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以前,没人会相信Microsoft强大的MSN在中国会陷入泥潭。继MSN中国区总经理罗川辞职后,近日MSN中国的最高科研长官宫力已正式离职。同时爆出的是MSN网站遭遇牌照年审危机。高管离职完全可以理解,但最新的牌照年审危机则完全莫名其妙。信息产业部消息灵通人士透露,MSN网站在ICP牌照的常规年审中居然“没有通过”。
MSN公关负责人指出,尚未听说年审遇阻的消息。据记者了解,MSN正在为牌照年审而上下奔走。实际上,以Microsoft在中国目前的政府公关美誉度,ICP牌照根本就不该成为问题。不由让人产生疑问,又是什么原因导致MSN牌照难过年审关?如果是政策因素,当初MSN就不应该拿到牌照。既然通过合法手段取得了,又为何不能延续下去?
外人目前无法得知MSN被“拒签”的真实原因,MSN目前是中国所有外资网络公司中“形式”最规范的企业,严格遵守着复杂的合资模式。就算是政策违限的可能性继续存在,也可以效仿Google打一打擦边球。不可否认,如后者规避相关政策确是一大创新。但若中国政府采取补救措施令行禁止,想来MSN也难过政府监管的政策关。
至于MSN的另一个问题,它是来中国最晚也最本土化的一个。MSN在其他国家大多采用独资的方式进入,而且大多自己来做内容。而在中国,这一切都被颠覆了:在MSN的大旗下集合了上海文广东方宽频、赛迪网、上汽集团人来车网、Englishtown等九大网站。MSN中国选择这样的“本土化”方式,更让监管部门觉得没有违背政府的原则。
那些国内的垂直门户网站,为MSN的中国网站提供了几乎所有的内容。“这是一些二线网站组成的联盟。”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认为,“短期内MSN要想像综合门户那样实现全面覆盖,恐怕不太现实。”当然MSN初入中国就利用品牌优势,吸引了处于细分市场较为靠前的网站组成联盟,不失为充实频道内容的一条捷径。
但一年过去了,原先的九大网站已经散了不少,仅余下北青网、某宝网等维持其所谓的“加盟”。而北青网拥有新闻采编及网络发布的独有优势,是否会为MSN合作支付高达数千万元的“加盟费”,倒是个不小的疑问。另外,新加盟的360.com社区或佳缘交友都是web2.0阵营里的先行者,它们自身的赢利模式都不清晰,大约像某宝网一样冲着流量而来。
我以为MSN进入中国,所图的肯定不是几千万“加盟费”。那么,当MSN出卖频道经营权时,也是为自己的品牌附加了风险因素。那些在细分市场上妄想异军突起的网站,可能还不是所在行业的领先者。它们借助与MSN的合作进一步提升网站的知名度和价值,同时也在涂抹着MSN的品牌纯度。而结果,不过使人感觉MSN中国就是个“大杂烩”。
MicrosoftMSN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监罗川表示,“MSN中文网站将长期坚持与其他垂直网站进行内容合作的模式。”而美斯恩副总裁陈啸表示,“MSN将在中国推出更多的频道。”未来一年内,MSN中文网站将与20个网站进行内容合作。实际上,MSN拥有很多令人羡慕的资源。实在不明白MSN中国为何非要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并且踩的也不是巨人们。
一年前Microsoft确定的9个合作伙伴,包括Mop.com、联众游戏等已经“分手”。它们为何选择了分手,很显然分手也是表明了一种态度,那就是与MSN的频道合作充满遗憾和失望。而陈啸认为,“MSN不会担心合作伙伴的流失。”当然,MSN中国背靠Microsoft这棵大树好乘凉。只不过,他的“不担心”恰恰是MSN的忧患所在。
MicrosoftMSN进入中国市场一年后,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品牌定位。Microsoft旗下的上海美斯恩宣布,将MSN运营内容定位为白领门户网站,而MSN旗下的即时通讯业务和邮箱等互联网服务,未来将交给另外一个新品牌Windows Live来统辖。可见MSN对准了具有高端消费能力的小众群体。正是这样的定位,也意味着MSN不会走很远,更不会很成功。
看看立足于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巨头们,不管是Alibaba及某宝网、Tencent QQ还是新浪Baidu.com们,无不以占最大优势的大众化群体为网民基础。MSN中国自恃家大业大,漠视了中国网民的大众群体就像美国人搞不懂中国的网吧,迟早会从中国互联网产业里惨淡出局。倘若不信,请问MicrosoftWindows或Office如何进入中国的?难道不是取决于大众优势么?
当MSN中国倾向于小资白领的定位,就注定了MSN远离了中国市场。那么,MSN的中国特色也就显得“不伦不类”。而以MSN命名的网站作为单纯的门户,这个业务早被华尔街嗤之以鼻。鉴于此,可以理解Microsoft总部打包卖掉MSN品牌的尴尬心态。随着Microsoft大中华区可能将有较大规模的高层人员变动,MSN中国遭遇“本地化魔咒”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