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金元
明基6月8日结束关于Siemens手机出售的漫长猜想,这一点并不令人觉得意外。然而,Siemens手机以“倒贴”的方式将自己卖给了明基,这着实令人觉得有些意外。试想,如此庞大的业务不但卖不到一分钱,相反还“倒贴”上亿美元的钞票,这实在令人费解。
Siemens如此忍痛割肉一定是万不得以而为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Siemens手机业务亏损严重;二是Siemens难解手机之困;三是下家难找,只要有人愿意接手,Siemens就不
会轻易放过,即便倒贴也在所不惜。何况,明基还是一个前景有发展的公司呢,至少Siemens是这样认为的。
此言的确不假。“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这句形容迟暮美人琵琶女的经典名句,用来形容时下落寞的Siemens手机不足为过。虽说Siemens集团是个经济效益相当不错的大企业,但手机领域相当长时间来成了一个例外:迄今为止,Siemens手机业务已经亏损了5亿欧元,每天平均亏损额高达150万欧元。
在市场份额上,Siemens手机也在大量缩水。目前,Siemens在全球占有的市场份额急缩到了5.5%左右,勉强保住第四的位置。在中国市场,Siemens手机更是不堪回首。2001年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三的Siemens手机,最近两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却始终徘徊在5%左右,早就被挤出了前十位的行列,成了失宠的羊羔。
由此可见,手机业务早已经成为了Siemens公司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曾经尝到过手机美味的Siemens并不甘心,一心仍想拯救其手机业务。为此,新上任的Siemens总裁郑重宣布,他本人将把Siemens手机企业作为要务来抓,并将旗下的信息与移动通讯集团与信息通讯网络集团进行合并,以重整旗鼓,向3G冲刺。而且,今年初还决定员工工时从原来的每周35小时延长到40小时,而且加时不增薪,以弥补企业的亏损。
然而,所有措施都没能挡住Siemens手机企业效益继续下滑。正当Siemens朝着自己的3G梦想不断前进的时候,却碰到了不少问题,一是业务整合引起的就是人事震动旋风;二是如何结合二大业务部门的优势是个难题;三是整合效果对手机销售不利,一时难如人愿。
随着手机市场的竞争加剧,Siemens手机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分析认为。其市场占有率今年将可能会被LG电子与Sony Ericsson双双超越,跌落至第六位。按照Siemens以往的惯例,不赢利的部门是一定要甩掉的,不管是出售还是合作。随着压力的加大,Siemens越来越急于将手机业务尽快出手。
事实上,在通过自身种种调整的同时,Siemens似乎从未停止过寻找买主或者合作伙伴。“索爱模式”曾是他们寄予无限希望的目标,但伙伴难找。从去年开始Siemens一直在寻找下家,传言中谈过的下家就不下10家,其中包括NEC、宏基、Huawei、ZTE、波导、明基、LG电子、泛泰、Motorola 以及Samsung 电子等。谈了一圈都没谈成,最后找到了明基,才得以解救。
表面上,明基几乎是免费迎娶了一位“迟暮美人”。实际上,此举为Siemens的未来发展缓解了至关重要的压力。第一,Siemens可以迅速摆脱一个长期困扰无法依靠自身解决问题的业务和亏损的阴影,从而更加专注于其更擅长的领域;第二,通过这个收购,Siemens为其手机业务找到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同时保障了手机业务部员工、客户和供应商的利益;第三,由于明基不会开展交换机业务,Siemens作为交换机供应商,可以与原有手机部门继续合作,提供完整方案;第四,Siemens手机用户可以继续享受到售后服务。
不仅如此,有分析师指出,Siemens如果放弃其手机部门员工和生产线,裁员成本比付给明基的2.5亿欧元还要高。明基接收的Siemens7000名员工中有一半在德国,考虑到欧洲的人力成本和税收因素,Siemens非但没亏,相反还受益。因此有业界人士感叹:“Siemens是自己花钱安置了自己的员工。”
如果按照Siemens目前每天平均亏损额高达150万欧元的“烧钱”速度计算,其2.5亿欧元的“嫁妆”还不够它亏半年。所以这样看来,Siemens是不花什么钱就扔掉了包袱。
而明基人也认为,双方能够达成收购结果,原因之一是Siemens也认为明基主要的业务过去大都是个人和消费电子类的科技产品,刚好与Siemens系统产业和处于基础建设产业的专长具有非常多的互补性,等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长期合作的伙伴,而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
收购双方都称这是一个双赢的行动,如果不看未来发展风险和不可预测因素,无论是Siemens还是明基,都通过此项收购获得了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明基不但花别人的钱替自己办事,还借人家的鸡给自己下蛋。业界分析此举使其进入主流市场至少赢得了七八年的时间。而对Siemens来说,不仅花一点小钱就甩掉了一个大“包袱”,以便专注于“价值”更大的领域;同时还让别人全权打理自己名份上的业务,让其品牌价值得以继续延伸,何乐不为呢。
虽然这是一拍即合的双赢买卖,但未来结局如何,还有待市场考验,或许会造就一个索爱式的西明,或许会是TCL与阿尔卡特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