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不单纯作为现实社会的平行线存在,还与现实间有着“严重”互动。通过这种互动,不但影响国际政治而且其影响力已不可小觑
《时代》的编辑们没有选择内贾德,而是把一个白色键盘和计算机显示屏旁边的“You!”称为“年度人物”。这不是在做广告,而是在用囊括“我们中每一个人”的方式,重新阐释了一回“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放眼世界,因为网民对网络间国际新闻的丰富、传播,以及新闻借助网络反过来影响网民言行,从而影响现实国际政治乃至改变历史的事例可谓俯拾皆是。
最早例子发生在1999年,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合伙挑起科索沃战争时,支持南联盟那位“怕死就不叫米洛舍维奇”的网民们,就在互联网上发布图文揭露被美国所隐瞒的战争真相。
2004年初,有关“虐囚事件”的照片首先现身于参战美军博客,随后引起了全球媒体跟进报道,从而摘掉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最后一点正义光环。
平心而论,利用网络左右国际脉博跳动的大师,还得首推赫赫有名的本·拉登。虽然当今世界一睹拉登庐山真面目者已是凤毛麟角,但谁也不能否认拉登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所有关于拉登的真假消息不但通过网络四处传播,而且拉登本人也一改惯用的把录音带寄给半岛电视台的方式,更多选择在某个网站刊出录音或是录像。
由于网络掀起的国际政治的波澜大多是针对美国的负面新闻,因此今年12月初有消息说,美军已经开始组建成立了媒体战部队。如今“网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重要概念,但美军的这一媒体战部队的职能却并非攻击敌方网络指挥和控制系统,而是消除所有公共网站上“不利于美军和美国利益的宣传”。
美军官员介绍说,当前“除门户网站外,绝大多数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也都有自己的网站,因此谁控制了网络,谁就会在媒体宣传战中抢得先机”。
在2006年的最后一个月,美军与《时代》周刊不约而同地作出了针对网络空间的战略选择,主要正是在于互联网正在把全球变为一个没有国界的社区。
与传统媒体有选择地报道新闻且渠道容量有限不同,网络媒体的渠道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是新闻发布者和评论员。因此网络新闻不但内容丰富且传播迅速,其所蕴含的意义能得到最全面深刻的阐述,而且所催生的情感能以指数复制。所谓“好事可能不出门,坏事却必然传全球”。
何况正如《时代》周刊所说,当今社会正在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网络不单纯作为现实社会的平行线存在,还与现实间有着“严重”互动。通过这种互动,网民从网络上的虚拟回归现实时,就会对某些事物采取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不但影响国际政治而且其影响力已不可小觑。
想当年,不为人知的伊朗人艾哈迈迪·内贾德所以击败对手拉夫桑贾尼,当选为伊朗总统,就是因为借助网络传播了自己的穷人代表形象。虽然拉夫桑贾尼曾两任总统职务,可谓德高望重,但在2005年,人口约7000万的伊朗所拥有的1500万网民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的反腐与均贫之声,却最终使其铩羽而归。
事实上,内贾德本人就是一位多产的博客。而不久前内贾德所以又语出惊人,宣称“世界正在快速地内贾德化”。也是因为网络每时每刻都在把他的激进观点及美国在中东搅起的风起云涌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为内贾德招徕无数“粉丝”,甚至一度成为呼声最高的《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候选者。
但内贾德所以最终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网民”,却恰恰说明“成也网络,败也网络”。因此,依靠网民和网络起家的内贾德也无需怨恨网民夺走了他的“时代人物”桂冠。相反,即使是一代枭雄或一世强国,也不得不在网民面前好自为之,心存几分畏惧。
(作者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谋略学博士,文章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