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10大热点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网友【老编】 2007-03-18 20:51:00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当前,在亚太乃至全球电信市场,最热门、最受大家最关注的技术和业务是什么?是3G、IMS?还是IPTV、手机电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在光网络、网络安全、手机终端、OSS等传统领域,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和机会?除此之外,无线宽带、运营级以太网等新兴领域,也聚集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在ITUHong Kong电信展即将来临之际,本期《通讯世界》编辑部特意摘取这10大技术(业务),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飨读者。

3G:全球起飞 中国等待

2006年进入年底,3G对于中国来说注定还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与之相对应,WCDMA和CDMA2000在全球正在呈现可喜局面,这表现在用户不断增加,向更大带宽的不断升级等。对于中国来说,唯一牵动人心的是TD-SCDMA的发展,TD-SCDMA的测试终于出现转机,面向国内五城市的放号测试结果将决定牌照时间。

对于WCDMA而言,目前全球75%的WCDMA执照持有者已推出WCDMA商用网络,已经有123张WCDMA网络投入商用之中,目前全球总用户数已经超过了8000万,在过去2个多月时间内的新增用户数量就高达1100万。这表明WCDMA已经完全成熟起来,其增长速度超越历史同期GSM的发展速度。

除了积极建设WCDMA网络之外,运营商也开始日益关注HSDPA或者HSUPA这样更高速率的技术。据GSM协会统计,仅仅在过去两个月时间内全球HSDPA商用网络数量再次增加了30%,目前37个国家推出的商用HSDPA网络已达到了59张之多。而且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还会继续持续下去,预计到2006年年底,全球商用HSDPA网络数量将有望突破85张。

对于CDMA2000而言,据CDMA发展集团数据,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3G CDMA2000用户数量突破了2.75亿。CDG还指出,CDMA2000 1x EV-DO用户队伍继续壮大,第二季度新增600万新用户,全球用户数量达到3600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在中国,TD-SCDMA无疑更受到关注。根据最新消息,从11月15日起,北京、上海、青岛、厦门、保定五个城市将陆续有2万专业用户,开始使用TD-SCDMA手机,这表明TD-SCDMA试验重点正进入最后阶段。根据TD-SCDMA产业联盟的说法,目前为止TD-SCDMA的测试结果非常正面,全网特别是在系统设备和传输网络方面整体性能良好。

伴随着3G的发展,全球设备商也在经历新的洗牌。Ericsson收购马可尼、阿尔卡特和朗讯合并、Nokia和Siemens的合并、Motorola 和Huawei的合作、北电将UMTS部门卖给阿尔卡特等都是如此。可以看到,设备商的并购重组也反映出了融合不断继续,3G领域竞争不断加剧的趋势。

不管如何,3G都是移动运营商不能绕过的技术。在全球3G大规模商用的时候,国内3G一拖再拖,已经失去了大好的发展时机。业界已经得了3G疲劳症,即使哪一天3G牌照真的发放,已经不能令人兴奋了。

IMS:前景诱人 但仍然需要等待

IMS可谓给运营商勾勒了一副诱人的前景:提供丰富、灵活的IP多媒体业务,构建固网移动融合网络,帮助运营商夺回业务的控制权等等。然而,由于IMS仍然在发展之中,种种挑战还需要面对和解决。因此,从现在来看,虽然IMS很诱人,但仍然需要等待。

IMS的优势已经说了很多了,但挑战也不少:整体上看,IMS真正要实际运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IMS引入的驱动力、产品开发、网络组织架构、编号、终端定制、后台支撑等;IMS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组建大网的能力仍不尽人意;IMS在固网的应用还受限于网络的接入控制能力;IMS技术本身面临P2P等因特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挑战……

所以,IMS还是在初级阶段,虽然运营商都将它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但要谈到具体部署可能还是早了点。比如中国的固网运营商,都在忙着进行固网智能化,也就是软交换。利用固网智能化,固网运营商可以简化网络管理,推出更多业务、加强业务营销等。而IMS呢,可能是下一步工作吧。

再说软交换与IMS的关系,中国电信的观点总结的可能比较实际:如果说模拟交换网是第一代技术、数字交换网是第二代技术的话,那么软交换就是向IMS过渡的重要阶段。PSTN是发展的基础,软交换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而IMS是最终的目标架构,三者将先后出现在网络中,长期共存,最终统一于IMS。

