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信刚出来那阵子一度被炒作成SMS的替代品,一年半过去了,当年的燥热在失望中归于冷静,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彩信到底怎么了?
阳春三月,国内的SP们排着队到纳斯达克掘金,所倚重的重点业务之一就有彩信。在媒体的表述中,彩信的规模往往用“比去年暴涨了10倍”之类的话语一带而过。然而现实情况却与运营商的期望值相距甚远。由于彩信的基数低,从千万量级到上亿量级的跃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据ChinaMobile的内部数据显示,2003年彩信用户仅150万,普及率不足1%,提供彩信业务的SP不到100家,全年发送量1.5亿条,收入仅2亿元。相比而言,SMS市场在2002年就达到百亿元的规模,而2003更是轻松突破200亿大关。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巨轮前进的步伐?笔者总结了四大原因:
一、费用不合理
彩信的资费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但是这种下降的趋势还太慢,还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客观条件。彩信业务最开始的定价是每条0.9元,后来运营商发现市场发应冷淡,就以“发两条,送一条”优惠来揽客,再后来干脆降到每条0.5元(优惠期截至到2004年3月31日)。按照收集的信息来看,全国各地的资费标准略有差异,广东移动为了春节促销彩信业务,将价格降到0.3元/条,不过优惠期也只到2004年3月31日,很难说将来会不会涨回来。另外,接收和发送彩信产生的GPRS流量并不收费,但是在ChinaMobile的宣传中并没有刻意强调这点,无形之中也增强了用户的抵触心理。
笔者认为,ChinaMobile在最开始定位彩信的时候就走错了路线,高价政策并没有带来真金白银。愿意尝试并且使用SMS的用户主要是年轻人和学生,他们是彩信最潜在的客户。相对而言,年轻人的消费能力较弱,对资费敏感,9毛/条的价格明显不合理。在遭到绝大多数手机用户的抵触之后,去年10月ChinaMobile开始降价,以5毛/条的新价格试探市场的接受程度。当初,SMS大获成功,1毛钱/条的低廉资费功不可没,应该说彩信资费还有很大的下调空间。
二、 技术不过关
彩信技术不过关的怪现象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彩信手机的兼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ChinaMobile的彩信和中国联通的彩e无法互通。说来也怪,彩信诞生也有一定年头了,但是兼容性和互联互通等方面依然问题多多。用户看不到手机厂商和运营商的小团体利益在作怪,所以一股脑儿都归入技术不成熟的范畴。目前,大部分品牌的彩信手机都能互通,但是在细节方面问题不少。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图片格式不同造成接收图片变色;音频格式不同造成铃声接收后无法识别;部分手机不能编辑和发送多帧彩信;手机支持彩信容量标准不统一。事实上,各手机品牌间的彩信标准不一致是造成兼容性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彩信和彩e同属MMS(多媒体SMS服务)的范畴,仅仅因为运营商的不同,才使得两者之间的互通难上加难。
笔者认为,ChinaMobile采用“定制手机”的方法,可以很快解决终端的兼容性问题。运营商从自身利益出发,强制要求手机制造商满足统一的标准,可以有效解决互通过程中的不一致问题。运营商从大局出发,从消费者的利益考虑,尽快解决彩信和彩e的互通问题,也是将MMS“蛋糕”共同做大的根本需要。
三、SP们不积极
整个2003年,SP对彩信的态度都比较含糊,原因有两点:1 、运营商迟迟不能给出明确的收入分成比例;2 、看不到彩信业务井喷的理由,担心过早投入反而得不偿失。与大多数SMS业务是点对点发送不同,手机用户一般不会自己去制作彩信,而是喜欢到网站下载。有数据统计,当前70%的彩信流量集中在网站和手机之间,这就为SP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最近,ChinaMobile下调了部分SP的分成比例,将收取SP的通信费从0.3元降低至0.25元,其中TOM、空中网、新浪、Sohu.com和网易这5家大户还享受0.125元的优惠政策。而门户网站也投桃报李,加大了对彩信的投资力度,他们希望在2004年迎来彩信业务第一轮的爆炸性增长。
笔者认为SP在移动增值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连接运营商、终端用户、内容提供商和手机厂商的核心力量。目前,彩信SP们相继开发出自己的一些品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断丰富的彩信内容应用对激发用户的消费热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彩信增值业务的发展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四、终端不普及
虽然彩信手机的价格在逐步下降,但是彩屏、和弦、GPRS和摄像头等配置需求也决定了彩信手机的价格不可能太低。在市场上2000元至5000元的彩信手机倒也不少,但对于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或者工薪阶层来说,依然是笔不小的开销。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市场的彩信手机占手机总量不到10%,但随着价格的降低和新一轮换机热潮的来临,彩信手机将会成为市场主流。
笔者认为,运营商可以与手机制造商携手共同开拓彩信手机市场,使彩信业务尽快摆脱终端瓶颈,快速成为无线数据增值业务的主流。运营商擅长的“预存话费送手机”、“集团用户送手机”等促销手段,能让彩信业务摆脱增量不增收的窘境,迅速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良性循环。
相信不久的将来,彩信业务在各方的齐心协力下,离开初期定位的误区,摆脱成长期的烦恼,以真正巨轮的气势开始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