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飚 发自广州
“做手机一定要有年轻的心,还要有好的体力,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了。”黄仲添感到了有点累
“同为家电大厂,康佳其实和TCL的综合实力在伯仲之间,因此TCL手机今天能够做到
的,康佳手机明后年也能做到。”这是黄仲添在2002年12月的一天说的一番话,那时他接任康佳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康佳通信”)总经理一职刚刚一周。
而黄仲添现在的身份是康佳集团副总裁兼康佳通信总经理。
“2005年,当人们一看到‘影音’手机时候,我希望大家能第一时间想到两个牌子:Sony Ericsson、康佳。康佳手机今年要从挑战者上升到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我们要做到不仅仅是手中有剑,还要心中有剑。”
2004年,康佳手机销量稳居中国生产的手机前三名之列。
临危受命
黄仲添上任时,康佳手机在整个手机市场、甚至中国生产的手机阵营里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2002年,康佳手机的总销售量仅为50万台,都没有进入国内手机市场销量的前十名,而波导和TCL分别以678万台和530万台的销量分别位居国内手机市场第三和第四。
受命于危难的黄仲添并没有去“放卫星”,仅仅表示:“明年要大干,不能辜负了康佳这个品牌。2003年将是康佳集团扩张大力发展的一年。”那一年黄仲添41岁,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这个年龄来玩高科技产品,是不是有点老了。
不过,黄仲添的底气应该是来自于康佳集团总裁侯松容。据说,当时侯松容要求康佳集团各大事业部要和手机加强协作,“每周至少一次联合办公会议,让集团的技术、采购、人才、市场等资源重点向手机倾斜。”
有了支持,为人低调的黄仲添出手了,而且一出手就是让业内人士都瞠目结舌的大手笔。
2003年上半年,康佳重金邀请Hong Kong影星张曼玉出任形象代言人,并投资上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品牌传播运动。
同时康佳还启动了耗资上亿元的“千县千店”工程,进军县级市场;率先大规模开展渠道扁平化浪潮,在渠道变革上实现突破性进展;率先实现大型专业连锁店的直供;大规模开展终端网络建设……而所有这些工作,黄仲添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
在新品研发和推出速度上,黄仲添更是不遗余力。
“要是不能完成预算,不能把预算好的钱花出去,我就要扣主要研发管理干部的奖金。自主研发能力是康佳手机生死攸关的问题。”黄仲添说。
努力的回报来得竟如此之快,康佳手机转折点出现了。
2003年4月,在黄仲添主张下,康佳手机发起的“彩屏普及风暴”,率先实现彩屏手机突破2000元的大关,引起市场彩屏手机价格雪崩,先行者康佳也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一连串的强有力的组合拳,让康佳手机以300%的同比增长率,成为中国生产的手机阵营中的一匹黑马。到2003年底,康佳手机销量已经攀升至498万台,挤身国内手机市场销量的前十名,中国生产的手机阵营的前三名。
当时的波导手机的国内销售量也第一次超过全部外资企业,跃居国内全行业第一,而TCL手机已经杀进了全球手机产量的八强。
逆流而上
“目前中国生产的手机企业随着产销量的放大,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用于换机的备用机和原料库存给企业带来的沉重负担,而目前手机价格的跳水比之彩电有过之而无不及,几十万台的库存只要每部手机跌价几百元,整体就会蒸发几个亿、上十亿的业务收入,这种情况明年迟早会在一些企业中出现,届时手机业也会像高路华、长城数码退出彩电业一样率先出现被市场淘汰的厂家。”
可能有人会忘记,但黄仲添还记得,这是他自己在2002年底说的一番话。但他可能没有想到,他的预言会马上在2004年得到验证。
2004年,巨大的库存、核心零部件短缺加上洋品牌的反攻,中国生产的手机厂家一个接一个的折戈沉沙。而康佳手机似乎独善其身,2004年康佳手机销量依然达到500万台。
“康佳手机还是赚钱的,但赚得不多,康佳通信非常健康。”黄仲添很庆幸自己没有被2003年的胜利冲昏头脑,一直保持的少量库存成为康佳手机2004年逆流而上的基础。
黄仲添的冷静,并不是源于他低调的性格,而源于他在彩电业刻骨铭心的经历,这个经历教会黄仲添如何控制风险。
“如果说中国生产的手机难,当年中国生产的彩电更难。1989年,中国生产的彩电刚刚上马的时候,彩电企业有100多家,而康佳是56个定点企业中最后一个上去的。那时有金星、飞跃、凯歌、孔雀、熊猫、牡丹等知名品牌,没人会提到康佳。即便在深圳,康佳也是最弱的一个品牌,那时还有华立、华强三洋等等。但我们很顽强,一点点往上走,现在只剩下四五家。”黄仲添回忆道。
在黄仲添看来,今天手机市场与当年的彩电几乎一样,不仅是中国生产的品牌辛苦,进口品牌一样艰难。“政府部门在发布手机核准制的同时,发改委还发布了一个预警,没有哪一个行业会这样,可见手机行业的竞争非常可怕。路遥知马力,两年后,我们再回头看一下,是不是彩电的翻版。”
黄仲添展望今年手机市场时说:“2005年的销量比2004年略为增长就可以了,康佳手机准备以最健康的状态度过这个严冬。2005年过后,经过反反复复地拼争,中国生产的品牌留下四五个,进口品牌留下三四个,九到十个品牌占据国内手机市场85%以上的份额。”
年轻心态
康佳集团的中高层谈起已经44岁黄仲添时有这样一个说法,黄仲添有一颗年轻的心。
一位搞研发的高层跟记者讲起一件事:技术员出生的黄仲添有一天在会议上偶然跟他谈到了彩电的电源电路,黄总的专业知识让一直在搞研发的他也十分佩服。
“我有时也在研究技术,连Nokia都在抓电源座充来降低成本,我们当然要跟进。”黄仲添笑道。
或许正是因为黄仲添的执着和谨小慎微让康佳手机“健康”地走到了今天。
“做手机一定要有年轻的心,还要有好的体力,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了。”黄仲添感到了有点累。
“自从中国生产的手机打破洋品牌的垄断格局后,把手机变成了低价消费品,这意味着竞争更激烈,企业管理一定要到位。我是做得惊心动魄,有心脏病的人不能做手机,降价太快了。一台手机一下子降价三四百元非常容易,100万台就是三四个亿不见了。没有很好的承受力和一颗年轻的心,很难坚持住。”
“只要我们是做消费品产品的,也只有这种命,逃避是不可能的。”黄仲添知道这是他职业生涯的宿命,或许他也正在享受着其中带来的刺激。
“我经常锻练身体,主要是爬山。”或许黄仲添还想把康佳手机往3G的山头再推进一步。“‘影音乐趣’将成丰富3G应用的直通车,向3G时代进一步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