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计育青
2005年,中国集群通信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拐点。根据信息产业部2001年发布的第518号文件,2005年年底之前,在国家规划的800MHz数字集群业务专用频段上,模拟集群系统将彻底结束其历史使命,由此产生的市场空间将被数字集群系统填补。业内预测,2005年有望看到数字集群在国内大规模启动建设,继多年前移动通信系统由模拟转数字之后,中国集群
通信也将完成同样的蜕变过程。
市场环境渐趋成熟
信息产业部曾经预测,国内专网用户在2005年将达到3000万户,数字集群潜在的产值也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为了适应国内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电信主管机构将数字集群纳入了基本电信业务,并组织研究制定新的技术方案,这些举措都为中国数字集群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日前举行的“2005中国数字集群与应急通信发展高峰论坛”上,各方发布的信息表明,在“共网为主,专网为辅”的主导思想基础上,电信管理部门已经就电信业务分类、频率规划、数字集群业务发展规划等问题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政策,并修订、发布和补充了一批技术、服务标准,为数字集群在国内的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集团用户表现出了对集群业务的强烈兴趣,为数字集群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中国卫通无线通信部副总经理孟玉梅认为,目前中国的集群通信市场基本上处于亚真空时期,集群调度服务能力只能满足很少的客户应用,绝大多数潜在用户存在迫切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因此,建设中国数字集群共网的时机已经成熟。
面对良好的前景,不但国外研发的TETRA、iDEN系统在努力开拓市场,中国厂商也抓住市场空当,强化数字集群系统的研发、生产能力,与国外厂商展开全面较量。目前,国内的一些通信制造商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如ZTE的GoTa和Huawei的GT800。在国内市场即将启动的关键时期,中国生产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推出无疑将大大降低国内建设的成本;而国内设备厂商也将有望搭乘市场快速成长的顺风车,在数字集群市场上后来居上,与国际巨头在国内展开竞争的同时,积极涉足海外市场。
中国标准异军突起
在数字集群通信领域,TETRA和iDEN是早已声名远播、应用广泛的主流技术标准,而且背后有实力雄厚的国际巨头支撑,与之对抗无疑是需要巨大勇气的。不过在如此重压下,中国企业制订的技术标准还是异军突起,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
2004年11月,信息产业部确定,HuaweiGT800和ZTEGoTa共同成为中国集群行业参考性技术标准规范。“目前GoTa已经拥有超过30项基于CDMA技术的集群核心专利,全部在美国和中国专利局登记。我们还完成了信息产业部MTNet测试、外场测试。近期ZTE还在俄罗斯、马来西亚、北欧等国家与运营商共同启动了GoTa技术标准化工作。”ZTECDMA事业部GoTa产品负责人刘金龙向记者介绍了GoTa标准的最新进展。而就在今年5月,在爱尔兰首都召开的3GPP GERAN技术规范组第24次会议上,与会代表全票通过了关于HuaweiGT800的4项提案,内容涉及GT800频率标准立项、核心规范、基站测试规范和终端测试规范。这些提案获得通过,意味着GT800成为国际标准组织认定的第一个中国数字集群规范,这为中国数字集群通信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GT800、GoTa正在与TETRA、iDEN展开直接的较量。“目前相关专家已经提交了数字集群频段划分的方案。”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地面处处长霍刚说,“按照这一方案,在806MHz-821MHz之间的15M带宽中,中国生产的数字集群GT800和GoTa将分别获得1.25M和4.5M的频段带宽,这决定了GT800和GoTa两种中国生产的技术都将获得发展机会。”
霍刚个人认为,在政府共网上采用GT800或GoTa,在专网上采用TETRA和iDEN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一种发展思路。
谁的商机?
