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数据显示,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北京地区PC的家庭普及率已经超过50%,在上海也达到了40%以上,在中国主要的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城市,PC市场也不再是一块“处女地”。中国PC市场的发展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在经历了2003年10.7%(其中台式PC 6.9%,笔记本44.5%)的增长速度之后,更多的人希望在2004年能够有一个更大的飞跃。其中台式PC因为技术、环境等更具有竞争力的因素,而被业界给予厚望。
从参与竞争的商家来看,以联想、方正、同方为首的本土厂商,与惠普、戴尔等国际厂商在台式PC各个应用领域展开激烈竞争。然而,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功能战”、“价格战”、“服务战”以及“概念战”后,中国的PC市场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恐惧和害怕,因为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最残酷而又很直接的市场死亡游戏。PC业越来越难生存的话题已经不再新鲜,而销售额与利润脱节的事实,也让很多PC业界人士心痛不已。
低端市场风云骤起 价格坚冰一破再破
在市场上,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消费者对低价这个市场杀手有着先天的敏感。这也难怪,因为在商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的今天,在性能差异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价格自然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某些程度上甚至比性能牌子还要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不过这个与中国现在的国情也是有着一定关系的,在经济并不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价格与消费者利益的密切关系也就自然令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了。
品牌机一向给人的感觉是性价比不高,特别相对于兼容机来说,性价比一词从来就是与品牌机无缘的。品牌机在宣传方面也是注重品牌及一些概念上的炒作,像电视PC、娱乐PC、游戏PC等等,但是近年来竞争越来越激烈,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所以在传统的比拼之余,价格战这把双刃剑也经常被搬出来,暑期的促销,一些厂商更是把一些型号产品的价格压到了3000元以内,很多消费者也是疑惑地看着这些PC,不知道这样低价是否会有什么问题,就算一些用户没打算购买这样低价的产品,也一样去关心一下这种低价的产品与自己的心仪产品的区别,没办法,低价的魅力实在是强,不少广告的效果都未必比得过它呢。
从市场上看,进入2004年后,4999元PC的概念首先冲击了业界和消费者。而在突破5000元消费心理大关之后,3999元PC也随之出现——长城、七喜、TCL等厂商纷纷踏足低价PC领域,联想与AMD合作推出2999元的乡镇电脑引爆了市场。惠普更是以2988元的惊天价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尽管“缺斤短两”,但相对于惠普这样的国际品牌,面对国内厂商实施的价格战,也只能以“价格”迎战,说明国内PC市场确实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而最近,市场又传来消息称浪潮也将仿效惠普,推出1999元电脑(无显示器)!
质量是最关键的。低价带来的是低质还是最优性价比?用户不是很清楚,可厂商的心里却是最明白的!
低端性能配置 想说爱你不容易
向PC这样的产品,其实同质化这种情况的确是比较严重的,大多数厂商都并非是自己进行设计及制造,基本上都是由别的厂家OEM的,像CPU、内存、硬盘等配件,其实大家的货源都是差不多的,而进货的价格上虽然有些差别,但肯定不会太大,至少在整机价格上不会有着档次性的价格区别,但是实际的销售价格却不是如此,这当中还包括了品牌及售后服务方面的元素在里面。如果有买过配件的朋友们可能就会知道,如果你购买CPU或者硬盘,保修一年与保修三年产品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售后服务的不同而引起价格的不同了。那么,一些特别低价的品牌机又是怎么回事呢?如果真的要选购的话,又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这些厂商提供的硬件配置因为受到价格的因素影响,几乎都采用了性能接近的配件和软件,我们以3000元以内的低端PC为例,看看性能表现究竟如何:
1、DOS = 鸡肋?
