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音乐颁奖:颠覆江湖秩序的事件
一、无线音乐颁奖盛典—划时代的事件,下载量说话大牌靠边站
2006年7月18日,ChinaMobile成立M.Music无线音乐俱乐部。
外人第一印象都会以为这个俱乐部是移动和各唱片公司联盟性质的一个组织,而其实它是一个针对手机用户的一项每月包月5块钱的收费业务。
2007年1月14日,第一届ChinaMobileM.MUSIC无线音乐颁奖盛典于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依据2006年歌曲在无线平台上的销量高低颁出了年度“最畅销”的42个大奖。
整个颁奖盛典当中,最值得注意的无疑是每个奖项后面的一串数字。究竟内地的音乐市场有多大,销量能达到多大的规模,代表着新兴发展方向的数字音乐又是怎样的状况,在此之前业内外并没有直观的概念。
前晚的颁奖盛典首次将实际的销售数字逐个公布,这一举动刷新了中国的“销量评选机制”,实实在在的数字显然比空中楼阁的所谓“人气”更说明问题。其中,年度最畅销的港台专辑前五名依次是潘玮柏的《高手》、谭咏麟的《天地》、王力宏的《盖世英雄》、周杰伦的《依然范特西》和郭美美的《不怕不怕》;而年度最畅销的内地专辑前五名依次是郑源的《一万个理由》、王强的《秋天不回来》、誓言的《我的誓言》、庞龙的《你是我的玫瑰花》以及张振宇的《不要再来伤害我》。这十张专辑加在一起的下载量超过7300万次。年度最畅销的内地男歌手前五名依次是郑源、王强、誓言、庞龙和张振宇,港台男歌手前五名依次是光良、潘玮柏、谭咏麟、王力宏和周杰伦,十大华语乐坛“歌王”的下载量超过7700万次。相较于男歌手而言,女歌手的表现略逊一筹但也非常亮眼,内地五强周笔畅、胡杨林、谢雨欣、王蓉、孙俪加上港台五强陈慧琳、郭美美、梁静茹、王心凌、赵咏华十人下载量超过1700万次。此外,十大金曲总下载量超过6600万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颁奖盛典最大赢家郑源的个人下载量就超过1500万次。
和一般的颁奖礼不同,没有评委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评选黑幕的情况,自然谁得奖并不是大家最想知道,每个奖项后面带着的一串数字则是最令人期待的。此次无线音乐颁奖盛典首次破天荒将实际的销售数字逐个公布,用实实在在的数字来说明问题。当然这其中并没有包括传统唱片市场的销售方式,均是通过无线下载方式统计的。正如ChinaMobile负责人所说,“现在无线下载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市场。”而结果也再次证明了传统的唱片市场销量与无线销量的鲜明反差。
结束了一场“划时代”的无线音乐颁奖典礼,再次回到M.Music无线音乐俱乐部的日常运作。其实,无线音乐俱乐部和国外的歌友会性质比较相似,无线音乐俱乐部会员可获取最新的音乐资讯、。还有抽奖参加明星见面会,以及下载彩铃可以有7到9 折的打折优惠等服务。江苏、四川几个大省已经有一百万会员。每人每月5元服务费,就是每个大省才每月500万的收入,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开发,建议多学习学习日本歌手的官方歌友会成熟的运营模式。从各省经营情况来看,为了不让用户加入俱乐部后就变成沉淀用户,就必须有加大品牌建设,让用户真正像歌手的FANS群一样,有归属感和忠实度。而不是用户为了类似一瓶酱油的赠品而去注册会员的,领完赠品后就退定。
二.移动无线音乐排行榜—如何打造最权威的排行榜?
