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防抗横穿台湾岛的第5号强台风“海棠”,福州市政府以政府名义发送100多万条公益SMS,提醒居民注意防范。笔者以为,即使福州市政府此举的动机百分之百纯净,此法的适宜性、经济合理性也值得商榷。
手机是一种纯私人的通讯工具,只有在手机主人认为有必要时才会向特定对象告知,并出于需要和自愿接受特定对象的电话、SMS。除此之外,其他来自任何方面的手机电话
或SMS,都应被视为对手机主人自由选择权的干扰乃至侵犯。政府的公益SMS虽然在发送动机上与滥发广告的厂商迥然有别,但在干扰、侵犯手机主人的隐私权、自主选择权等方面,与广告厂商并无本质区别。
手机SMS必须通过电信运营商有偿发布,政府发送100多万条也需付费数万元乃至十几万元,这算不算一种不必要的浪费呢?这笔额外费用支出尊重了纳税人的知情权吗?
政府发公益SMS或许符合用户需要,却未必符合用户情愿。一旦这种方式被各地群起仿效,会不会对垃圾SMS的彻底治理平添一种新的障碍?湖北省武汉市刘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