为了降低价格,国内的一些电脑厂商在所售商品里不再预装Windows操作系统,只是预装了DOS程序,没有安装任何操作系统。
试想一下,如果你用了低版本的软件工具工作,就会有与高版本软件之间存在兼容性的问题。DOS作为一种操作系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淘汰,你不可能去给这些低端产品的用户去培训如何使用DOS。DOS语言对于这样的用户是无法理解和操作的。而且现在几乎所有的软件或工具都已经不支持低版本的Windows 操作系统,就更不用说是DOS了。那么预装这样的操作系统意义究竟有多大呢?用户拿到机器以后还需要想办法去安装Windows 操作系统,然后才能去实现所谓的看片、查信息、上网冲浪等功能了。
2、Sempron 2200+ 噱头领衔 难兼大任
Sempron 2200+应该是几家品牌厂商在低端PC上所普遍采用的处理器,做为“闪龙”系列最低端产品,其39美元的千颗售价,优惠平摊在每台机器上也不过是几十块人民币。从价格上来讲,Sempron2200+和目前市场上Intel Celeron 1.8G处理器相差并不大;而从性能上看,尽管比其原有的低端产品Duron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Intel Celeron D则没有太高的可比性。而且作为AMD的低端产品线,更多消费者会拿Sempron 2200+与AMD的Athlon XP 2200+去做对比,看看所谓新的“王者”产品究竟在性能上提升了多少。因此我们将这几款处理器做一个横向对比,参看下表:
| Sempron 2200+ | Athlon XP 2200+ | Celeron D 320 |
主频 | 1500MHz | 1800MHz | 2400MHz |
二级缓存 | 256KB | 256KB | 256KB |
FSB前端总线 | 333MHz | 266MHz | 533 MHz |
核心 | Barton | Thoroughbred | Prescott |
制造工艺 | 130nm | 130nm | 90nm |
从数据可以看出,Sempron 2200+尽管在FSB前端总线上比XP 2200+有一定优势。但XP 2200+拥有1.8Gz主频,因此在总体性能的表现上,Sempron 2200+显得苍白无力。
3、整合主板 显示芯片却成软肋
由于选用了Sempron处理器,市场上现有3000元以内的PC多采用AMD平台上的整合主板精英的KM400芯片组,它集成了S3 Graphics UniChrome的显示核心,这款芯片组的大概参数如下:
l 支持 200/266/333MHz FSB
l DDR200/266/333, 最高 2GB PC1600/PC2100/PC2700 DDR SDRAM
l AGP 8X 插口
l 32-位 PCI 插口
l 集成S3 UniChrome 2D/3D 内核,内含1条渲染管线,双纹理单元,支持MEPG2解压,最大64MB共享显存,兼容DX7
l 支持Socket A AMD Athlon XP/Athlon/Duron 最高到 Athlon XP 3000+
l 集成Direct Sound AC97声卡和网卡
从参数来看,KM400芯片组在扩展性和影音设备上提供的接口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低端消费者的需求,Sempron 2200+也能基本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但问题是所集成的S3 UniChrome 2D/3D 内核所采用的图形处理核心技术已经成为昔日黄花——这个在20世纪90年代末风云一时的技术,到现在只能沦落在低端的整合芯片组上。仅有64MB的共享显存,让整台机器的显示性能大打折扣,而且只支持DirectX 7.0,这让多媒体应用和内容支持成为这种PC的一大瓶颈!为此,我们对此做了一个专门的测试,来看看S3 UniChrome 2D/3D 内核的性能表现究竟怎么样!
测试平台:
配置:AMD Sempron 2200+;精英 KM400A-M2;记忆科技 128MB DDR333;集成 S3 UniChrome ;希捷340015A 40G
软件平台:Windows XP Pro 英文版;操作系统补丁 SP1;主板驱动 VIA 4in1 4.51V;显卡驱动 VIA UniChrome驱动 16.94.39.06版;DirectX 版本 9.0b
测试说明:3000元以内PC的卖点并不是在其性能方面。除了因内存容量较低而影响了部分软件运行的速度外,所有软件均可以正常运行。本次测试我们放弃了常用的3DMark03的测试。原因在于对于一款已经过时且在硬件上仅支持DriectX7.0的显卡来说,3DMark03的测试结果显得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在3D性能测试方面的我们只使用了3DMark2001SE。对于主板集成的UniChrome显示核心来说,其性能只有相当于TNT2 pro的性能,运行3DMark2001SE都显得力不从心,以目前的游戏来看,很难应付要求稍微高一点儿的3D游戏。
测试结果 |
3DMark 2001 SE(Default) | 1091(共享32MB显存) |
PCMark04 | 1599 |
Sisoft Sandra 2004 | CPU Arithmetic Mark | 5006/1903 |
CPU MultiMedia Mark | 11355/12067 |
Memory Banwidth Benchmark | 1547/1431 |
