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信息产业部重拳整治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开展收费专项治理活动时,12月4日,本刊收到一封题为《关于C网手机被恶意扣费事件的投诉》的传真,反映中国联通吉林省分公司与个别SP企业勾结恶意扣除联通C网手机用户手机费。12月6日,本刊记者针对该材料赴吉林省长春市进行核实调查。
用户投诉:我的C网手机被恶意扣费
王志(化名)是吉林联通的大用户,每个月的消费都在200元以上,因为业务多,王志一般都是在手机费不足50元的时候,就赶紧续费,以免耽误生意往来。2006年11月10日下午,王志发现自己的手机突然欠费停机了,不明就里的王志赶紧赶到位于长春市自由大路的联通营业厅打印话费详单。
拿到自己10月份的手机资费详单,王志发现,在2006年10月份,自己的手机被以代扣费的名义,扣除了8元钱。“我从来没有用过这个业务,也从来没有申请开通过此业务。”带着诸多疑问,王志和联通的客户服务专线10010交涉,得知是吉林省美尔电信公司以系统升级的名义,通过吉林联通代收费。之后,王志问别的朋友,也有很多都出现了这个问题。
对于此增值业务,学习电子通讯专业的王志非常气愤:“从表面上看:我损失了8元。但深入思考,问题却不这么简单,我一直是联通用户,都多少年了,原来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话费,我问过联通,他们只能提供3个月的话费详单,3个月以前的都不提供。谁能保证以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只是没有发现而已。我身边的朋友、亲人也一直用联通的业务,那得多少钱啊。毕竟没有人每个月都注意自己的话单。”
针对自己和周围朋友的遭遇,王志于2006年11月17日正式向吉林省通信管理局12300进行了投诉。12300在11月27日向王志回复:9691300已经被该局关闭,涉及联通的责任会在年底考核时进行处理。
王志以为这件事情可以过去,但是让他想不到的,就在吉林省通信管理局表示已经关闭了吉林美尔公司的接入端口号后不到3天的时间内,11月29日,王志发现自己11份的手机费又被吉林省美尔电信公司以同样方式又扣掉了8元钱话费。
吉林联通:主要领导上演“空城计”
针对吉林联通用户王志的遭遇,本刊记者12月7日上午10时许赶到位于长春市自由大路的中国联通吉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吉林联通)调查采访。
在接待处,记者向一女性接待员表明了身份和采访意图。该接待员一脸不耐烦地帮记者联系相关人员,但打过几个电话后,该接待员告诉记者,办公室的正副主任均不在长春市。记者要求是否可以联系其他人士,该接待员拨打几个电话后,让记者等待。半个多小时过后,见无人接待记者采访,记者又催促接待员,该接待员说由于负责投诉的人不在联通办公大楼,正从另一个地方赶来。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后,记者苦坐在吉林联通一楼大厅,仍无任何消息。记者拨打了吉林联通老总刘铁军的手机,其手机关机。
之后,记者又请求接待员拨打吉林联通另一位主要负责人赵晓男的电话,该接待员拨通赵晓男办公室电话后,告诉记者,一会儿会有客服部门接受记者对相关问题的采访。又经过20分钟的等待后,终于客服部一位自称姓李的人士接待了记者。
在吉林联通办公大楼5层的一间办公室里,该李姓人士首先表示他是基层人员,无法代表吉林联通回答记者的相关问题。“我们还没有说明要采访什么,你怎么就知道无法回答呢?”记者诧异地问。“不就是增值业务的问题吗。”该人士说。“是不是该类问题投诉非常多,所以你们一猜就猜到是增值业务方面的投诉?”对于记者的疑问,该人士表示有关增值业务的投诉“有反映”。
本刊记者向该人士简单陈述了本刊收到的投诉材料的概况,当记者问有没有赵晓男的办公室的电话,该李姓先生说赵晓男出国了不在家,当记者表明刚刚在接待处,拨通过赵总办公室电话,这位李姓先生,面露尴尬,对记者的反问没有回答,只是一直强调,领导都不在,他说不了领导的话,也没有这个权利和这个责任回答相关问题。说对了也好,说错了也好,都不合适。他只能把情况向领导汇报。
在吉林联通的网站上,记者看到有关数据表明,吉林联通现在为300多万社会用户提供移动通信、长途、互联网及数据通信等服务。对于如此庞大的用户,不知道如此的手机恶意扣费,会为吉林联通增加多大的利润?
