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的英国,“Orange”是一个深入人心的本土移动电话品牌,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品牌其实掌握在一个Hong Kong人手中。1999年,和黄集团旗下的和记电讯以前后共计1180亿港元的天价卖掉了“Orange”正处盈利巅峰的2G业务,这令李嘉诚这个名字响彻英国甚至整个欧洲。
一家境外企业竟然以媲美本土财阀的金融手法上演了一出“资本盛宴”。当时,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仅仅是因为价格,“不可思议”的还有卖出的时机。1999年,全球各大电信公司都顶着“高科技”的光环在各大股市呼风唤雨。虽然这次卖出使和黄获利良多,但和黄因此被定性为“捞一把就走”的投机企业。
而随后发生的事情许多人都没有想到。
战略色彩的投机
2000年,李嘉诚出价69亿美元,买到一张英国3G牌照。事实上,在“Orange”脱手前,李嘉诚就已经看到,虽然欧洲3G正处于低迷期,但未来潜力无穷。“打造全球3G帝国”在他的战略布局中,逐步成为继能源、港口、房产、零售等业务外的下一个发展支柱。
“人退我进,人弃我取”,这是李嘉诚在本土被誉为“超人”的诀窍之一,这一诀窍也被认为带着浓重的投机色彩。在李嘉诚传奇色彩的一生中,他深谙“低谷过后是高峰”的道理,在低潮期以低价入市,到高峰期再以高价脱手也就成为李嘉诚创造“和黄神话”、积累财富屡战屡胜的招数。
而和黄进军3G的时候,也正是欧洲3G“四面楚歌”的时候。2002年至2003年,欧洲一些老牌运营商已经债台高筑,有些运营商则干脆停止了在3G网络建设领域的投资。所有人都有理由相信,欧洲3G进入了一个泡沫时代。
不过,这似乎正符合了和黄出手的条件。短短两三年中,和黄花费102亿美元,获得了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意大利、爱尔兰、以色列、挪威、英国、瑞典、中国Hong Kong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3G牌照,总共覆盖约1.75亿的人口。紧接着,2002年10月,和黄推出统一的3G服务品牌“3”,并在全球展开强烈宣传攻势。2003年3月,和黄在英国和意大利开通了3G业务,自此,和黄的3G服务逐渐拓展,目前,除挪威以外,和黄已在其余9个获得3G牌照的国家和地区推出了3G服务。
全球3G帝国
迄今为止,和黄在全球的3G网络投资已经超过270亿美元。截至2006年中,和黄3G用户数已超过1350万,约占全球WCMDA用户总数的1/4。李嘉诚的“全球3G帝国”规模初具。
虽然和记电讯拥有十几年的移动运营经验,但3G需要的是革命性的新运营模式,这一点,李嘉诚之前并没有充分估计到。
从战略层面上讲,3G对于和黄来说属于一场豪赌,切入点更是选择了竞争与机遇共存的欧洲。这种眼光没有错,错的似乎只是激进了一点点。
作为伟大的投机者和“半路出家”者,和黄3G符合任何技术行业的“新贵特征”,没有历史基础投资和即定业务模式的负担和束缚,因此和黄3G大胆采用了许多老牌运营商要“思前想后”的新模式、新业务,并大胆地把融合进行到底。
“激进”的和黄和“投机”的和黄融为一体,这为和黄3G创造了许多第一,也为和黄3G带来了未曾预料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