颁奖总是少不了新闻和遗憾,诸如网络歌手郑源成为得奖大户!或是李宇春避与张靓颖周笔畅同台等等……但是这次颁奖在中国历史上具备的里程碑的意义不可磨灭。
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深远意义。
移动这个榜完全以歌曲在移动平台的销量为唯一依据,只评最畅销。可以说是填补了内地“销量评选机制”的空白,是最具备成为“中国的BILLBOARD”潜力的榜。而传统的流行音乐排行榜大多都是主办方内部主观操作评选出来的,方式很粗略,也很容易作假,缺乏公正性。传统唱片行业谎报、滥报唱片销量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所以目前国内最权威的榜不是哪个电台或电视台,而是搜索引擎的试听及下载音乐榜,搜狗音乐榜及Baidu.com的排行榜成了音乐市场的风向标。这对传统唱片行业是一个巨大的讽刺!而ChinaMobile平台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大的音乐销售网络,建立最权威的排行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ChinaMobile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库,这是任何互联网和传统音像店和电台电视台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果ChinaMobile提供音乐推荐网站“潘多拉”类似的分析用户行为并推荐给用户所喜欢的歌曲的功能,再结合搜索功能,这样就会有更多参与排行榜评选的用户、更全面的音乐数据分析、评选结果也会更具即时性、数据采集成本也会更低,这样根据用户个性化和社会化结合而分析出来的榜,会比任何排行榜都精确,甚至超越搜索引擎提供的音乐排行榜。
其实ChinaMobile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库,这是任何互联网和传统音像店和电台电视台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果ChinaMobile提供音乐推荐网站“潘多拉”类似的分析用户行为并推荐给用户所喜欢的歌曲的功能,再结合搜索功能,这样就会有更多参与排行榜评选的用户、更全面的音乐数据分析、评选结果也会更具即时性、数据采集成本也会更低,这样根据用户个性化和社会化结合而分析出来的榜,会比任何排行榜都精确,甚至超越搜索引擎排行榜。
三、06年数字音乐市场总结
——低调地蓬勃发展
太多概念和炒作,让我们逐渐丧失了对数字音乐的热情。其实数字音乐不是一块空饼,而无线音乐的力量更是比大多数人想象中还要强大。
数字音乐的兴起,让原来半死不活的唱片产业得到青睐,大量的资本注入唱片产业,如太合麦田、京文、海蝶等唱片公司都融到巨资。从此内地唱片公司的精力不再放在如何与非正版做斗争上,而是轻装上阵,直接跨入了数字音乐时代。宋柯说:“非正版我现在都不关心了,因为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音乐的主要销售渠道从音像店转到手机,音乐产业也把话语权从唱片公司手中交给了渠道为王的SP和电信运营商们。
1、在线音乐网站——如何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
虽然在2006年,爱国者、巨鲸等正版在线音乐网站经营惨淡,SP公司与唱片公司的整合也出现裂痕,比如A8投资的原创联盟唱片的失败,以及掌上灵通并购九天音乐网后又撤出投资。但是另一批并购案又层出不穷,只过没有像2005年那些并购案那样高调宣传。比如滚石移动收购音乐伴奏网站WO99,ZCOM收购音乐试听网站可可西等。
在国外,苹果iTunes在线音乐商店截止到2006年2月24日,已销售10亿首歌曲,代表了音乐从CD向数字音乐发行的趋势。而在中国,卖在线音乐就像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一样,好像是在完成小汤哥的那个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国内在无线音乐领域却是遍地开花。ChinaMobile和数字音乐的推手们在润物细无声地推动着音乐市场。整个2006年数字音乐市场的动作并不比2005年少,只不过2006年整个行业在宣传方面的一直特点是“低调”,没有像2005年那样大声喧肆!
2、ChinaMobile的强大推动
运营商开始亲自介入音乐产业链的整合。ChinaMobile成功实现了无线音乐的首发,将移动网络打造成最大的音乐分销渠道,夺取了唱片公司的发行渠道。目前已经实现了超女、陈好、刘德华等诸多大牌歌手的无线首发。并开始直接和唱片公司签约直接购买版权,逐步迫使SP退出。 2006年ChinaMobile推行的“彩铃唱作先锋大赛”、“音乐新贵族”、“无线音乐俱乐部”等音乐业务,提高了用户使用彩铃的积极性,使彩铃普及率提高到32.6%。 在此基础上,并推出无线音乐排行榜来奠定自己在音乐行业的地位!
