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个领域蕴涵如此巨大的价值潜力,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如此混乱不堪,从来没有一种关系如此复杂多变……于是,ChinaMobile增值产业到了不得不变的一天
乱世出英雄。中国的移动增值产业现在的确是乱世,也就期待着一位英雄。
2005年4月,广东出现了一则奇闻:大量的广东移动用户被捆绑上了掌上灵通的定制彩信业务以及其他不同类型的免费体验业务,甚至包括各SP从业人员以及广东移动工作人员在内。且这些用户在捆绑之前及捆绑之后,完全不知情,也没有收到掌上灵通的下发信息。而用户要查找自身是否中招,则需要发送CX0000到2000。
事后,被捆绑用户纷纷向广东移动投诉,却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敷衍的答复中,竟然还有——“系统受到了黑客的攻击,被定制纯属偶然”——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理由。
直到《IT时代周刊》发稿时止,“灵通丑闻”事件的原委一直未能公之于众,一场规模浩大的、近乎于抢劫(用户)的大丑闻就这样掩于无形。
而掌上灵通与运营商的关系之“铁”,业内早有耳闻。
层层疑虑考量着运营商的下一步决策,也给中国的移动增值产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命题:如何协调SP与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一个平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
在电信专家王煜全看来,答案只有一个:我们需要移动增值市场的格林斯潘!
违背商业原则的商业模式
“我们这个行业怪,简直太怪了。”位于广州天河科技园的某SP主管对《IT时代周刊》记者说,“一个研发、销售、合作推广自身产品的公司,高高在上的不是你的客户,而是你的合作伙伴——运营商。”
如果说2000年ChinaMobile梦网成立之初,ChinaMobile为了提高用户对拇指经济的认知而尽力游说各SP入网是一种掐媚行为的话,那么现在,随着娱乐与资讯类增值业务的普及与推广,情形则完全相反。各SP必须小心翼翼的察看移动运营商的脸色行事,不遗余力地表现出少有的谦恭与娇媚:兄弟,多关照,把那个新业务给签了吧。
这多少有点违反商业规则,可一旦深入移动通信行业,这种现象就变得见怪不怪。
“想想真是可怕,我们面对运营商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底气。领导老是告诫我们要有尊严,要理直气壮地和运营商打交道。可是一旦有尊严了,业务往往就不行了。整个移动增值生态圈就是这样。”
自从上了MISC平台之后,SP们原来自行掌握的用户资料与订购关系完全移交给运营商。SP要想使其产品尽快地与用户见面,那么首要的一关就是运营商——获得运营商的合理授权。这样才有可能让产品跟用户见面。
尤其对于一些不具规模实力的SP来说,情形更是如此。
“绝大多数的SP自身无内容创新,无市场运作,没有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完全依靠群发,依靠运营商的3亿多手机用户吃饭,这样对运营商的依赖程度只会越来越高。在一个一方对另一方有所企求的交往空间里,尊严等感情色彩已经退居二线。这也是一种企业的生存行为。”博通智信研究经理郭发明无奈地说。
此外,“各SP设立分支机构完全不是因为业务需要,而是运营商的政策需要。”
2005年3月,各省移动公司参照ChinaMobile数据业务部运营管理处发布的“关于Monternet全网SMSSP分省签约的通知”,实行了分省管理与分省结算,并且在各省公司内部,又实行了严格的末位淘汰制。这样,“30个省30个爷,30个衙门望不到边!”SP们一愁莫展。
从分省签约到分省备案,SP总是先听到风言风语,然后等到开始执行时才得到确切消息,SP的利益得不到妥善的呵护。
让SP最为愤怒的不是SP运营成本的提高,而是运营商制定和执行新规则时,几乎从来不听取SP的意见。“作为合作伙伴,运营商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从来就不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征求我们的意见。可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无条件执行。”
SP几乎独自承担了运营商政策改变所带来的所有风险,因此与运营商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SP的命运。而这种命运的不自主,很大程度上还是来源于支付本身。
“SP为什么要围绕运营商转,是因为可以通过运营商代收费。只要有好的收费方式,SP完全可以直起腰杆。”
破坏者还是受害者?
模式混乱之下,SP成了背黑锅的角色,其罪名就是破坏移动增值市场的健康发展。ChinaMobile对SP开出的罚单就是一个证明。这种罚单以2004年8月ChinaMobile处罚SOHU等标志性事件为开始,现在还在继续。
不可否认,ChinaMobile紧急叫停的原因中,SP有违规的成分在内。毕竟ChinaMobile与SP15:85分成,利益共享。只是后来,随着事情的扩展,包括ChinaMobile在内的运营商们,对待罚单的态度有了悄然的转变。
运营商们害怕承担移动用户对自身品牌的骂名,于是把招致用户投诉的原因一股脑儿的推给了SP。“运营商似乎已经把行政处罚当作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以为只有这样,SP行业就可以重见天日。”一家SP对《IT时代周刊》说。
而事实上,某些时候,运营商对SP存在着误诊。运营商很轻易就将该SP判定为作风不正或者违法。这个时候,所谓破坏与被害,连SP自己也说不清了。
运营商裁定SP违法的事实根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业务投诉率,二是媒体曝光。
以广东省为例。
《广东联通互动视界业务考核管理制度(暂行)》规定:“SP收入的投诉率=SP当月投诉总量/SP当前结算前信息费总收入。”当SP收入的投诉率高于一定的临界值,广东联通就会认为,SP业务的开展对联通和联通用户将造成巨大的危害,广东联通公司有权采取罚单措施。
广东省联通将这个临界值设定为5宗投诉/万元。即:如果一家SP当月结算信息总收入为20万元,那么用户投诉维持在100宗以内,即为合法。否则,被裁定为违法。违法的代价,就是被罚没当月信息费收入的20%。如果该月用户投诉达到400宗,那就只能两眼一黑,等待“game over”了。
这里需要接受质疑的除了临界值所谓何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运营商如何处理用户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