国内运营商对于IMS的发展应该有更多的自己观点,这方面美国运营商Verizon的做法可以借鉴。Verizon今年8月与思科、朗讯、Motorola 、北电和高通成立IMS研究组,针对自身情况,结合融合大势,推出了名为A-IMS的标准,有望很好地弥补IMS漏洞,加快IMS的商用。

据国外一个知名咨询公司预测,到2011年IMS的商用才会达到一个顶峰,IMS带来的收入也会令人失望。到了2011年,全球IMS产生的收入预计达45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约为300多亿。看来,IMS的发展还是任重而道远呀。

IPTV:难道剩下的只是信心?

这两年,在许多咨询公司或调研机构发布的报告中,全球IPTV市场总是以“快速增长”、“市场巨大”、“未来前景无限”等字样出现,给出的数字更是让人信心十足。可事实确实如此吗?或许,欧洲、美洲甚至于亚洲的其它国家市场我们无法考证,但至少在中国,我们看到的似乎与这些预测有些出入!

在这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不确定”、“前景不明朗”等字样。许多对IPTV给予厚望,并在这一业务上投入巨大精力的设备商们并未从中得到太多收获。引用行业内一些人士的说法,这些设备商现在收获的或许更多的只是“案例”和“经验”,而不是合同和收入。有些分析机构甚至将IPTV列入了最不值得期待的业务队伍中。原因无非是监管问题、版权和内容保护问题、标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因此在未来的几年内,IPTV还无法带给大家足够的信心。

尽管如此,中国的两大固网运营商在IPTV业务的准备和开展上还是热火朝天。其原因十分简单,IPTV在短期内不可能创造出可观的利润,但在未来,它却让运营商寄托了太多的希望。而且,IPTV还被赋予了保持用户和吸引新用户的特殊使命。电讯盈科(PCCW)在IPTV业务的开展上已经见到了这样的效果,这为中国的运营商在投资这一业务上的信心增加不少。

与此同时,作为一项新的业务市场,如果一家电信运营商不尽早进入,那么很可能意味着几年后进入这一市场的门槛会被提得很高,甚至会丧失进入这一市场的机会,因为如果你不做,会有其它人来做。从这点来看,又有哪家运营商敢轻言放弃这一市场呢?即使是冒着风险,也是要尝试一番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运营商在开展IPTV业务之初,常常是“赔本挣吆喝”。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这两家在宽带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的运营商都把IPTV作为一项战略性的业务进行准备。今年9月1日,上海电信正式开通IPTV业务,成为继哈尔滨之后第二个IPTV规模商用的大型市场。

这两大城市的IPTV业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运营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看会影响运营商甚至整个业界对IPTV的信心指数。下一个正式规模商用的城市会是哪个,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测,然而,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为IPTV进行的业务和网络的测试,以及对整个网络进行的改造和升级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另外,专注于IPTV的设备商这两年虽然实在的收获并不多,但也收获了许多订单之外的东西。经验、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案、甚至于标准。因此中国IPTV市场,相信留给整个业界的会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打算,而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信心”。

手机电视:“风物长宜放眼量”

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正式颁布了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CMMB)(即通常所说的手机电视标准),标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CMMB包含了传输技术、视频、音频、信道传输、协议等其他组成部分。作为标准核心部分、也是一直为业内关注最多、争议最大的传输技术已基本确定采用广电系统自主标准STiMi,这也意味着此前沸沸扬扬的国内手机电视标准之争终于落下帷幕,基于电信网络的技术标准的“靠边站”,也使得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广电路线”都占据了上风。

其实,从国际范围来看,在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上一直存在着“两条路线”之争:一条是“广电路线”,即采用广播方式传播电视信号,可以通过卫星实现信号覆盖,也可通过地面网络进行覆盖。比如欧洲流行的DVB-H和日本、韩国的S-DMB(卫星移动广播)及韩国推广的T-DMB,以及美国高通主导的Media-FLO就是其中的代表;另一条路线则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的“电信路线”,即通过电信移动网络传输手机电视,主要采取的是流媒体数据传播。近两年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分别在国内部分地区开通的基于流媒体的手机电视就是其中的典型。

