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以来,随着美国和欧洲一些移动运营商在公众移动网上推出PoC(PTToverCellular,一键通),PoC一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热门移动数据业务。与2004年掀起的PoC热潮相比,进入2005年,人们明显感觉到,虽然PoC商用进程仍在稳步推进,但PoC发展少了当初的喧嚣,多了一份理性和务实。
作为一种新的移动数据业务,PoC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在商用初期会不可避免地
遇到一些问题和障碍。业界人士认为,要推动PoC业务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产业各方通过密切合作,有效解决网络互通和时延等问题,还需要运营商找准PoC的市场定位,制订合理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随着制约PoC发展的相关因素的逐步化解,未来一到两年,PoC有望步入规模化发展的阶段。
移动运营商稳步推进PoC商用PoC是在公众移动网络上实现的一种具有对讲功能的移动数据业务。与普通对讲机的功能相似,PoC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通话,而且一按即通、无需拨号等待。但与对讲机不同的是,PoC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VoIP技术实现的,其网络覆盖面广,而且能够异地漫游。
PTT(PushToTalk)业务最先是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上实现的。1995年,美国的Nextel公司在其iDEN集群网络上推出了PTT业务。凭借着PTT业务的竞争优势,Nextel无论是在用户数增长、ARPU提升还是用户忠诚度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从用户数量来看,在推出PTT业务之初,Nextel只有不足60万用户,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Nextel拥有1700万用户,其中90%以上的用户都在使用PTT业务。从ARPU看,Nextel的ARPU约为每月70到75美元,平均比竞争对手高15%左右。从离网率来看,Nextel的用户离网率在美国的几家移动运营商中是最低的。Nextel公司PTT业务的良好业绩,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的运营商的进入和号码可携带等政策的实施,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ARPU不断下降、用户流失率上升的情况下,开发新业务、减少用户的流失成为运营商面临的首要任务。美国Nextel公司PTT业务的成功发展,为全球众多的移动运营商开辟了一条新的业务发展之路。
受Nextel成功发展PTT业务的影响,2003年下半年,美国另外两家移动运营商Verizon和Sprint也相继推出了基于公众移动网的PTT业务。2004年初,Orange公司率先在欧洲推出了PoC业务——TalkNow,此后沃达丰和T-Mobile也宣布了PoC商用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在2004年,亚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有超过50家移动运营商或积极进行PoC商用试验,或计划推出PTT商用服务,全球掀起了PoC商用化的浪潮。进入2005年,包括加拿大、芬兰、奥地利、土耳其等国的移动运营商也相继推出了PoC服务,PTT商用进程正稳步推进。在中国,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正在广东等地进行PoC业务测试和商用试验,积极为PoC商用做准备。制约PoC规模发展的因素不容忽视去年以来,全球PoC商用进程依然在稳步推进,但PoC市场增长的速度似乎慢于人们的预期。在提供PTT服务的运营商中,除了Nextel依然独领风骚外,其他运营商尚未能延续Nextel的辉煌。Orange曾雄心勃勃地计划发展100万PoC用户,但后来又降低了预期的用户发展计划。业界人士认为,作为一项新兴的移动数据业务,PoC在发展的初期还需要解决好业务互通、时延以及终端匮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化解,PoC将会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
在PoC的商用进程中,不同厂商系统及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商用情况来看,由于不同厂商提供的PoC系统设备标准不够统一,造成不同的网络及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存在困难。目前,具有PoC功能的手机本来就少,如果不能保证手机与系统的互通,势必会影响PoC的发展。自2003年以来,Nokia、Motorola 及Ericsson等设备厂商都在着手推进PoC的标准化进程。目前,OMAPoC1.0版本已经推出,PoC2.0版本正在拟订之中。对移动运营商而言,PoC系统网络与终端之间的全面互通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除了标准化和互通性方面的问题之外,PoC还面临时延、对网络资源的占用等技术性方面的问题。与集群PTT相比,利用IP网络传输的蜂窝网PTT会存在一定的时延。比如,基于iDEN系统的Nextel公司PTT时延不会超过1秒钟,而Sprint和Verizon的用户则要等待3秒甚至更长时间。而时延一旦超过5秒,用户将会对业务失去兴趣。因此,如何对相关软件和硬件技术进行优化以缩短时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移动运营企业的人士认为,PoC业务一旦开放,对网络信道资源的占用也是运营商最关注的问题。目前的移动网络已经承载了大量话音、短消息和数据应用,增加PoC业务无疑会进一步加大网络负担,这就要求方案提供商对现有网络有深刻的认识和全面了解,提供更好的能够提高网络信道利用率的解决方案。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从PoC的发展历程来看,2001年到2005年是PoC网络系统功能优化的阶段,2006年到2007年将是PoC实现网络互通的阶段,因此2005年是PoC蓄势待发的一年。随着标准化和网络互通的推进,未来两年,PoC将步入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几年之后,随着3G网络的全面商用和有线与无线的结合,PoC将演变出更丰富的通信模式,并实现一键多媒体(Push-To-Media)功能,成为彩信、即时消息、图片收发等众多新业务的集成工具。届时,PoC将会给人们带来更新奇的通信体验。制订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至关重要作为基于2.5G和3G网络的新型数据业务,PoC无疑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用户也对PoC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但是当前,对于计划推出PoC的移动运营商而言,如何为PoC准确定位并制订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是PoC正式商用之前的一大课题。PTT的确独具魅力,但如果定位和定价策略出现偏差,反而会对自身核心的话音业务造成冲击,引起资费混乱或业务之间的不良竞争,因此运营商要在商用试验阶段做更加充分的准备。针对PoC的资费策略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现网SMS按条计费和GPRS采用流量计费的计费方法,恐怕都不适用于“一键通”业务。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已经推出PoC业务的北美运营商大多采用的包月或包业务量的方式较为合理。此外,运营商还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服务组合和资费标准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套餐服务。一旦用户选择使用并喜欢上了某种模式的“一键通”业务后,就不会轻易转网,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移动用户的忠诚度,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效益。
至于PoC业务是否会对现有的语音和SMS业务产生冲击,有专家认为,当初SMS业务推出之时,确实对话音业务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SMS和话音业务量都得到了全面提高。与此相似,PoC推出后,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对SMS和话音业务产生一些冲击,但从长远看,SMS和话音通信的业务量不会因为PoC而减少。
从市场拓展策略来看,根据Nextel拓展PTT市场的经验,在刚推出PoC业务的时候,由于受手机价格、数量以及人们对业务认知的影响,运营商首先要发展行业用户,因为行业用户集团消费能力较强,对群组通信有较为旺盛的需求;随着低端手机的推出和用户规模的扩大,PoC业务应逐渐向社会团体拓展,最终走向普通大众市场。由于网络技术和市场环境不尽相同,移动运营商显然不能简单复制Nextel的发展模式,而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资费政策和市场拓展方案。
(马斌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