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数字而言,联想投资(Legend Capital)这四年实现的投资回报率我很满意,联想控股也很满意。”10月28日,融科资讯中心一楼,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
2001年4月,当联想控股旗下的风险投资公司联想投资成立时,正值网络股泡沫破灭、科技投资行业一路走低。
当时,联想控股的计划是,在10年内,将联想投资变成中国VC行业的首选品牌。对此,联想投资掌舵人朱立南的理解是两个具体的数字,“5年内实现平均回报率超过30%”。
弹指一挥,4年过去了。当今年国内互联网界的风险投资重新活跃起来的时候,联想投资已经基本完成了两期基金的投放。
“根据这两年市场的发展脉络来看,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公司,能够进入我们视野的,大都是那些注重在应用服务领域发展的项目。”朱立南说。
与海外VC一起投
《21世纪》: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已经开始募集第三期基金的联想投资?公司目前的业绩如何?能实现多少的投资回报率?公司收益如何分配?
朱立南:联想投资于2001年4月注册成立,前两期运作资金超过1亿美元。首期基金3500万美金,全部由联想控股投入;二期基金于2004年中完成最后募集,金额超过7300万美元,主要投资人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另外引进的四家海外机构投资人,按照国际风险投资规范进行。
有关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因为一个基金的周期大约是7到8年,而我们的第一期基金到现在也才仅仅4年的时间,所以无法进行计算。我只能说,首期基金总共对16家企业进行了投放,其中,仅卓越、中讯与重庆宽带三个项目,就已全部收回本金。二期的项目目前看起来更好一些,比如展讯、文思等,目前已经退出的一个项目叫深圳讯天,是基于WAP应用的SP公司,单个项目的投资回报在3.5倍左右。
从今年开始募集的三期基金在1.5亿至2亿美金左右。
联想投资是按总体收益分成,其中,总收益的80%归投资人,20%由基金管理公司自行分配。
《21世纪》:VC源自于国外,而目前的海外VC资金实力强大并且非常活跃,联想投资只是参与了此次投资热潮的公司之一,你们能在VC界复制联想在国内PC界的盛名么?
朱立南:要在国内做一个好的VC,需要有几个因素。
一是稳定的团队,需要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相互信任和支持;二是能够扎根中国,因为国内的显性规则和潜规则很多,很多是“飞来飞去的人”(特指部分海外VC)所不能理解的,而VC想要保持基金的持续回报,只能扎下根来,而不是天天在头等舱里度过;三是需要丰富的资源与人脉,包括一些政府关系资源和产业资源;最后就是策略,在投资策略上讲究系统地安排主题,不能玩“饥饿”打法,见什么热闹就扑上去。
在这样的状况下,虽然风险投资源于国外,但是对于海外VC来说,简单移植国外的成功模式并不恰当。联想系在中国创业几十年,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本土创业经验,单就这一点来说,也是占有优势的。所以准确说来,在中国,无论是海外VC还是本土VC,都才开始,没有谁强谁弱。
不过现在那些“飞来飞去的人”也开始意识到应该扎下根来了,而联想投资自己也意识到投资中的联盟策略非常重要。事实上,我们认为,联想投资与海外的VC有很好的互补性——因为海外VC有全球眼光、有好的经验、理念和资源,他们从事VC一般有几十年的运作历史;而联想投资则拥有本土的资源、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的企业,所以有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协同增效的可能。
基于此,自二期基金开始,联想投资选择与海外VC共投项目的比例超过了四成,双赢的几率很高。
为什么投?为什么卖?
《21世纪》:中搜是你们最近与海外VC一起共投的项目,业界有人猜测说你们是为了赶中国搜索引擎的末班车?
朱立南:选择中搜,是因为中搜有自己的特点和商业模式,我们当然不可能会去投与Baidu.com的商业模式完全一样的搜索公司。
中搜的特点很清楚,一是拥有自己的新技术——有综合功用的桌面搜索引擎;另一方面,是有清晰的基于搜索技术的门户设想。我们认为这些使中搜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我们才会投,不但要投,还要把它做上市。
在这个项目中,富达基金、IDG和联想投资共投资1350万美元给中搜,其中,联想投资出资额在3000万人民币左右。
《21世纪》:你们甄选投资对象的标准是什么?以中搜为例,联想投资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投,是以“市场标准”(业内排名)为重,还是“技术标准”为重?
朱立南:其实没那么复杂。简单来说,联想投资判断项目的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人、一是事。只要人可信、事可为,这种项目都可以进入联想投资的视野。
衡量可为之事,主要判断依据包括市场、技术、商业模式——比如行业发展历史、行业现有竞争对手状况、替代产品的发展状况、公司的历史记录、发展战略;人则主要看公司的团队——比如团队执行力、高管们的德与才。
不过真正好的项目都不是找上门来的,等待商业计划书是没有用的,通常我们会收到成百上千的商业计划书,但是大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更主动一些,通常是圈定一个项目,然后去进行行业扫瞄。
《21世纪》:卓越是联想投资的第一个互联网项目,你们在去年退出以后,对电子商务的投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朱立南:最开始选择帮助卓越转型做电子商务,是因为我们觉得电子商务的重点在商务,只是要放到互联网上去做而已。当时商务正是联想系所擅长的,所以觉得可以借着互联网的这个新渠道,结合起来做。
但是当我们看到亚马逊是在做到39亿美金的时候才IPO的,再比较当时的卓越只有几千万的营业额,觉得应该赶紧把它卖到一个大的平台才有更快速的发展空间,而亚马逊适时出现了,所以就卖了。这个项目的回报率达到了13倍。
《21世纪》:似乎联想投资最近对数字媒体的热情也很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