虽然此次公布的CMMB标准并非强制性国标,而只是指导性标准,并且此次发布的也只是标准的“第一部分”,也就是说,未来该标准还将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后续的标准将陆续发布。但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目前该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但日后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它有很大的可能将“升级”为强制标准。另外,推荐性标准虽然没有强制力,但有时推荐性行业标准会由主管部门以行规的形式执行,实际上也会起到强制性的作用。

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此次手机电视国标的公布非常及时,与此前一拖再拖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IPTV标准,以及电信行业3G标准的难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市场来说,标准的尽快确定无疑将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围绕着标准的制定过程,质疑甚至批评的声音也不在少数。事实上,很多来自电信系统的专家都认为单由广电制定标准并不合适,一方面手机电视这一新兴业务产业链中既有影视内容商、有广电运营商,也有移动运营商、终端厂商,横跨了电信、广电两个行业,到底由谁监管仍未确定;而另一方面,相对较缺少市场竞争经验和能力的广电怎么来开启手机电视这一广阔的市场,业内同样表示担心。

虽然从技术上来看,在目前情况下,采用广播的方式做手机电视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但无法否认,广播传输也有着难以逾越的不足——只能单向传播,无法接收来自用户的上行信息。其次,在用户的管理、计费、市场推广等方面,广电运营商也具有难以弥补的缺陷,而这些欠缺,恰恰正是电信网络固有的优点。

除此之外,在终端方面,国际主流标准的背后都有手机厂商的支持,比如T-DMB背后的韩国Samsung 、LG,MediaFlo背后的美国高通,DVB-H背后的Nokia,MBMS背后的Ericsson。手机电视要推广,就不可能把这些厂商摒弃在外,毕竟手机电视首先必须是手机,谁会把没有通话功能的终端24小时带在身边?除了手机又有什么终端能够在国内拥有5亿用户?

根据咨询公司的预测,到2010年中国手机电视用户将超过2000万户,这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自然谁都想分一口。无论是电信还是广电都应该秉持开放和团结的心态,鼎力合作,才能将蛋糕越做越大。希望在手机电视后续标准的制定当中,大家都能够抛弃“门户之见”,把眼光放远一点,这样才是中国手机电视产业之大幸。

光网络:市场令人期待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全球光通信市场先后经历了高速增长、萧条到近年来恢复增长的过程。全球光网络设备市场在2000年达到最高峰——300亿美元,2003年跌入谷底,仅有83亿美元,2004年则恢复到98亿美元。所以2004年可以说是转折之年,从这一年开始全球光网络市场开始回暖。

国内的光网络市场近10年的发展也基本是这种情况,只不过时间都相应推后一些。过去的两年里,光网络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城域MSTP和蜂窝基站回程,另外,FTTH的起步也对市场增长有一定贡献。

回顾人类历史上5次经济发展浪潮——工业革命、蒸汽机、钢铁、石油和汽车、IT和电信——所经历的“繁荣-萧条”周期,每一个时代可分为5个阶段,即引入期、高速增长期、转折期、调整期和成熟期。如果历史本身又在重复的话,那么光网络市场现在是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成熟期,而这个阶段将持续20年。

今年上半年国内光网络市场出现强劲复苏。ChinaMobile上半年招标350万芯公里光缆,中国网通招标210万芯公里光缆。保守估计,仅四大运营商今年的光缆需求就将超过1100万芯公里。据分析公司预测,今年国内光纤光缆行业可保持15~2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市场对光纤光缆的需求最能反映光网络市场的发展状况,所以光网络设备市场的增长也必将令人兴奋。

随着3G、数字电视和IPTV的启动,国内光网络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另外,今年铜价的急剧上涨,FTTH相对DSL的成本劣势正在逐渐弱化,FTTH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通讯世界》认为,在未来几年里,有3种光通信技术将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它们是PON、40G和ROADM。

运营商虽然已经预见到了市场对高速互联网接入、高清晰视频以及视频点播业务的巨大需求,但接入网却成了业务提供的瓶颈。现在,50M的接入带宽需求已经不是什么神话,所以,FTTH的普及是必然的,而且时间也不会太久。PON网络具有维护简单、容易扩展、易于升级、接入速率高、服务范围大以及带宽分配灵活等特点,非常符合运营商的要求,是FTTH的首选技术。

