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文
有人说此次交易Tom.com占了便宜,因此推断主动方是Tom.com,但事实上,真正急于脱手的是eBay和惠特曼。虽然说Tom.com的股东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抛开资本的意志,结合eBay在中国目前的状况,Tom.comCEO王雷雷愿不愿接这个烂摊子都还是个未知数。因此,此次交易注定不同于Alibaba和Yahoo!的交易,而王雷雷也不是马云。
早在一年半之前,eBay在中国便开始寻求买家。除了Tom.com外,Tencent曾经进入过eBay的视野。但2005年9月12日,什么都要做的Pony Ma最后以其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的上线发布,回绝了梅格·惠特曼。
两个女强人的交易
Tom.com大股东周凯旋和eBay全球CEO惠特曼联手推动了eBay和Tom.com之间的交易。这两个女强人之间的首次合作,便是TOM-Skype合资公司的成立,在TOM-Skype公司中,同样是Tom.com占了51%股份。尽管,当初eBay收购Skype花了26亿美元的天价,但在TOM和Skype的合资公司中,Tom.com却几乎没有什么投入。
由于之间有Skype的桥梁,因此在惠特曼希望为eBay易趣寻找下家的时候,周凯旋适时出现。但没想到的是,双方的谈判合并却长达一年半之久。直到12月20日对外发布合并消息的时候,还有很多细节都尚未落实。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消息要发布了,突然又停止了,反反复复。”“TOM易趣”公司的诞生有点“狼来了”的味道,这让Tom.com公司市场部员工总要绷紧神经,疲惫得多少有点无所适从。
强势带来的麻烦
尽管eBay在中国已经宣告失败,但在谈判中,惠特曼也处处表现了她本人以及她认为eBay品牌应有的强势。比如,其曾经提出在新平台上一旦出现问题(比如假货、投诉等),在一个月内如果没能解决,eBay有权收回其品牌。
有人评价惠特曼的个性,就像eBay的毛泽东,而其强势让很多人不敢说真话,也让自己很难思考外界的意见。3年前,惠特曼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eBay在中国这个其全球第28个市场上一定能实现盈利。如今,面对失败,惠特曼显然并不情愿承认。
比如对于如何对媒体发布Tom.com合并eBay易趣的事件,惠特曼就犹豫再三。据了解,惠特曼曾经希望由eBay方面单独向海外媒体发布,并不准备安排针对中国国内媒体的发布。而后来也对于自己要不要让媒体到上海发布会现场斟酌再三。
对媒体如此,即便对于eBay易趣内部的员工也是这样。事实上,在eBay和Tom.com谈判的始末,直到12月20号发布会之前,惠特曼的态度都是“封锁消息”。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Tom.com方面和eBay易趣方面被禁止有任何接触,基于这个禁令,很可能到目前为止新公司的CEO王雷雷还没有看到eBay易趣公司的财务报表甚至是员工名单。
据了解,由于甚至没办法到eBay易趣公司考察其技术平台,新合资公司的技术平台,都是由Tom.com的团队自己研发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