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
11万封瞎信仅1000封未能成活
市投递局业务部栾金星主任说 “死信”仅占“瞎信”的1% 多为“匿名信”或商业信函 真正的书信非常少见
今年4月,北京市邮政部门发布:根据2004年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本市平均每天都有11万封不知来路和去处的“瞎信”,占日均接收到的133万件邮件总数的9%,而2003年统计的这一数字仅为4.9%,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这么多“瞎信”邮政部门是如何处理的?销毁?还是被当作废纸卖掉?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瞎信现象
情书寄出一个多月男友未收到
从河北邯郸来京打工的葛先生接到女友电话通知,说她已在5月7日、11日、14日分别给他寄出3封信,上面写满知心话。得到女友接信通知后,葛先生却一直等到6月30日仍没见信的踪影。
随后,葛先生找到所在地区邮局,工作人员让他问清楚寄信人是如何写的信封,然后再查收不到信的原因。葛先生打电话问女友,原来葛先生在西八里庄某汽车修理厂工作,女友在寄信时只写了“北京八里庄××汽车修理厂葛某收”,邮编也写成100000,而且没留寄信人地址。
地址、邮编不清成“瞎信”
市投递局业务部栾金星主任说:“这就是一封典型的‘瞎信’。就是指因邮政编码不明、地址不详等原因,致使投递员无法投递到收信人手中的信件。”
他说,葛先生所在的汽车修理厂在“西八里庄”,而不是“八里庄”。再有,寄信人也没有留下自己的地址,造成信件无法投递,也无法退回。
栾主任说,北京有西八里庄和东八里庄,一个在海淀区,一个在朝阳区,收信人的地址只写了八里庄,投递员只能在海淀、朝阳两个八里庄采取试投的办法,这样投递时间延长,收件人无法及时收到信件。
什么情况下邮政企业不负赔偿责任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邮政企业不负赔偿责任
①平常邮件的损失
②由于用户的责任或者所寄物品本身的原因造成给据邮件损失或延误的
③除汇款和保价邮件以外的其他给据邮件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损失的
④用户自交寄给据邮件或者交汇汇款之日起满一年未查询又未提出赔偿要求的
⑤由于收件人所在单位收发人员的责任造成给据邮件损失的
⑥各类邮件已经按照规定手续妥投,事后收件人发现内件短少、损毁的
关于邮政编码的书写
1.一定要按通信地址正确书写邮政编码,不得随意编写
2.不出格、不连笔、不涂改、不断笔道
3.不要只写县、市简码,而应写“全码”,即书写收件人所在地投递局的邮政编码
激活“瞎信”各有妙招
为了减少“瞎信”各投递部都创造了不少好办法。如东区邮政投递局东四投递部,在每个投递道段建立拆迁登记簿,让拆迁的居民留下自己的电话和拆迁后的新址,有效地减少了“瞎信”的出现。据统计,该投递部自2002年建立拆迁登记簿以来,已有两万封“瞎信”得到复活。
另外,很多投递员还想出一些处理“瞎信”的办法。宣武区邮政投递局永安路投递部投递员韩伟,给自己投递的段道上的居民,发放印有单位和自家电话的名片,主动和居民保持联系,15年来“复活”了两万余封“瞎信”。
仅有1%“瞎信”变“死信”
市投递局业务部栾主任说:“每天平均11万封‘瞎信’中有50%经过试投,‘瞎信’变成了‘活信’,约有49%按寄信人的地址退回,真正既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的‘死信’只有1%,也就1000多封,这1000多封‘死信’,除了‘匿名信’就是商业信函,真正的书信非常少见。”
瞎信未复活
一年后销毁
“死信”又叫“无着信件”,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投递给寄件人的信件。
有以下之一情况的为无着信件
1.无法投递又无法退给寄件人的;
2.无法投递且寄件人声明抛弃的;
3.无法投递邮件在投退时,寄件人拒付应付费用的;
4.无法投递邮件在投退局保管期满,寄件人仍未领取的。
按照中国《邮政法》的规定,“无着信件”最终将被销毁。
产生大量瞎信四大主因
拆迁 收信人地址不详 人户分离 流动人口
栾主任介绍说,造成“瞎信”有四大主因:
一是“拆迁导致断信”,这一类信件约占“瞎信”总量的35%。
北京城区一些老旧房屋被大量拆除,居民搬迁时既没通知亲朋好友,也没与辖区邮政部门打招呼,造成再来信件,邮递员不知送至何方。这已成为各城区投递的首要难题,也是近年来“瞎信”激增的主因。
二是“收信人地址不详”,这一类信件约占瞎信总量的33%。
事例一:地址不详
在邮局,记者见到这样一封“瞎信”,收信人地址是海淀沙窝桥饭馆。投递员拿到这封信后很费解,如果是寄海淀叫沙窝桥的饭馆,查遍了海淀,也没有这个饭馆;如果是寄海淀沙窝桥附近的饭馆,这一带则有很多饭馆。
事例二:邮编和地址不符
记者还见到这样一封“瞎信”,收信人邮政编码写的是丰台镇一带,地址写的却是朝阳区太平街,按邮编投递,丰台镇一带根本没有太平街,如果按区投,朝阳区也没有太平街,倒是宣武区、海淀区各有一个太平街,不知到底是哪个太平街。
三是“人户分离”,这一类信件约占瞎信总量的20%。
由于拆迁、搬家、买房等原因,造成本市人户分离现象严重。
四是流动人口导致的“瞎信”,这一类信件约占瞎信总量的10%。
栾主任告诉记者说:“据工作在一线的投递员对投递区一些外地来京人员调查,他们多数一年内都要搬一次家。”
匿名信等也会成为“瞎信”。
栾主任说,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是产生“瞎信”的重灾区。这4个区除了流动人口比较集中,还有大量新建小区出现,这些小区自己起名或自编门牌号,邮政部门不知道,使信件无法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