在同样的传输容量下,40G系统所需的波长数少,如组成一个传输容量1.6T的WDM系统,10G系统需要160波,采用C和L两个波段;40G系统只需40波,采用一个波段。这将简化网络管理,降低运营费用。此外,40G系统比4个10G系统更节省空间、功耗。可见40Gbit/s更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趋势。40G系统技术上已经成熟,之所以没有规模部署,关键是市场需求不足。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宽带多媒体业务的发展,40G系统的部署肯定会被运营商提上议事议程。

作为光传送网的核心设备,ROADM的使用,将给运营商的业务开展和网络维护带来极大的便利。ROADM支持波长级业务的开展这是它最吸引运营商的地方。运营商使用ROADM节点设备向大客户提供波长级业务(如支持SAN)时只需通过网管系统进行远端配置即可,极大地方便了这种新类型业务的开展,提高了对客户新需求的反应速度。几乎所有的固网运营商都对ROADM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传统ADM设备退役之时就是ROADM登台之日。

无线宽带:谁主未来?

笔记本电脑、PDA和智能手机正慢慢地平民化。以最具市场价值的智能手机为例,今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暴涨了77.5%,达到3470万部。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速度还将保持下去。

所以,无线宽带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其未来市场总量将会与蜂窝通信相媲美。那么,哪种或哪几种技术将会主导无线宽带市场的未来呢?是802.11n,还是802.16e,抑或是802.20?

802.11n,是为解决Wi-Fi技术的缺陷而来的。人们需要一种具有传输带宽更高、覆盖更远距离、更安全可靠、可管理、能漫游的无线局域网传输技术,它就是802.11n。802.11n还有一个价值是其将带来许多崭新且有价值的应用,比如个人和家庭NAS(网络附加存储)业务。

用“望穿秋水”来形容业界对802.11n标准出台的期待一点不为过,遗憾的是IEEE日前宣布,由于需要对802.11n标准第一次草案进行大约1.2万处修改,原定于今年秋末的第二次草案被推迟,很可能要到明年1月才能露面,而最终标准极有可能无法在2008年前出台。此举将众多厂商此前推出的“pre-802.11n”设备推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对Wi-Fi市场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在中国市场,情况稍微有点复杂, WAPI产业的不断成熟必然会对WiFi市场产生重大冲击。

802.16e,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一个产物。它实现了个人通信的IP化、宽带化和移动化。另外,它所采用的MIMO 和OFDM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无线宽带通信系统中存在的两个最严峻的挑战:多径衰落信道和带宽效率。MIMO 和OFDM技术将最终引领802.16e走向成功,当然提高技术成熟性和降低设备成本依然是802.16e的当务之急。对于802.16e,业界谈论得已经足够多,这里不再赘述。

802.20,这是一项尴尬的技术。它也被称之为Mobile-Fi,概念最初是由IEEE802.16工作组于2002年3月提出的,并成立了相应的研究组,目的是为了实现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高速率数据传输,以弥补802.1x协议族在移动性方面的不足。2002年9月,IEEE802.20工作组正式成立。

802.20工作组的目标是制订一种适用于高速移动环境下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空中接口规范——物理层和MAC层。在物理层技术上,以OFDM和MIMO为核心。在设计理念上,强调基于分组数据的纯IP架构。目前,802.20标准还处于制订阶段,按原计划最初版本将于今年12月正式颁布。但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因为该标准在今年6月份因为某些原因一度被中止过,9月份标准制定工作才重新启动。

说802.20尴尬是因为它与802.16e技术的定位是极其相似的,而且核心技术也相同。既生瑜何生亮,笔者也很纳闷IEEE到底是怎么想的。而且802.20标准现在已经跟Qualcomm 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已经不再是一项独立的标准了。业界已经厌烦了高通在移动通信领域的贪婪,所以802.20技术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综上所述,已经实现小规模产业化的802.16e技术最有希望成为未来无线宽带市场的霸主,而802.11n作为802.16e的一个补充也将受到运营商和最终用户的青睐。

运营级以太网:“风景这边独好”

经过过去30多年的发展,今天以太网已成为无所不在、无人不知的网络技术。以太网技术以其良好的经济性、互通性和易用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网、园区网、甚至家庭网等局域网领域。但近几年,随着光以太网、10G以太网等技术和标准的成熟,加上运营商不断寻找途径以期减少运营成本、增加新的利润来源,以应对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以太网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城域网领域。