处于蜕变时期的中国数字集群通信市场,究竟将成为谁的商机?现在看来,国内标准和国外的TETRA、iDEN还是各有优缺点。“TETRA和iDEN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价位高,高速多媒体运作能力及前向发展潜力差,而且对TETRA多厂商运行环境时包括终端在内的互联互通能力差,安全保密问题上也有一定问题。”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陈如明说。与两种国际主流标准相比,GT800和GoTa等国内系统虽然在市场认知、技术成熟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具体功能与性能指标也有待检验,但在价格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高速多媒体业务运行及前向发展潜力也较好。
ZTEGoTa负责人刘金龙表示,目前在系统方面,ZTE正与数家国际知名CDMA通信设备制造商开展技术合作,其中与北电的合作已经完成了试验系统,并通过了IOT测试;在终端方面,ZTE同南方高科、冠日、青年网络、恒信等多家企业合作,推出了真正商用化的终端产品。“ZTEGoTa系统已在贝宁、巴西、埃及、利比亚、挪威、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开通了试验局或进行商用,整个国际GoTa容量达到10万用户。”刘金龙说。
Huawei新产品规划部总监黄兴旺介绍,到2004年下半年,支持并参与GT800系统开发的厂商增加到了13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到2004年底,GT800联盟已经可以提供涵盖系统设备、终端、调度台、VPN管理台、车载台、指挥中心、配套集群业务环境、集群信息系统和集成各个环节的产品与服务,形成了端到端完整的数字集群解决方
案提供能力,达到了商用化标准。目前,GT800已获得信息产业部的批准进入商用试验阶段。
除了设备厂商之间的角逐以外,国内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也在酝酿抢占数字集群市场。2004年,中国铁通在沈阳、长春和重庆启动了数字集群的商用试验,预计会在今年末结束;中国卫通眼下也正在天津、济南和南京测试数字集群共网系统,并为多家行业用户提供了服务。
中国卫通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逐步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数字集群商用共网系统。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数字集群通信市场潜力正呈现出快速膨胀的趋势,尤其是亚洲、非洲、中东和南美洲,数字集群应用需求发展迅速,行业用户不断增多。“现在我们的中国生产的技术体制可与国外技术体制相媲美,竞争促使建网成本降低,产品功能和性能增强,产业链各环节竞相提高技术水平。”信息产业部科技司高技术发展处处长于生多说。希望在这场新兴的数字集群通信发展浪潮中,国内通信厂商能像在其他市场上一样,开创中国品牌的辉煌时代。
相关链接
运营商的数字集群之路
中国铁通数字集群商用试验进展
项目背景
中国铁通于2002年4月向信息产业部正式提出进行数字集群商用试验的申请,2003年4月得到信息产业部“关于同意中国铁通建设数字集群商用试验网的批复”。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铁通和Huawei、ZTE两公司合作,在重庆和沈阳分别建设了基于GSM技术(GT800)和基于CDMA技术(GoTa)的数字集群技术试验网,对两种中国生产的数字集群技术进行测试和试验。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和测试,结果表明两种中国生产的数字集群系统在基础技术、网络性能、业务支持能力等各方面都已基本成熟和完善,具备了商用的条件。试验用户也对使用效果表示满意。从2004年10月开始,铁通正式在沈阳、长春和重庆三城市开展数字集群的商用试验工作。
商用试验目的
进一步验证两种数字集群系统技术的成熟性和业务的适用性;探索数字集群共享网络的建设模式、业务模式和营销模式;为公司大规模推广应用积累实际运营经验;为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商用试验网络介绍
体制选择:在沈阳和长春采用GoTa系统,在重庆采用GT800系统进行商用试验。
网络规模和系统配置:三城市的商用试验网络按照正式商业运营要求进行组网;三城市网络容量均为3万线,并预留扩容条件;网络覆盖城市主城区和部分城乡地区,场强覆盖达到95%;网络包括核心交换子系统、无线子系统、操作维护子系统、计费管账子系统、智能网系统、定位系统和SMS系统。
商用试验计划及进展
2004年10月-2005年1月:商用试验前期准备
2005年1月-5月:网络建设和优化
2005年5月-6月:网络验收和测试
2005年6月-2005年底:商用试验运营、商用试验总结
商用试验将于2005年年底前结束。
中国卫通800兆数字集群项目进展
2003年4月10日,信息产业部下发信电函(2003)134号文“关于同意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开展数字集群通信业务商用试验的批复”,批准中国卫通在天津、济南和南京进行800兆数字集群商用试验网的建设和运营。
目前卫通在天津、济南和南京进行数字集群共网商用试验,已为多家行业客户提供服务。下一步卫通计划逐步建设起全国范围的数字集群商用共网系统,为各行各业的用户提供专业的和个性化的调度综合服务。
目前用户已经涵盖政府部门、港口、生产企业、物流、交通、宾馆、大型会议和活动等20多个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