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俊
纸媒争相将报纸、杂志“搬上”手机
-肯定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读编互动有优势
-反对者:技术存障碍价格无优势
这些日子,广东移动手机用户多了一种阅报途径———手机报纸。广东几家媒体和运营商合作推出广东首家“手机报纸”,向读者提供当日当地报纸的内容。业务开通以来,各方反映不一。据主办方称,读者日均浏览量基本稳定,其中八成用户持肯定态度。
手机报纸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通信商和网络平台构成的新信息传播业务。作为一项全新的信息传播业务,手机报纸基于原有内容提供商的新闻平台,业务成本较低,并可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传播动态信息。记者从媒体获得的用户反馈信息中获知,有人认为,与传统报纸比较,“手机报纸”最大优势是实现读者、编者之间即时交流互动。读者可以在手机上随看随翻,也可转发他人分享,或将感想和意见发送到无线报纸平台。有用户通过手机留言希望提高网页浏览速度。
2004年,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首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今年7月份,浙江迎来手机报热潮,《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和《温州日报》等三家报业集团及《瑞丽》杂志等平面媒体,或发力推广,或准备正式上线。现阶段,“手机报纸”前景受到各方关注,但发展状况与各方预期尚有差距。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报纸”对设备商、运营商、服务商、内容提供商、媒体、广告商等都提出挑战。肯定者认为,“手机报纸”引发传统读报方式巨变,以较低成本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传播动态信息,前景广阔。反对者认为,手机硬件配置仅勉强能适应多媒体信息传输需要;彩信每条0.5元,比起0.5元就可以买到十几万字信息量的报纸,绝对没有价格优势;无处不在的垃圾广告和黄赌毒信息也可能“窒息”“手机报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