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于近期发布《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该通知明确: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同一移动电话归属地内,运营商应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在不改变号码情况下,可以自主地选择所有的资费方案。通俗的讲,就是要求运营商能够“带号转套餐”,这对消费者来讲,无疑是一个福音。
但是,随着时间的临近,如人们所料,两大运营商纷纷公开表示,“带号转套餐”存在很多困难,如网络改造、系统平台、设备升级等,所以移动、联通明确表示预付费用户无法“带号转套餐”,消费者的美好愿望成为泡影。
对电信运营商来讲,“带号转套餐”真的这么难以实现吗?可以肯定地讲,“带号转套餐”的难产绝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利益问题!
“带号转套餐”技术上不存在问题:道理很简单,把原来每分钟计4毛钱,改成每分钟计2毛钱,这与网络改造、系统平台、付费方式(预付、后付)等没有任何的关系,只是把计费的费率调整一下而已,同样道理,改变某个号码的套餐(计费方式)也一样的简单,运营商所称的网络、系统平台等障碍属无稽之谈。
“带号转套餐”难产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
首先,“带号转套餐”意味着“普惠制”。以往,运营商推出新套餐都是针对新用户,实际上,“优惠的新套餐”是运营商用来扩大市场规模的一种手段,而“带号转套餐”意味着“优惠的新套餐”同样适用于老用户,这种新用户、老用户都适用的“普惠制”可能会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损失,即新增加用户带来的收益可能不抵老用户选择新套餐带来的损失。
其次,“带号转套餐”必然带来用户向“优惠套餐”的大规模转移。以往,只有“换号”才能办理新的套餐,这无疑给用户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对用户来讲,“换号”的成本是很高的。试想如果实现了“带号转套餐”,有谁还会继续享用价格贵的套餐?只有傻瓜才会吧。所以,“带号转套餐”会带来用户向“低资费套餐”的转移,直接造成运营商ARPU值的降低!
再次,“带号转套餐”会给运营商的产品品牌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多年以来,运营商投入巨大心血塑造产品品牌,尤其是ChinaMobile的产品品牌塑造较为成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品牌都是以资费来区隔,而不是以服务来区隔的。“带号转套餐”意味着产品品牌之间“资费门槛”将被打通,这样所有用户都可以享用优惠的套餐,也就是所有用户可以成为同一品牌的用户,产品品牌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运营商建立起以服务区隔的品牌战略还需时间,为避免多年心血塑造的品牌付诸东流,所以“带号转套餐”必须暂缓。
最后,“带号转套餐”将会给运营商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涉及到号码资源的管理、套餐的管理、计费系统的管理、业务流程的管理等多个方面,所以“只有困难、没有利益”的事情,运营商是没有积极性去做的。
综上所述,虽然“带号转套餐”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很多益处,但是,作为盈利为目的的运营商来讲,在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和困难面前,他们会怎样选择呢?“带号转套餐”必然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