吉林管局:无法技术监管电信企业
在吉林联通采访遭遇“闭门羹”后,记者来到吉林省通信管理局。经过多方联系,该局市场监管处的于仁军副处长接待了记者的采访。
于副处长表示,电信用户到吉林省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申诉的,按照相关规定,符合立案标准的,只要是涉及基础电信企业和SP企业的问题,他们每件都会下去查实。涉及SP企业的问题都会责令其改正,向用户赔礼道歉,如果拒不改正的,通信管理局将会对违规企业给予行政罚款。
至于如何监管违规SP企业,于副处长表示对于SP企业,他们主管部门无法控制,因为SP管理平台设在基础电信企业,如果没有基础电信企业提供平台,SP企业无法接入。所以主管部门只能要求基础电信企业自己加大对自己接入SP企业的管理力度。
根据信息产业部“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吉林省通信管理局将在对严重违规的SP公司依法处罚的同时,还要对放纵违规经营行为的相关基础电信企业追究连带责任。对于投诉量大的企业,管局还要通报或是在媒体上曝光。“但每个基础电信企业都有七八十家SP企业,作为监督管理部门每家都去管理,也力不从心。”于仁军无奈地说道。
但让人想不明白的是,虽然于副处长表示,吉林联通公司在8月31日已经建立了二次确认管理平台。可王志等用户的遭遇却是发生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约四五个月之后。而于副处长也强调对于定制类的信息,SP公司是不可能绕过吉林联通二次确认管理平台开展定制业务的。
对于频出的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的违规问题,于仁军认为主要是现在违规成本太低造成的。“现在我们就是缺少依据,按照电信条例规定,拒不改正的,才能处罚,人家说改了改了。你也没办法。另外,你处罚能处罚多少钱,通过违规我可以赚很多钱。这个业务你强行定制,你整改了。我可以再开发一个业务。所以我们就要求谁接入谁负责。但行政执法的触角触不到基础运营商。”
当记者提出本刊接到的投诉情况,于副处长表示,吉林省通信管理局已经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吉林联通监督SP企业进行整改,对用户不得乱收费。
对于记者反映的问题,于副处长认为只能是由吉林联通公司自己去调查,因为二次确认管理平台在吉林联通内部,通信管理局只能是发现问题,以行政执法来处理。对于是否会出现基础电信运营商或是SP企业与被侵害的用户进行私了而掩盖自己的违规行为,于副处长表示不排除这类情况:“俗话说:‘民不举,官不究’,他们之间私了,政府部门也不可能知道。”
据吉林通信管理局在2006年8月4日发布的《吉林省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专项活动简报(第三期)》显示,2006年上半年,各基础电信企业共接到用户对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投诉5833件,其中吉林联通5231件,涉及SP企业70家。在投诉问题中,强行定制4980件。
SP公司老总:我与金总个人关系很好
12月15日下午1点30分,记者以投诉用户朋友的身份随同王志来到吉林联通长春分公司营业厅二楼投诉部反映问题。
在等待过程中,该投诉部电话一直没有停下来,其间,还有一位用户在现场投诉,该用户将自己的手机放到接待投诉人员面前,让联通工作人员用电话拨打自己的手机,免提里传出的是“您所拨打的手机正在通话中,我们会将您的来电以SMS的形式发送到该手机”的声音。王志告诉记者,他也遭遇过和这位投诉用户相同的情况,“这也是联通变相赚钱,好好的手机打不通,以SMS方式发送就扣了用户的话费了”。
随后,王志和记者同负责接待投诉的吉林联通长春分公司工作人员攀谈起来,他们说自己虽然是联通工作人员,但也颇受垃圾SMS的骚扰。
在等待了1个多小时后,在联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吉林美尔通信公司邓(音)总在电话里和记者进行了对话。
但当记者问道,美尔公司不是已经被关闭了,为何还在关闭后继续扣掉用户话费时,邓总说,他们是在进行最后的扫尾清理工作,过几天就不做了。邓总并表示希望能请投诉用户吃顿饭或是送几张充值卡给投诉用户,以达到私了的目的。当记者表示不要什么赔偿,只想把这里面的问题搞清楚,只想让联通给个合理的解释时,邓总表示是他们公司的一个业务员操作失误,误扣了用户的话费。但当王志表示自己是从事电子通讯行业的,说一个SP公司的普通业务员是无法绕过联通管理平台,对用户扣费的。邓总说:“我和金总(吉林联通数据增值部领导)个人关系很好。”因为吉林联通方面一直未与记者联系,记者无法向金总求证此话所指何意。
一位在长春市从事SP业务的知情人员说,稍有通信常识的人都知道,作为通信服务的辅助(增值服务)运营商(ICP)是无权同时使用业务接入系统、业务管理系统以及业务计费系统,对用户强行扣费的,没有联通公司内部人员,尤其是中国联通吉林省分公司增值数据部的主要领导首肯,无论如何是产生不了对用户的强行扣费的,因为一般工作人员是无法切入计费系统的。
该知情人事说,联通和SP公司的利益分成一般是“三七开,联通三,SP公司七”,如果是“关系好”的SP公司就是“二八开,联通二,SP公司八”。而且联通的客户服务中心与SP公司的客服中心一般有一个默契的“合作”:联通只要接到关于SP的投诉,她们会尽可能把你引到SP的客服中心去解决,这样一来联通落得轻松,二来这也是SP的需要,因为SP把投诉接过来,相当于跟用户私了,从而不影响他的绝大部分用户。
其他用户:联通是不是故意设置“扣费故障”?
