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互联网协会胡延平发布核心调查数据
网友【老编】 2007-03-22 09:32:32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图文:互联网协会胡延平发布核心调查数据
图为:互联网协会调查报告课题组组长胡延平发布核心数据。(骆磊/摄)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2007年1月10日,备受瞩目的《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在北京隆重发布,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多项关键市场数据首度披露。主要细分市场2007、2008年的预测数据等也在发布会现场揭晓。

图为:互联网协会调查报告课题组组长胡延平发布核心数据。(骆磊/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胡延平 : 首先非常感谢媒体的朋友能够参与我们这次发布,我感觉从个人的心态来讲有点像是在给大家交一份作业,这份作业已经做了半年多时间了,非常感谢媒体的朋友能够在一起分享我们的成果。另外一方面也非常荣幸,因为这个工作我只是在这个地方做一个发布人的角色,但是这个工作应该在过去的半年里面,协会的领导也好,业界企业的朋友也好,包括我们专家组紧密的20、30个成员,还有我们聘请的相应300名专家,以及参与我们40、50场沙龙和研讨会的业界的朋友。总之,这么一个调查报告是凝聚了包括在座各位媒体朋友各自的网站也都从不同的方面给予这次调查以很大的支持。所以,今天才能够在个地方把大家一起工作的成果有一个分享。

刚才高理事长也说我们也是抱着一个努力的心态,同时也是去尝试的心态。但是我们努力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大家多认为互联网这个领域内缺少数据、缺少对市场准确的量化把握的情况下,包括相关的一些数字满天飞,在没有一个严谨、真实、有效数字的时候,我们希望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来做这项工作。结果可能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从协会来讲,从课题组所有的成员来讲,我们是努力、全力以赴,希望能做这么一件事情,能弥补这么一个空白,而且能弥补业界在这方面的一个缺憾。同时从行业市场的角度,也给各个方面服好务。

在整个调查过程里,包括在座的王乐也是我们的专家成员,因为他对网游这一块特别在行。另外像协会的领导,高理事长、黄秘书长甚至从特别专业的角度,调查的方法、怎么去采样,包括专家的访谈各个方面、样本的控制、数据的校样都给了我们很多具体的指导和支持。在这个地方把我们调查的数据给大家一个公开。

我们的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调查网民的行为。另外一方面是调查产业市场数据,企业这方面的状况。具体我们是面向互联网50个细分的领域,这50个细分的领域基本上代表了互联网主要的方方面面。我们今天重点发布的是其中这50个领域里面的10个领域。

报告分为五个部分:

一,报告概述。

二,互联网用户特征。

三,总体市场数据。

四,细分市场数据。

五,发展趋向。

互联网用户特征,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最终有效问卷量是8.0864万,数据还是比较客观的,男性是90.35%。用户教育程度的分布、用户行业的分布数据都会提供给大家。我们的样本量非常大,从这些方面来讲,比照别的机构所做的调查,在这方面的比例还是非常均衡的,包括职业的分布,包括职位、用户月收入的分布,看得出来绝大部分互联网用户还是中低收入阶层。地区分布和网民的地区分布基本上是对应的。广东最多,然后是北京。用户上网网龄的分布、用户日均上网时长分布。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用户上网时间是一个小时到八个小时,其中两个小时到五个小时占的比例是37.8%。用户的月均互联网消费,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字。根据我们的调查绝大部分互联网用户月均互联网消费是50到200这个区间,这三个区间加起来占网民总的比例已经达到70%到80%。

