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款通讯工具。手机如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是一把双刃剑,垃圾SMS的泛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与此同时,近4亿手机用户的庞大市场规模,让不少研究机构认为,手机广告是一个很好的产业趋势。可目前,手机广告仍然被用户列为垃圾SMS的行业,这意味着手机广告要
想成为一个产业,必须与垃圾SMS划清界限。在垃圾SMS肆虐泛滥的今天,手机广告能否摆脱垃圾SMS的恶名,成为一种全新的赢利模式呢?
近年来,随着电信业务的迅猛发展以及手机的普及,人们已经不再只是使用单纯的通话业务,手机SMS以低廉、便捷的优势,迅速成为人们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据专业机构统计,中国平均每天有超过3亿条SMS在用户的拇指间传送,占全世界SMS总量的1/3。
与SMS业务一样,垃圾SMS也随SMS的增长而增长,“垃圾SMS”问题也愈演愈烈,成为一大社会公害。绝大部分手机用户都曾遭遇且正在面对“垃圾SMS”的骚扰。调查显示,37.1%的人收到过谣言,69.8%的人收到过无聊信息,39.9%的人收到过骚扰信息,33.4%的人收到过黄色SMS,45.7%的人收到过其他不良信息。如此多的垃圾信息,究竟来自何方呢?
从SMS的发送者来区分,垃圾SMS可以被分为四种形式:由不法分子发出的违法SMS、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即SP制造的“SMS陷阱”、在公众间流传的不良SMS、由地下SMS群发公司发出的广告SMS。
肆虐的垃圾SMS
1、不法分子的违法SMS:利用手机SMS平台,发送一些制作假证件、假公章、假学历的信息,更有甚者,对一些手机用户进行有预谋的SMS欺诈。还有一些不法份子,通过手机平台,发送一些破坏民族团结的SMS。在垃圾SMS中,不法分子的违法SMS所占的比例并不太大。不过,诈骗类的SMS正在呈上升趋势。
2、SP的SMS陷阱:在诸多的垃圾SMS中,SP的SMS陷阱所占的比例最大。早期,为了提高手机的粘度,移动运营商和SP们推出了资讯、娱乐、商务等各种服务内容,移动运营商和SP按照比例分成。为了获取丰厚的利润,一些SP纷纷制造“SMS陷阱”,“诱惑”用户发回SMS确认,强迫用户认购服务。
3、恶搞SMS:恶搞无处不在,手机SMS也难幸免。相信不少用户曾经收到过这样内容的SMS:“移动和中国联通合作为祝贺2004年SMS费突破50亿,您把此消息转发10户,您的户上将加上99元话费,我在家刚试过是真的,快转,后查话费。” 此类SMS多以整人为主要目的,内容低俗,格调低下,因此被称为恶搞SMS。
4、广告SMS:此类SMS多为各SMS广告公司,利用自有SMS群发设备,在接受广告费用之后,向外大面积散发的一种SMS。
垃圾SMS的泛滥肆虐,不仅污染了这个本来就很纯洁的手机平台,而且令用户极为烦感,垃圾SMS成为了手机用户生活中的一颗毒瘤。试想,垃圾SMS如果不加以整治,手机广告如何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泛滥的垃圾SMS,不仅扰民,而且还让用户经济承受了损失。一时间,垃圾SMS已经激起了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