3、周杰伦遭遇PK
周杰伦在唱片行业几乎无人匹敌。但在无线音乐市场中,周杰伦则是受到了在台湾属于二线歌手的光良、周传雄等人的竞争,甚至是王强、郑源这样非大牌公司歌手的竞争。“以2006年第一季的无线音乐榜单为例,周杰伦《11月的萧邦》的销量不足郑源《一万个理由》的一半”。内地彩铃市场为什么如此的奇怪?
另外,相比起前两年《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一两首歌曲独占鳌头,2006年变成了《香水有毒》、《求佛》、《秋天不回来》等诸多歌曲的分散竞争,都有不俗的表现,尽管没有出现前两年那样千万元级别的奇迹;并且由大唱片公司出来的周杰伦、李宇春等的歌曲,成绩有所反弹。这也说明市场走向成熟化的一个表现。
4、农民歌继续占领无线音乐销量榜
农民歌继续占领无线音乐排行榜前10名!像《香水有毒》、《秋天不回来》、《一万个理由》等,都是中小唱片公司运作的歌曲。这些所谓的“农民歌”名利双收(声明:“农民歌”只是一个称谓,没有不尊重的意思),打乱了唱片业的价值观。其实这既不是社会的倒退,也不是文化的悲哀!只是商业市场的表现,符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这一切其实都是因为数字音乐让传统唱片销售渠道发生改变而形成的。
以前正版唱片的销售限制在大中城市,所以长期以来唱片公司把唱片市场也主要定位在大中城市的青少年群体。而手机这个音乐新载体渠道的出现,让音乐的销售渠道从音像店转向了手机彩铃。使消费群体由青少年拓宽到中青年人。并且三线城市和农村群体以及大城市的务工人员也成为彩铃音乐的消费主力军。这个消费群体比原来音像店的顾客要多上百倍以上,他们听不惯饶舌,也听不惯说唱,就喜欢通俗易懂、听一遍就会哼几句的“大俗歌”。
彩铃意想不到的成功之处,就是激活了农村和大龄青年手机用户的市场,让这些用户也享受了正版音乐的消费。他们对唱片工业的音乐风格走向有了投票权,这部分人给唱片工业的收入要比大中城市青少年要大的多。是啊!很多人都忽略了中国是一个明显的有城市和农村差异的二元市场。
5、李宇春与数字431996
宋柯公布了李宇春的《皇后与梦想》专辑销售431996的具体数字,捅破了唱片业“动辄给唱片实际销量乘5或乘10”的规则。其实有了无线音乐销量榜,音乐卖了多少数量?只要从运营商那打印出来一张清单,这个数据就轻松可以拿到,根本不用争论!运营商的这个优势是传统唱片销售无法做到的。
6、张靓颖与庞龙的幕后隐私关系大揭密
如果这么一个标题,放在任何报纸上绝对上了封面!如果八卦小报记者有了大脑,来分析一下数字音乐市场,那么那编出这个话题很容易。
大家会问你哪来这么八卦?八秆子打不着的两个人从哪扯出关系?这一切也是数字音乐所赐!SP公司华友世纪在收购华谊兄弟音乐和飞乐唱片后,于2006年收购鸟人,从此不光张靓颖与庞龙,还有杨臣刚等都是一家人了,这就是他们幕后的隐私关系!
四、2007年数字音乐市场预测
——2007,数字音乐进入营销年。
数字音乐产生更多的赢利模式,并降低了音乐制作、传播和经营的门槛,随着竞争的激烈,2007年,数字音乐产业的各个领域都进入精细化营销为主的时代。
1、“农民歌”还会火吗?
会!还会火到2008年,甚至2010年都没问题!