在3D性能方面,对于主板集成的UniChrome显示核心来说,其性能只有相当于TNT2 pro的性能,运行3DMark2001SE都显得力不从心,以目前的游戏来看,很难应付要求稍微高一点儿的3D游戏。当然,普通的3D游戏是没什么问题的。在测试3DMark2001SE时,我们尝试给显卡分配不同容量的显存,以了解显存容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在分别设为64MB,32MB和16MB显存所测得的结果中,三者的得分分别是1034/1091/913。从结果得知,设成共享32M与设成共享64M的体现出的性能差别相当小,而当设成共享16MB显存时其性能去很明显下降。为此,我们建议购买此机的用户将共享显存设为32M或者更低以分配更多的内存供系统使用,以获得更高的软件运行速度。
4、128MB内存 过于捉襟见肘
低价PC的目标市场是处于信息不便、知识水平较低、电脑知识比较缺乏的乡镇领域。尽管Windows XP系统比起之前的操作系统会多了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但其更具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之前版本的操作系统,不仅操作起来麻烦,而且无论是硬件升级,还是与一些外设相连,都需要安装驱动程序,这无疑会加大他们使用电脑的难度,而XP系统则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傻瓜型”的操作系统必然是用户的首选。
3000元的电脑标配为128MB内存,采用HY的颗粒,内存频率为DDR333。但128MB的内存跑起XP来相当勉强,更别说运行其它大型软件了。根据现在所使用的电脑看来,XP系统的电脑开机后内存就已经被占用了120MB左右,装载杀毒程序后,内存更是被占用了约140MB。这么大的系统占用率,128MB内存机型怎么可能流畅地运行XP系统呢?更不必说去安装或运行类似《CS》、《魔兽3》、《极品飞车7》等游戏了。
所以,相对目前市场主流内存配置最低都在256MB来说,128MB内存是个败笔,厂商的做法纯粹是为了压低价格、吸引眼球而毫不考虑客户需求。把内存升为256MB并不会使整机价格提高多少,但是或许是为了3000元以内这个爆炸性、最具冲击力的数字,这些品牌厂商选择了让很多用户感到伤心的128MB内存配置。
抛弃垃圾理论 应用成就未来
有人称这些低端配置的电脑为垃圾,但在以应用为根本的PC时代,我们不应该有垃圾一词的产生,这是一个非常偏激而且不当的观点。电脑只是一个工具,不同的应用范围自然就会对这个工具提出不同的要求,一台集成显卡的PC,无论其价格是多少万,在游戏迷用户眼中都可以是垃圾;一台性能极高的游戏用户用的PC,在一些老年人眼中,只是因为没有手写板输入而被他们定义为“功能很弱的PC”。同样,一些图形工作站的用户对于所有15寸甚至是17寸显示器的PC,都可以称之为垃圾,因为小面积的显示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再强的主机性能对于他们来说都及不上给他们一个好的显示器来得更实际。所以,垃圾理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很多电脑用户在推荐产品给朋友们时就过分地用自己的观点去衡量别人的需求,只要自己认为是垃圾的、性价比差的产品就肯定不适合别人使用。
3000元以内的PC只是一个概念,其背后的目的并不是要将这种低配置的产品简单的推销。用户更关心的不是这个价格,而是这个价格下的电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性能,低价位带给用户的更多是PC的普通性应用,高端或趋势应用变得有些遥远。面对这样价位和性能的PC,如何让自己在这个IT产品横飞的时代,不至于很快落伍,能够跟得上潮流? 如何去体验或感受PC所带来的IT生活方式?
现在摆在消费者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多花几百元钱去升级一下部分配件,但这样就会无法完全享受品牌厂商提供的售后服务;二是多花几百元钱去购买一些性价比更高的品牌机,市场上逐渐成熟的厂商(诸如八亿时空、沐泽、七喜等)也很多,他们虽然没有一线厂商有号召力,品牌知名度也不是特别高,但从产品品质、服务等诸多方面都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收。这些厂商在低端产品线上多采用了Intel处理器,价格上尽管会多出几百元不等,但其整体性能上的表现却是体现了高性价比的特点。
就整个PC市场而言,广大消费者固然希望商品的价格尽量低,但这是在质量、性能有保证的前提下。而国内的一些厂商却经常忽视质量与性能,一味的追求低价,其结果就是难以摆脱低档劣质的产品形象,从而在高端领域也难以得到认可。这是国内PC市场品牌厂商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于包众多中国生产的厂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大概都曾有过这种想法。而如何摆脱这种只靠价格打天下的策略,让中国生产的PC厂商更具有竞争力?PC市场何时能够走上良性竞争和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低价风暴只是一场战争,而战争背后的故事又将怎样?国内PC厂商是虚张声势,还是重整旗鼓,收拾旧山河?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