但与此同时,以太网技术在可靠性、可管理性,以及QoS保障等方面的缺陷成为困扰运营商的技术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运营级以太网技术应运而生。按照城域以太网论坛(MEF)的定义,运营级以太网应具备的五大关键属性为:可靠性与保护、业务扩展性、运营级OAM、严格的QoS、对TDM业务的支持。可见,运营级以太网技术在以太网原有的优势基础上,又增加了能够提供多业务承载、能够提供ATM级别的保护切换、能够提供满足SLA等级的服务质量保障、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等优势,这无疑将促使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选择以太网技术作为承载网在城域网建设中进行应用。

据Infonetics公司的报告,2004年至2005年,全球城域以太网设备的收入几乎翻了一番,从26亿美元上升至49亿多美元,并有望到2009年再增长两倍,上升至155亿美元。从2005年到2009年的5年时间内,运营级以太网设备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达490亿美元。在当前一片低迷的市场环境下,称得上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网络安全:不再可有可无!

网络安全对于运营商而言已经不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了,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等业务以及IP技术的引入之后,安全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其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006年5.17世界电信日将主题定为“让全球网络更安全”就是体现了这一点。

对于运营商而言,安全的内容包括网络的安全、信息的安全和业务的安全,这几方面有效结合才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整体的安全体验。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及其重要性的逐日提高,国内运营商也都或早或晚地构建自身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起步最早的当属中国电信,6年前,中国电信就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开始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这一体系分为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其中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策略体系和保障机制。随后,中国电信又建立了网络安全基础支撑平台(SOC平台),从而形成了手段、技术保障和技术管理体系,以完成中国电信互联网安全的保障工作。据悉,SOC已经进入到试点阶段。

中国网通的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将重点放在宽带网络上,其建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包括组织管理、技术保障、运作保障3个子体系。在网络层面上,中国网通对总部大网(CHINA169+CNCNET)100多台骨干网设备和核心网管系统进行了加固,建设了SAN网络。同时对安全事件存储、异常流量系统和垃圾邮件系统的建设也在进一步完善当中。

2005年,ChinaMobile的网络与安全保障体系NISS,在一次狙击波病毒来袭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NISS的职能就是对涉及ChinaMobile的所有信息资产,包括通信网、业务支撑系统、网络部等各个部门的重要信息进行保护。

今年5.17电信日前夕,中国联通的无线VPDN系统获得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颁发的“中华人们共和国国家信息安全认证”证书。另外,中国联通也和McAfee公司结盟,为其如意通邮箱用户提供安全产品的定制服务。其实,“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联通C网业务的重要卖点之一,其也一直在强调业务的安全性和网络的安全性。

从这些可以看出,运营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已经逐步得到提高,然而“安全”总是相对的,对于运营商而言,唯有时刻警惕,构建更为强大的防范体系才能让网络更安全一些。

手机终端:未来趋势如何?

随着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它还具备了娱乐、商务、安全的功能。

3.5G(HSDPA)手机:HSDPA的出现将3G的传输速度提高了7~10倍,它不仅可以提供语音通话、文字SMS、视频通话等服务,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接收大容量数据及播放更加清晰的视频内容。HSDPA手机的出现填补了WCDMA下行传输速率不足以支撑未来高速发展的数据业务需求这一缺口。

Wi-Fi无线接入: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一直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Wi-Fi推出之后也得到了众多手机厂商和消费者的欢迎。Wi-Fi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用户就可以通过支持Wi-Fi无线上网的手机,高速接入互联网。

电视手机:手机电视服务被认为是3G移动多媒体时代的杀手业务之一,是未来移动增值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的电视业务采用流媒体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收看电视台的各类直播节目;同时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点播您最喜爱的节目或电视剧,让随身手机成为随身的数字电视。

BlackBarry手机:对于商务人士来说,手机应该是电话和PDA的集成、能长时间的稳定使用、随时随地处理mail、日程任务的提醒、较长的电池使用时间等等。如今,充分满足上述功能BlackBarry手机以及其业务,已经开始陆续登陆商务手机市场。

NFC手机: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手机支付可以看作是一种RFID非接触式支付方式,其便捷性能够使手机、名片夹和钱包“合三为一”。人们除了可以通过手机来交换事先存储在其中的电子名片,并将其自动存入手机电话簿外,还可以将包括交通卡、打折卡、银行卡、积分卡在内的各种卡片与手机绑定。