2、农民歌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音乐并不是给所有人听的。和其他消费品一样,也分定位人群。现在定位主流的歌曲市场的,有四大唱片和国内大中唱片公司近百名歌手和数千首歌曲在厮杀,大唱片公司的运作方式是大投入,高密度的高空轰炸宣传,最短时间(三个月)内成为畅销歌曲。也就是卖座大片模式(blockbuster profit model)。
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音乐公司开始醒悟,学习娃哈哈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来开拓“农民歌”这个蓝海市场,这个市场的空间要比身处红海的主流流行歌曲要大的多。而四大唱片定位是主流青少年市场,不会去做“农民歌“,国内一些老牌唱片公司也抱着做“良心音乐”的理念,拉不下架子去卖彩铃歌曲。最有能力去做通俗歌曲的人不屑于做,就给了广大新晋的音乐人一个机会占领市场,让更多中小唱片公司有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3、单曲时代让更多的歌手和小唱片公司加入竞争
数字音乐的出现,让音乐脱离了CD这个载体而自由流通,使唱片公司进入单曲时代。运作一个专业歌手成本大大降低。只需要做一首主打歌即可,并且更有效率,不用凑歌。风险也变得更小。成立一家唱片公司的门槛的进一步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小唱片公司出现,专门做低成本的单曲。这些操盘手里面有可能培养出来下一个宋柯!
4、更多从草根平台到明星歌手的孵化器的音乐网站出现。
2007年更多音乐网站会向专业化发展。WEB2.0模式的网络原创音乐平台失败的原因就是全依赖草根模式。事实证明,歌曲的走红必须是一个商业化的流程,有包装、有定位、有推广,音乐的传播必须是有序的过程。技术不能替代内容,音乐的核心只有歌手和歌。所以WEB2.0音乐平台需要与传统媒体结合,扮演的角色是向传统行业输送人才,成为专业音乐人才的孵化器。孵化出更多像香香“网而优则唱”的专业人才。为造星能力很弱的唱片公司找到包装歌手的捷径。
5、音乐推荐分享功能引领音乐网站市场。
像潘多拉和last.fm这样的音乐推荐分享模式是现在的流行的音乐网站服务。音乐推荐服务帮助你更容易地发现音乐。如果你喜欢听蔡依林,那么你可能也听王心凌;喜欢朴树的人是不是都会喜欢许巍?2006年,这样的服务在国内已经有露头,2007年,会遍地开花,你会在更多的大音乐网站享受这样的新服务。
6、彩铃平台提供更多服务!
现在运营商的音乐平台,比如12530还是以销售为核心的平台。这样的平台没有用户粘性,用户只有强烈下载需求后才会进来,然后下载完就走人。如果为提供完善的整曲试听服务,就可以让用户没事闲逛也可以来你这个平台听歌和消遣,增加了消费。
2007年,联通以及各地方的省移动公司会暗中和中央平台来进行竞争,有了竞争,就会有更好的服务。会有省移动平台推出像“潘多拉”一样的智能分析系统来分析用户偏好,推荐一连串的相似歌曲,形成关联消费,增加用户的消费歌曲数量。并增互动分享和音乐交友等很多互联网的功能。无线音乐下一步就会发展到服务为主,把用户从消费转移到休闲活动,重点从效用转为娱乐。
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歌曲进入竞争,市场进一步的细分,用户的购买能力也进一步提高,让彩铃市场向长尾区域过度。因为无线音乐排行榜的前10名位置已经远远不够,实现长尾成为各运营商的一个话题。已经有很多运营商表示要做出这样的努力!这就会大大扩展了无线音乐的市场。
7、手机用户下载音乐就像水龙头一样方便
很多人下载音乐的步骤动辄少五六步,繁琐的操作程序极大地限制了用户的消费热情。不过情况会有好转,2007年,越来越多的无线综合解决商们会提出“一站式”解决方案。比如Ericsson的应用解决方案提供的不仅仅是下载音乐这方面,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一点的接入找到所有跟这首歌相关的内容。爱可信传媒的手机平台,也可以让用户通过一个的界面就很容易地找到歌曲并下载。国内除了Huawei、ZTE等老牌设备商以外,还有欣网视讯、汉铭科技等这样的综合方案解决商开始发力!他们的共同努力,会让用户下载音乐就像打开“水龙头”一样方便。
(本文原发表于SOHU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