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通的垄断阳谋?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电信和网通竞和的传闻不断,其中既有说双方已经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的;又有说在协议背后各家都在布置自己的“应对措施”,协议只是一个幌子的。各种版本的传闻一时间使双方的竞合之事变得扑朔迷离,引起了多方的关注。
电信网通的竞合之乱就像一出情节跌宕起伏的戏剧,3G牌照发放、电信业重组、国家政策等如此多的不确定因素构成了大量的戏剧冲突,双方无论做出何种决定都要考虑再三,走出缓招是正常的,悔棋也不是没有可能,上下矛盾、利益冲突使人们很难看出这场大戏最终的结局。
2002年5月16日,按照国务院“打破垄断,公平竞争、优化配置、加强监管”的指导方针,原中国电信集团把北方10省(区、市)的电信公司划给中国网通集团,自己保留南方和西部21省(区、市)的资产。
根据当初的电信大分拆方案,双方在全国均拥有完整的长途干线传输网和所属地区完整的本地电话网,并具有本地电话、长途电话、国际电话和国际互联网业务经营权,两大集团公司可以各自在对方区域内建设本地电话网和经营本地固定电话等业务,中国的固话领域形成了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互相竞争的基本格局。
5年之后,传出电信与网通签署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合作协议》,大家划江而制,各自不进入对方领地。而没过多久,又传出了网通内部发了一份“关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合作协议》的应对措施”,这使得竞合事件又一次升级。
其实在现在这个大背景下,双方无论是形成内部默契还是各自暗渡陈仓,都不难理解。因为无论是开战还是和解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副作用。
发牌重组在即,双方无心恋战
关于牌照发放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在移动与固定运营商竞争越来越失衡的今天,能尽早获得一张3G牌照才是固网运营商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北电信,南网通的发展与获得拍照之间也存在着联系。
运营商得牌在即,需要为建网、开展业务、宣传造势进行大量资金储备,而无论是南方的网通还是北方的电信,都要服从服务于公司的大局。两者在本地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5年投入了那么多钱,而离真正收回投资还要一段时间。与其长线投资,各自在对方的领地苦苦挣扎,不如暂时休兵养战,等得到拍照真正尘埃落定时再做定夺。这可能是双方集团公司能够踢默契球的初衷吧。
同时,与发放牌照休戚相关的电信业重组。拍照发给谁,怎么发都会影响到电信改革重组。目前会不会拆一家移动运营商分到固网运营商,还没有定论。要是能够得到拍照再分得一张移动网,那么谁还愿意为费力不讨好的自己建网呢?从这一点上说双方和解也是避免资源的浪费。
第三,最近移动运营商推出了一系列的单项收费政策,这无疑对于身受移动排挤的固网更加雪上加霜,单项收费使得固网运营商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真正的敌人在哪里,也就加快了双方“合作”的步伐。
避免合谋垄断,摆出良好姿态
其实想也想得到,无论是双方真正内部和解还是没有这层默契存在,大家都会摆出拒不承认的姿态,这就是为什么网通会发出一份官方声明了。
纵观各大网站的报道,都不难发现最这次竞合之乱,媒体所站的角度都是同情固网运营商身受排挤,竞争不过移动运营商的视角。而我认为不管动机如何,如果竞争没有了,合谋垄断形成了,难道能因为你竞争不过移动运营商就形成垄断格局,让最终消费者替你买单么?企业的竞争力在哪里?我看企业的生存发展还是要靠自己吧!
电信拆分是为了在垄断市场形成竞争机制,避免运营商一家霸占市场,使得用户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而这次双方的默契很容易背负起合谋垄断的名声,这不论对于谁都承受不起。国家不会容忍好不容易形成的竞争机制被一纸协议打破,用户也不希望自己的权益因为垄断而后到侵害。谁要是真正希望形成垄断,那么他面临的将是不可承受之重!
通信行业新运营商进入市场很难,不久前美国电信业出现了新的垄断回潮。在国家这个层面上希望运营商能够充分竞争,使老百姓受益,而运营商作为公司实体,有自己的盈利任务、成本核算机制,不可能做赔本的买卖,所以在推进弱势地区业务时肯定不会太积极,这是由通信行业提供全程全网服务性质所决定的。所以说不管有没有“协议”“措施”,运营商的态度肯定是否定事件存在的。我看过不了多久,电信业会发表分声明吧。
历史背景特殊,竞合尚无定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电信网通这时候形成协议停火不是件坏事,双方先停下来,等待时机成熟了再进入市场。而这件停下来这件事情就不像说的那么简单了。
这一停就会面临一系列的信任危机,给本来就充满变数的行业重组、拍照发放回归垄断又带来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我认为现在不必过于关心这件事情,分析到此我觉得双方究竟是竞还是合不是特别重要,因为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制约着双方的决策层甚至是整个行业的管理层。
那么如何判断双方是否真的会形成默契呢?我看最好的办法是关注长期发展,在短期内这件事情看不出端倪,而把事情放在长期来看,如果等电信重组、牌照发放完成,多方形成势力均衡时,还会有默契协议出现,那么无疑就呼吁我们的行业管理者出台类似治理中国足球假打一样的政策。
只要我们的行业管理者是鼓励竞争的,只要我们的企业是勇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的,我想最终受惠的才是我们的用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