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业务依旧增长迅速,年底统计同比增长超过40%,占到了电信业总收入14%。究其根本,违规操作成了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其众口一词的评语,颇有咎由自取之意。
然时至年底,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又下达一份指令,指责运营商滥用市场支配权,忽视SP正当权益,敦促双方重修旧好。这对于“惨遭”运营商排查清洗,折其大半、势孤力穷的SP而言,不啻是雪中送炭。其实,依在下愚见,若是真要把SP一棍子打死,对于中国电信市场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运营商点到为止,穷“寇”莫追,才是上策。
想当初,SP也曾经同样是应运而生的“宠儿”。众所周知,随着通话业务日趋饱和,增值业务将成为未来手机功能的趋势之一。在日本,增值业务占据手机业务收入相当大的比重。对中国的手机市场来说,SMS用户的数量之庞大是其一个鲜明特色。这不仅和以前话费居高不下有关,同样也符合通信时代短小精悍、实用性强的特质。SP们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出,正是看到了其中无限商机。接下来几年中,SP们“融会贯通”,从彩信、彩铃、手机上网(WAP)、无线音讯互动服务(IVR)到手游、手机电视、移动支付、移动IM、移动电邮、位置服务、二维码,种类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假如当初没有他们的话,还不知道中国用户什么时候才会想到和国际接轨呢。
抛开眼下的恩恩怨怨不谈,目前中国通信业正是处于一个关键时刻。WTO给我们的5年过渡期已经用完,2007年电信市场全面开放迫在眉睫。更何况,3G发牌到了最后关头,全面启动指日可待。如此利好消息刺激之下,众多外国电信巨头难道不想一拥而入,争抢一杯羹吗?而增值业务,不正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吗?
其实,国外的大公司早就有所行动了。前有英国手机铃声及游戏制造商MonsterMob 20亿收购北京万讯、德国JAMSTER千万美元分期付款准备把联丰通信揽入怀中;后有Google、ChinaMobile联手推出移动搜索,所服务的对象还是SP。可见,整个国际通信市场都对此虎视眈眈,稍有不慎,中国手机增值业务就可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命运。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运营商之所以要对SP们穷追猛打,除了整顿市场秩序,心中的小九九也是路人皆知。ChinaMobile推出的二次确认、试用免费(后取消)乃至于彩铃竞价排名等举措,沉重打击IM类SP的同时,悄悄地大量收编和结盟其他内容提供商,同时与其他媒体、机构合作进行整合,垄断整条行业链的野心昭然若揭。其他运营商也毫不示弱,纷纷把针对增值类产业的业务转型作为自己主要转型目标,希望在今后的市场大潮之中占得先机。只不过,仅仅依靠运营商的单打独斗,去面对全球汹涌的浪潮,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现今中国运营商的态势,扑朔迷离。各大运营商发展很不平衡,TD归属以及重组之说络绎不绝,明争暗斗十分激烈。若是再分出一部分精力去抢蛋糕,很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垄断行为只能是暂时的,市场业绩才是硬道理。放松对自有增值电信业务的管理要求,严格对合作经营的增值电信业务的管理要求,本身就是不是市场正常的运作行为。这种妄图吞噬整条产业链,走回一家或几家独大的老路的行为,与数字时代的自由竞争精神格格不入,迟早要吃大亏的。
至于现在反对SP最为狂热的消费者群,我也要奉劝一句。诚然,是有不少SP们在庞大的市场面前迷失自我,走上邪路,用各种各样的小伎俩甚至于歪门邪道来欺骗和骚扰广大群众。这几天,十几个山东大汉冒充一个小护士,每天24小时发出千余条SMS的恶劣事件引起了人们口诛笔伐,不少头脑发热的人甚至喊出了取缔SP的口号。可是,我们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SP都是如此。不少的SP走的还是正道,与运营商和消费者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要是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打倒,恐怕还是太情绪化了一点。要知道,SP、CP(内容提供商)、电信运营商、消费者都是整个增值产业链条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你们赶走了SP们,就是打断了整个链条的一环。那么,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你们还要不要了?那些生动的彩铃,有趣的图片,便捷的WAP,甚至于深受群众喜爱的超女投票,是不是可以就这样淡出我们的生活了呢?更重要的是,随着3G的到来,传统的通话服务作用进一步减少,手机电视、视频通话等更多内容将走入生活。到了这时,是希望被外国列强统治我们的需要,还是被垄断性运营商联合外资控制市场的内容,相信这两者都不是大家所希望的吧。
总而言之,中国国家信息化产业部种种举措有很强的针对性。看似矛盾,实则是对于市场的调控和把握。面对着蠢蠢欲动的海外大鳄们,继续互相内斗下去明显不智。笔者窃以为消费者和运营商不要对SP们再穷追猛打下去,而是要给他们以时间改过自新,然后大家互相团结一致对外才是要紧。只要SP规规矩矩,与大家友好相处,和谐发展,中国的电信业就会在未来国际化挑战之中展现出更会辉煌的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