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们踌躇满志地进入企业,却在人们的一声叹息中黯然离去?是什么决定着“空降兵”的命运和前途 |
![]() | |
“空降兵”是指企业直接从外部引入的高管人员。他们的加入,往往使一些企业浴火重生;然而更多时候,在我们视野里,“空降兵”如中了魔咒一般,像流星雨般划过天空。 “空降兵”们踌躇满志地进入企业,为何却在人们的一声叹息中黯然离去?为什么企业高薪引进的人才,最后却被视为庸才而遭逐客之令?我们不得不静心思索,究竟是什么决定着“空降兵”的命运和前途?笔者对此反复求证,认为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解读。 1、“空降兵”疏于不“知己”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不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空降兵”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不知己,即不了解自己所统驭的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情况,不了解企业具有什么样的行事风格及文化特点,就无法做到日后经营管理中挥洒自如。 每家企业都有自身特点,尤其是自己特定的“公司政治”,相应地也会有自己的组织、人事、流程和制度安排。“空降兵”摇身一变,由一个“外人”成了一个“自己人”,但作为高级经营者,在“知己”方面,与那些从企业内部提升上来的高管人士相比,绝对还是弱项。此其一。 其二,“空降兵”们高高在上,要了解企业内部的真实情况就更难了。在不完全了解企业的情况下,还要烧“三把火”,推行自己的主张,势必会激起企业内部的各种抵制,招致各种不满。 2、“空降兵”败于不“知彼” 非但不知己,“空降兵”要做到知彼也很难,虽然大多数“空降兵”在他们的原有企业做出了突出业绩。然而,任何一家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有其特定资源、特有环境和特有行业特点。成功经验是否能复制到新的企业、新的地区、新的领域,本身就值得探讨。 如果空降兵强行将自己以前的成功经验推向一个自己不了解的领域、不了解的企业、不了解的地区,那么这种“不知彼”,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较多的经营不确定性或经营风险。盲人骑瞎马,结果自然是凶多吉少。 3、“空降兵”溺于被“神化” 中国人崇拜英雄,喜欢把能人作用过分夸大,将能人和英雄树立成“神”并寄于厚望。这种现象在管理学里被称为“晕轮效应”。从政治家到企业家,失败常缘于被众人的期待架空。 “空降兵”被“问题企业”视为救星,委以重任。人们常说做好一件事,要一年摸情况,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效益。但现实中,有几个“病急乱投医”的企业主能够给被“神化”了的“空降兵”如此从容的时间呢? 4、“空降兵”流于失信任 企业主对“空降兵”缺乏基本的信任,这在家族企业尤其普遍。在家族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一般比较复杂,面对“空降兵”和“自己人”的纷争和相悖,企业主往往“骨子里”相信的还是 “自己人”。以“空降兵”为代表的改革派,一旦与同老板一起创业的亲朋故旧为代表的保守势力交锋,结果常常成为“戊戌变法”的翻版。 从企业主心态上分析,对“空降兵”还是信任不足的。笔者认识一位国内知名的民营大企业家。他苦心挑选、引进的“空降兵”,1年下来给企业造成了2000万的亏损;与此同时,他的身在公司的儿子,却因不务正业,也花销了2000多万。“空降兵”随即被逐出门,而“儿子”自然还是儿子,“反正公司的家产迟早都是儿子的!”后来,人们了解到,他的“空降兵”虽然带给他短期亏损,但同时也为他的企业打造利于长期发展的“新基础、新机制”;而作为“自家人”的儿子,在挥霍玩乐之余,又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5、“空降兵”亡于互失望 “空降兵”在“空降”之前,大都会有一番“豪言壮语”,而中国的企业主在“挖取”和“邀请”“空降兵”之时,往往也会有醉人的“非凡承诺”。但是“联姻”之后,由于诸多因素,常常是彼此的承诺皆未兑现,相互失望。 为什么会彼此“失望”?可能的情形有两种:一是“婚”前为了彼此成功“吸引”而给了对方太多的“想望”;二是双方都把“联姻”当作一次“交易”,一味地希望从对方那里“短平快”地 “索取”,而不是从“长期共建”中“获利”与“分享”。 6、 “空降兵”陷于“叶公好龙” 有些企业主,对内、对外都对“职业经理人”的话题津津乐道,毫不掩饰对“空降兵”的期待。但当“空降兵”真正降临自家“院子”,他们往往并非外人以为的“满心欢喜”,而是如叶公好龙,既“爱”又“怕”。 从“爱”的方面来说:一是“空降兵”有本事,能管事儿。二是“空降兵”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特别是那些知名度很高的“空降兵”。若干年前,从Microsoft淡出的吴士宏花落“谁”家,似乎全中国都在拭目以待。最终TCL如愿以偿,其“品牌”、“形象”也因此双双“逆风飞扬”!三是企业主传统文化心态作祟。一方面认为,没有“空降兵”的企业,在别人眼里,可能不算是一个“现代型”企业;另一方面,他们感觉,“和巨人站在一起,仿佛自己高半截”。 企业主又何以“怕”之呢?毕竟,“空降兵”的到来,绝不只是“一刹那”的“迎娶”那么简单!在一种错综复杂、并非“纯洁”之“爱”的心理驱使下,作为企业主,又有几个能对未来的“结合”坦然待之呢?国内目前“职业经理人”制度尚未完善,少数“空降兵”为了一己私利,侵害企业利益的“新闻”屡见不鲜,也给企业主们带来心理阴影。 ![]() 大家都在看
精华推荐
赏
已有0次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