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Google宣布关闭其2002年4月推出的Google付费问答服务时,有人肯定幸灾乐祸,Google终于尝到败绩了。似乎Google官方的说法这是因为收缩并简化其过于拥挤的产品线而采取的措施。的确如此,Google在搜索服务取得成功之后,其产品线延伸得太过广泛,在Google英文网站上简单地数了一下就有37项服务,以致于很难让用户迅速接受并使用这些服务。
Google关闭问答服务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在Yahoo!的竞争中失败。仅仅开通问答服务一年的Yahoo!流量已经达到了开通超过四年的Google问答服务的24倍。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应该是两者的模式之争。Yahoo!后来居上的原因就是使用互联网产业惯用的免费策略。互联网产业长期有免费与收费模式之争,Yahoo!问答又一次在全球范围内用免费策略击败了市场的领先者。中国C2C市场的易趣与淘宝之争曾经书写了这一市场竞争策略的经典案例。
但我们应该说Google问答服务的收费模式是符合互联网上知识产品的价值规律。专家以自己的知识来解答问题从而获得收益,让专家的知识通过互联网获得回报,专家们是乐意看到的。而用户为专家的意见付费,是一种对知识的认可。这样可以能够激发专家的积极性,这是专业知识服务的一种商业发展模式。
如今Google问答服务的下线,Yahoo!的胜利并不能说明问答服务就会按照Yahoo!的模式发展下去。这应该说是目前网民对知识需求的低层次所造成的。Yahoo!的问答服务免费在目前能够吸引大量的流量,同时还把问答置于搜索服务之中,让用户能够轻松搜索到相关问题的答案。这种服务只能应付网民低层次内容的需求。
目前提问者的这些问题绝大部分在互联网上并非没有答案,他们把问答服务成为“偷懒”的一种工具。提问者不愿意费劲去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查找答案;而回答者的答案答的质量不高,更多的答案是网友简单地从互联网上检索复制得来的。这在目前这个阶段尚能够换来大量的流量,但是当用户对知识的需求层次提高,更加专业的时候,光靠简单的搜索恐怕难以给出正确答案的时候,就需要真正的专家出场了。而鼓励专家参与这种在线解答,最好的模式就是Google收费问答。收费才能让网站在专家与用户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将专家的知识转化为财富,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Yahoo!的免费模式尽管换来大量的流量,但赢利目标又简单地寄托到网络广告服务上了。
Google问答的商业模式在免费策略的攻击下失败,再一次证明目前网络环境下以提供专业知识获得收益的路还很长。Google问答收费模式与前一段时间火爆的“威客”概念一脉相承,Google问答的失败也就揭示出了在互联网上付费获得知识内容的土壤还不成熟,市场规模有限,成为专职威客的难度还非常大。但随着中小企业的参与与专家的辅助,在威客市场规模被逐渐拉大的情况下,当网民为知识消费付费成为习惯,Google收费问答或者说类似的收费问答网站必定会重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