手机指纹识别: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日益流行,仅靠手机自带的密码和SIM卡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手机安全性的要求,指纹识别技术的出现正是迎合了这种的需求。内嵌指纹识别技术的触摸屏手机具有指纹阅读器的功用,从而增加无线交易的安全性。

OSS:3G时代提出新要求

电信网络和电信业务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电信运营支持系统(简称OSS)也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完善的OSS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加强企业管理,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因此,迅速建立先进的OSS,不断跟上业务和网络发展的需要对于运营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G时代对运营商构建OSS提出了新的要求。就中国的运营商而言,中国电信的MBOSS功能域的体系,ChinaMobile的BOSS2.0的功能架构,以及中国联通业务支撑系统总体架构,他们功能域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3G对这些功能域没有本质的更改,但对功能的要求就有很大的不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融合计费:3G的产品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确认客户的消费模式将更加困难,对内容的管理难度增大。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区别性定价,OSS应当具备事件计费的能力、区分事件内容的能力、及时更新内容目录和费率表的能力、实现与内容提供商进行结算的能力、区分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的能力以及对失败的内容传输进行补偿的能力。

产品管理:3G网络支持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产品,OSS必须有效的对3G产品特别是数据业务产品进行管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统一的产品目录,并且把产品目录收回到OSS管理以后,从而把服务订购的关系统一起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另外实现产品精细化的管理,可以提高3G的语音、数据还有新业务的营销能力。

加强合作伙伴的管理:3G的客户群体庞大,运营商对客户分析层面的需求相应的提高,要求OSS对业务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支撑,包括产品供应管理、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使用管理和产品的更替。OSS应保证快速、准确地找出适合用户需要的服务,并及时推向用户。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7-03-18 20:51:00  回复

回复/评论:10大热点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中国政府在构筑战略资源防线,重拳打击稀土走私!
  2. 萝莉岛是美国的政治中心?马斯克并非不懂政治,而是太懂了!
  3. 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事件”引发全网热议
  4. 突然“失去住持”的少林寺情况如何了?
  5. 中美连谈5小时,川普总统公开感叹“中国太强硬”… 英伟达在加紧扩大芯片出口量
  6. 疯狂打压华人精英,勒令华人CEO辞职… 川普政府的致命错误?
  7. 中美经贸谈判重启,瑞典磋商和商界代表团访华“双管齐下”
  8. 房子属于你,但你得付费受他们管着!关于美国HOA
  9. 孩子沉迷手机的真相和破局之道
  10. 美国华裔二代坦言:中国发展现状,让父辈移民后悔了!
  11. 核聚变技术或将成为黄金价格的颠覆者
  12. 为激励员工,OpenAI打算豪掷96亿美元!
  13. ICE抓捕的非法移民中,中国人数量激增?
  14. 川普政府在力推药价改革和数字医疗系统
  15. 川普总统“访华表态”继续反复
  16. 中国🇨🇳开始质疑英伟达芯片“存后门”
  17. 盘点“数字游民”的精选停留地!2025“逃离美国”指南
  18. 健身网红在飞机上的着装引争议
  19. 川普家族竟然靠它狂揽45亿美金!操盘手是赵长鹏?
  20. 苹果投资了6000亿美元,加速“美国制造”计划!
  21. 麻省理工学院发布AI学习平台“MIT Learn”
  22. 华人科学家身陷“杀猪盘”,短短数月就被掏光250万美元积蓄!
  23. 川普政府计划改革移民签证制度和入籍考试
  24. “外星来客”以每小时21.6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飞来
  25. 川普政府打算“发钱啦”
  26. 先交押金!美国重启了“签证保证金”试点计划
  27. 选择西雅图、圣地亚哥还是洛杉矶?全面对比“三城生活”
  28. 美国再次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9. 川普政府的对华政策突然改变了?
  30. 美国年轻人的“中国观”悄然转变
  31. 工作日没空?周末集中运动同样有益健康!
  32. “全球最强护照”排行榜又更新了(2025版)
  33. 蔡文胜的2025大动作之五,香港投资版图在持续扩张!
  34. 香港永居 vs 美国国籍:身份选择背后的生活考量
  35. 在美国可以感受欧洲风情的五座小镇
  36. 川普总统签署了“对等关税令” 引发全球震荡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18, 2025-08-24 23:42:24

Processed in 0.07339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