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就要过去了,这是伴随着卡特里娜飓风、Google的疯狂增长和70美元高位油价的一年。在人们反思着自己的2005年的是与非时,即将于12月26日出版的《商业周刊》将刊登名为《2005年10大最差经济预言》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总结了2005年最糟糕的十条经济预言。
10、“如果Microsoft开始重视搜索引擎市场,那么可以肯定的是,Google在2005年将很难
生存下去。”——Charles H. Ferguson,作家,2005年1月1日。
事实是,Google不但在2005年生存下来,而且在最近一个季度内利润增长了633%,收入几乎翻番。而Microsoft利润仅增长了24%,而收入只增长了6%。
甚至连Microsoft的全球副总裁也跳槽到了Google。7月,Google宣布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原Microsoft全球副总裁Kai-Fu Lee将负责Google中国研发中心的运营,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而在此前的几个月里,已有多位前Microsoft高管转投Google,Google已成为Microsoft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之一。
就在Kai-Fu Lee走马上任之际,输不起的Microsoft向美国华盛顿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Google和前Microsoft全球副总裁Kai-Fu Lee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Microsoft表示,Kai-Fu Lee的行为违反了他当初被聘为Microsoft高管时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Google挖角行为,导致Kai-Fu Lee违反了游戏规则。
为此,Microsoft要求获得经济赔偿,并请求法院支持Microsoft同Kai-Fu Lee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以及其它合同条款,包括禁止Kai-Fu Lee泄露Microsoft的商业机密,令其归还所有从Microsoft获取的文件、资料、报告,并禁止其销毁与Microsoft及Google聘用相关的文件等。
9、“2005年将是美元暴跌的一年。”——Peter Schiff,Pacific Capital in Newport Beach公司创始人,2005年1月2日。
事实是:从年初到12月中旬,美元相对于日元上涨了14%,相对于欧元上涨了13%。
2005年美元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单边上扬。美元之所以在今年得以反弹,根本原因在于三点:美国去年底通过的《本土投资法案》、美元的连续升息以及美国经济的较快增长。
首先是《本土投资法案》。面对美元的绵绵下跌,2004年美国资本大量外流,2004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本土投资法案》鼓励美国海外资本的回流。在《本土投资法案》的吸引之下,美国跨国公司纷纷将海外收益汇回国内,减缓了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扩大的速度。
其次,2005年,美联储显示了其政策“灵活性”,开始了加息之旅。进入2005年,美元短期利率超过欧元,并逐步扩大,在美国资本回流的引领之下,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美国,带动美元强劲反弹。
第三,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支撑美元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增长来看,2002年美国确立了对于欧元区增长率优势。目前,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35%,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7%至8%。
8.“网易是个有创意、组织良好的企业,其股市表现将超过大市。”——摩根斯坦利副总裁季卫东、网络分析师武文洁、玛丽·米克,2005年9月12日。
玛丽·米克是摩根斯坦利公司的一名网络分析师,但她可不是一般的分析师,她是上世纪90年代无可置疑的互联网女王。1998年,她被美国著名的《巴伦》金融周刊誉为“网络女皇”;1999年,她以“全球商界影响力最大的第三号女人”的身份登上《财富》杂志的封面;《华尔街日报》更是将她归入能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股神巴菲特相提并论的股市大腕的行列。
2001年,随着网络经济一泻千里,玛丽开始面临投资者的诉讼,并且遭遇信任危机。她也由人人尊崇的“网络女皇”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泡沫女皇”,被人指控为误导客户的“大骗子”。
但是玛丽没有放弃,她在默默地等待机会。价值17亿美元的Google上市,玛丽在幕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络女皇”成功夺回失落的皇冠。
而现在这个网络女皇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在一份长达140页的《中国互联网报告》中,玛丽·米克称,网易是中国迅速增长的在线游戏市场上居领先地位的创新者。她认为,网易利用对市场的了解、对创新的重视,以及丁磊领导的强大管理团队,足以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但是不幸的是,在被推荐的三个月内,网易的市场价值就跌落了25%。现在看来,“网络女皇”又栽了。
7.“Calpine公司正在用财政重建来摆脱困境。”——David J. Williams,Excelsior Value& Restructuring公司投资经理,2004年12月27日。
Calpine公司是美国电力和热能供应商,当它的股票成为专家推荐的精选时,股价是3.50美元,而现在只有31美分,公司甚至还有破产之虞。
6.“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的生产过剩会引起油价大跌。”——Bijan Zanganeh,伊朗石油部长,2004年11月22日。
当Bijan Zanganeh为油价的一点点下跌而焦躁不安的时候,国际油价大约是50美元一桶。2005年初,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出现短暂下跌,但由于美国和欧洲地区气温骤降,导致取暖油需求迅速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拉开了涨升序幕,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3月份攻克每桶50美元关口,并于3月16日达到了56.46美元的历史高位。
经过其后两个多月的调整酝酿,在夏季汽油消费高峰到来之际,油价6月底突破60美元大关。8月以后,受沙特阿拉伯国王去世及墨西哥湾飓风等因素的影响,油价月初突破65美元关口,8月29日创70.85美元的天价纪录。整个第三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均价为63.28美元,同比上涨44.4%;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61.57美元,同比上涨52.1%。
其后,由于国际能源机构释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的威力显现,国际油价连续回调,11月一路跌破60美元、58美元和57美元关口。但进入12月,由于美国部分地区出现寒冷天气致使天然气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又在回升,每桶已过59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