针对手机被扣费情况,记者在长春市随机进行了调查采访。对记者“您的手机出现被恶意扣费情况”的问题,长春市一宾馆服务人员回答道:“我还没查过自己的电话单呢,没这个意识呀。说没钱了,就充值呗,咱想那么大个联通还能偷偷扣话费吗?像我这样还没有发现话费被扣费的人,是不是他们就拣到便宜了?就赚了?”
长春市一出租车司机身有同感地说:“我一般都不咋打电话或是发SMS,一次我记得手机还有30多元呢,结果欠费停机了,我一查我那个月的SMS费就有50多元。我去投诉,工作人员说是网络故障。我就不明白了,你故障咋不多给我钱呢,咋每次都是扣钱呢,是不是故意设置这样的‘网络故障’的呢。还有你要偷着扣钱就扣大客户呀,人家一个月打三五百元的电话也不在乎多个几十元的话费。”
在位于自由大路的联通营业厅内,一位办理业务的联通用户说:“现在我可怕SMS了,一次我收到一条SMS,写道:‘好久没联系了,你在哪呢?’我一看号码不认识呀,就回复道:‘你是哪位?’好家伙!就被‘吃’了20元钱的手机费。”
法律专家:SMS乱收费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SMS乱收费已成为最近一两年来侵犯手机用户正当权益最为普遍的行为之一,也是消费者投诉的一个热点。那么从法律角度,该如何治理SMS乱收费这一社会公害呢?12月13日,记者采访了中国著名消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吴景明教授。
记者:请问,电信企业SMS乱扣费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吴景明:这种行为是明显的强制交易行为。它违反消费者的主观意愿,未经消费者同意就推销一些消费者不需要的垃圾信息,并强制向消费者收费,既干扰了消费者应享有的生活宁静,又使消费者遭受了不应有的金钱损失。所以这种行为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记者: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益呢?
吴景明: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和公平交易权。作为消费者事先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而本案中的SMS,不仅是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发送的,而且是在消费者不需要的前提下发送的,基于此提供的所谓服务本身就是侵权行为,而在此基础上的扣费就是明目张胆的抢夺行为。作为消费者依法有权拒绝强制交易,但在强迫提供SMS服务过程中,消费者并没有任何主动权,即使消费者极力反对,也无法阻止自己的钱款被非法划走。所以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公平交易权被公然地践踏了。
记者:有没有专门的法律制约这种行为?
吴景明: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专门法并没有,但也并非无法可依。现行的合同法、民法通则、司法解释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都有足够的力量调整这类关系,也有具体规定制裁这类非法行为。
记者:那么遭遇SMS乱扣费的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吴景明:电信部门是消费者接受通讯服务的惟一合同对方当事人。只要消费者没有和其他经营者单独订购特殊的收费服务,那么通过电信部门提供的网络遭受意外财产损失,就可以认定电信部门提供的服务不符合约定,或者存在缺陷。电信部门就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因为的确,消费者只同电信部门有合同关系,并且缴费账户只由电信部门单独使用。由此造成的损失电信部门责无旁贷。最起码应先由电信部门承担责任,如果认为自己无过错,承担责任后再追究违法者的责任。所以消费者可以直接起诉电信部门。
追踪:投诉用户称面临极大压力
本文在截稿之前,记者信箱收到吉林省通信管理局韩姓人士的邮件称:该局已经要求吉林美尔电信公司对其所有违规扣费全部清理和退赔,并由吉林联通监督执行,同时承担监督不到位的责任。
2006年12月19日上午,吉林联通一位自称是公司综合部负责人的毕先生来电,代表吉林联通公司表示此事件大有出处。这位毕先生表示要处理好客户投诉的工作,欢迎媒体监督以促进他们的工作。
但是,22日上午,投诉人王志来电话告诉本刊记者,自己现在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威胁。“因为我的手机号是联通的内部号,吉林联通通过调取话费单,已经得知是我反映的一些情况。”王志说他不仅生意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涉及人身安全。“这件事情已经影响到我联通的‘哥们’了,吉林联通相关领导已经直接向我们施压了。压力太大了,太复杂了,我受不了了,不投诉了。”王志痛苦地表示。
为了保护投诉人,本文投诉人为化名。
链接:权威声音:电信收费中的欺诈成为社会公害
目前SP收费都是由基础电信企业负责代收的,收费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要保证所有用户的资金安全,就像用户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要负责资金的安全,银行不可能根据第三方的指令不经用户同意就把钱划给第三方。基础电信企业也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对用户负责。———信息产业部清算司副司长祝军
据调查统计,全国60%以上的移动电话用户和小灵通用户遭受过电信服务欺诈性收费,平均每年每门30元,照此比例估算,全国每年产生的电信欺诈性收费高达70亿元以上。能够通过投资或诉讼获得返还的数额微乎其微。电信收费中的欺诈现象花样百出,不断翻新,让用户防不胜防,既损害广大用户的利益,也扰乱了电信市场,成为社会公害。———全国政协委员陆锡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