚至恶意竞争,难以控制竞相降价的局面。难道运营商之间的价格大战会因此不再遮遮掩掩了吗?
为何不设下限
其实近年来,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之外,各地的电信价格战已经屡见不鲜。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某种程度上,主管部门放开这些资费的监管,更像是对现实市场状况的一种默许。
对于“上限管理”的出台,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