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者为新加坡港务集团,和黄所获9.25亿美元将填补其在第三代移动电话业务上的亏损
惠正一 综合报道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HutchisonWhampoaLtd.,下称“和记黄埔”,0013.HK)准备将旗下
Hong Kong港口业务的部分股份以9.2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新加坡港务集团国际私人有限公司(PSAInternationalPte.Ltd.,下称“PSA”)旗下投资控股公司PortCapitalLimited。此举将有助于和记黄埔把精力集中在中国内地的港口业务上,其获得的资金也有可能填补在第三代移动电话(3G)业务上的亏损。但和记黄埔的发言人却表示,此次出售与公司3G业务无关。
据悉,上述交易预计6月22日完成。和记黄埔本次打算出手的主要是其拥有的Hong Kong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HongkongInternationalTermi-nalsLtd.)20%的股权及中远-Hong Kong国际货柜码头(COSCO-HIT)10%的股权。中远-Hong Kong国际货柜码头是和记黄埔与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CoscoPacificLtd.,1199.HK)的合资公司,负责运营Hong Kong葵涌港的8号码头。不过,交易完成后,和记黄埔仍持有上述两家港口公司多数股份,其中占Hong Kong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的股权为66.5%。
取“长”补“短”
和记黄埔12日对外表示,通过向PSA出售Hong Kong港口业务部分股权,公司将获得55亿港元(约7亿美元)的一次性利润。《华尔街日报》引用分析师的观点称,“和记黄埔有必要运用此类一次性交易中获得资金,来填补欧洲及亚洲3G业务的亏损。”摩根士丹利驻港分析师夏朗(RobHart)则表示,“出售一个处于饱和点的业务,然后再把资金投向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是和记黄埔惯用的策略。”出售增长相对缓慢的Hong Kong港口业务的股权以资助亏损的3G业务,这是个好办法。
与和记黄埔在全球其他地区的港口业务相比,Hong Kong的港口业务发展的确较为缓慢。去年其Hong Kong港口业务毛利润涨幅仅为4%,而公司在深圳港口的业务增长20%。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内地尤其是华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港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Hong Kong港口形成竞争压力。据《华尔街日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自珠江三角洲的货物约有90%由Hong Kong港口来处理,而如今这一比例已降为60%。
目前,和记黄埔在中国内地已入股9家港口,其中5家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结盟PSA化敌为友
目前,越来越多的全球大型港口运营商到Hong Kong淘金,导致Hong Kong港口业“价格战”日趋激烈。和记黄埔此举另一好处就是,通过这一交易少了一个劲敌,多了一个战略合作伙伴。
美联社引用和记黄埔常务董事霍建宁(CanningFok)的话说,“公司非常高兴看到这一交易将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和记黄埔港口董事总经理马德富(JohnMeredith)则在该公司的一项声明中称,对Hong Kong的集装箱运输业务充满信心。他对这笔交易的评价是,在集装箱运输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与PSA的合作将使Hong Kong国际货柜码头和中远-Hong Kong国际货柜码头这两家公司如虎添翼。
作为新加坡国有港口运营商,PSA早已把进军Hong Kong作为其扩大国际影响力、打入中国市场的一个契机。今年2月,PSA以30亿港元(约合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Hong Kong新创建集团(NWSHoldingsLtd.)的港口资产。目前,PSA在11个国家和地区营运着18个港口项目,其中包括位于新加坡的全球第二大集装箱码头。该公司为新加坡政府投资控股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HoldingsPte.Ltd.)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