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围绕IPTV的话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并且受到了国内外电信运营商的高度重视。昨天,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05中国宽带应用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使业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IPTV。在论坛上,业界专家一致认为,IPTV相关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除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之外,IPTV的商业模式将是决定其将来成败的关键。正如电信研究院杨泽民院长在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尽早地产生多赢的产业营运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和决定整个下一步推进成败的关键。
宽带发展为IPTV奠定基础
有关资料表明,2004年,中国宽带用户服务收入已经达到180亿元,而即便如此,宽带服务的市场潜能还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中国网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在报告中介绍,截至2005年6月,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超过1亿,宽带接入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010万,宽带网民已超过5000万。他认为,目前在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增长已趋缓,互联网的发展已由从前的以规模增长为主转变为以用户结构的变化为主。在宽带的发展方面,宽带业务收入占数据通信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逐渐提高,2004年,宽带业务的收入在数据业务收入中所占比例已超过50%,宽带业务成为拉动运营商数据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视频内容一直被认为是宽带内容应用的一个重点。业界在电信网上提供IPTV的探索正在逐步走向深入。目前在中国,IPTV仍处于小规模试点阶段,未来两年市场将逐步扩大。而中国的宽带用户群,无疑将是IPTV应用的首要目标客户。据有关方面预测,未来几年宽带接入市场逐渐趋于平稳增长,2009年宽带接入用户数将达到6000万。庞大的用户基础为IPTV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这也是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关注这一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预测表明,到2007年,随着对提供视频内容政策限制的放宽和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市场将会快速扩大,IPTV用户数将从2004年的4万多增长到2009年的1500多万,5年平均年增长率将超过200%。
网络升级为IPTV提供支撑
近年来,接入网和城域网正在不断升级,同时运营商非常希望基于现有网络或对现网实施少量的改造和升级来支持IPTV业务。但如果大规模开展IPTV业务,电信运营商仍需要对现有的网络进行进一步改造。从网络的能力方面来看,首先是网络的宽带化,包括要求接入网提速、城域网扩容、增强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等;二是要求网络具备组播能力;三是要求内容分布式部署,减轻网络负载和媒体服务器负担;四是要求网络能提供端到端的QoS和高可靠性;五是要求建立适合IPTV的认证、计费与管理体系。部署组播是大规模开展IPTV业务所必需的,最理想的方式是在城域网全网部署组播,这样能最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且可将视频源点上移,从而减少在内容分布式部署上的投资。在无法实现全网部署组播的情况下,目前可以采取在DSLAM处部署组播的方式。该方式简单易行,对现有网络几乎没有改动,而且目前绝大部分DSLAM设备对组播支持程度较好,只需要对一些老的DSLAM设备进行改造或者更换。视频业务需要消耗大量的带宽,所以开展IPTV业务对宽带有更高的要求。当采用新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如MPEG4/H.264时,在1M~2Mbps带宽下可获得DVD效果,因此为满足IPTV要求,用户接入带宽至少应达到1.5M,通常可以将2M~3M作为接入网应实现的基本目标。而接入网的提速自然又会引发城域网扩容、网络结构调整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蒋林涛在报告中强调,在发展下一代网的进程中,主要的瓶颈是承载网,包括如何解决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等等。那么,承载网的改造以及对IPTV业务的支撑,都将掀起新一轮的网络升级热潮。而运营商在推进转型的过程中,仍然将面临着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降低网络转型成本,以及如何提高网络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业务竞争中占领优势地位的课题。
商业模式决定IPTV成败
蒋林涛在报告中强调,商业模式问题对任何一个运营商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不盈利,运营商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运营商在IPTV产业链中占居主导地位,因此构建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对运营商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商业模式的建立并不是孤立的,其可行性是应该放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来衡量的。因此,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需要对相关的产业环境进行分析,积极开展业务创新,特别是基于宽带网络交互性和高带宽的优势,积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UT斯达康首席科学家杨景在论坛上提出,电信运营商在未来的宽带网络上怎么构造一个新的生态链,使运营商不仅只提供电话业务,还可以提供三种不同的业务,而且上面建的这些业务是基于TriplePlay平台和宽带网络上的业务。因此,这个产业链将非常复杂,而不仅仅是运营商自己。综上所述,IPTV和互联网一样,其模式与传统的话音通信完全不同。运营商有效整合产业链,把内容的提供、内容整合、内容增值和网络的服务等多个环节与网络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业务,是IPTV发展的必然。正如电信研究院杨泽民院长在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在这些产业链里,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有线网络的运营商、内容及增值服务的提供商、技术方案的提供商、上游的器件商、终端设备制造商,以及研究咨询机构、投资机构等等核心力量需要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将这些新的业务打造成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新型的消费方式。
(孟伟松 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