这是用户的基本特征,没有做交叉的分析。如果做交叉的分析,确实从用户基本信息这一块能得到更多。

总体市场数据。

我们对总体市场数据的判断,首先源自于对200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总量的回归分析,200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总量达1.3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2.52%。去年发布互联网调查调查的时候,我们也对2005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总量做了回归分析和预测,之后和CNNIC的数字差距应该不到1%。所以,今天这个数字也是基本准确的,但是我们在这个地方并没有说发布互联网用户总量,只是说拿这个数字来结合我们的调查数据做其它的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所产生的互联网用户个人消费市场的总额数字是一个什么概念呢?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消费市场总额的最规模大约为2767.46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网民用在上网的费用、网上购物的费用、网上买游戏的费用,以及在网上发生的像互联网增值服务的费用,一个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上月平均消费水平根据我们调查2006年度是169.57元,比2005年的157.8元同比增长7.46%。用户个人消费市场总规模是2767.46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的1876.53亿元,同比增长47%,增长还是挺明显的。

去年底我们发布报告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预测,我们预测2006年全年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是2862.27亿元,今年实际统计结果是2767.46亿元,比我们预测的数字低不到100亿元人民币,低的比例不到2%。而且今年的数据,2767.46亿元人民币是的的确确根据8万多份有效问卷统计产生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进行了50个细分领域市场集中度的调查,市场集中度反映的是细分的互联网市场领域的用户资源集中的情况,这个市场前四名的企业占用户的比例如果高于60%就是市场的集中度比较高的领域,意味着这个市场的进入门槛或者是难度还是比较高的。根据我们的调查,像播客、视频分享这个领域,还有网络广告、本地门户、分类信息、数字杂志、生活服务这六个领域在市场集中度排名是最低的,也真实反映了这个市场的状况,它们的市场集中度都在30%以下。实际情况,像播客、视频分享领域,根据我们的调查几乎没有一家企业用户的年到达率超过15%,因为刚刚处在起步阶段,非常分散,基本上没有形成在某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比较强势的企业,也意味着这个市场的机会比较大。这是市场集中度的数据。

跟市场集中度相关的是每个细分市场的用户规模。现在中国所有互联网发展的50个细分领域里面,拥有用户规模最大的是搜索引擎,用户的年到达规模达到1.22亿,去年数字不超过1亿。到今年为止随着网民总体数量增长和成熟的互联网用户的增多,发现有一个现象,互联网用户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互联网用户对不同互联网服务的使用越来越多元化,而且互联网用户对他所喜欢的互联网服务使用的年度在提高。这反映了一个什么情况呢?就是网民的成熟。网民的成熟实际上可以导致我们的统计出现什么情况呢?即使网民总量没有增长,每一种细分的互联网服务所拥有的用户总量依然会有明显的增长。这是搜索引擎在用户到达规模里居于第一位。

另外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数字是博客的受众数量也超过了1个亿,达到了1.01亿。1.01亿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指的不是博客的作者,写作博客日志的人也不是指在互联网上创建博客日志的数量,这是我们今年调查想努力从概念上对业界有一个引导和意见。很多时候讲博客的数量是多少都没有说清楚,没有分清楚几个区别。一个是博客的浏览者访问者,这是一种用户。另外还有一个是博客的创建者、写作者,这是一类用户。另外,还有博客的创建者和写作者在网上创建博客空间的数量,这是三个概念。我们注意到国内之所以数字在这一块比较乱,主要是概念没有弄清楚。我们通过我们的统计可以告诉大家四个数字,一个是博客用户所有的浏览者访问者是1.01亿,这是2006年度的用户规模。另外,博客的创建者、写作者真正的博客作者的数量,另外还有一个创建空间的数量,另外还有有多少个BSP(博客服务的提供商),我们可以提供这四个数字。

在用户的到达规模里还有一个领域值得提一下,像数字杂志。数字杂志用户到达率也达到6300多万。另外,播客/视频分享。播客视频分享大家注意一下尽管这种互联网服务相对于房地产、汽车这种传统的互联网服务,包括旅游预定、定制信息等等,包括电子商务,比它们晚很多,但是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它已经拥有了比较庞大用户群的基础。根据我们的调查访问测算,全国所有网民里面在2006年度曾经浏览访问过播客和视频分享占的用户达到7600万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是2004年度门户网站的用户到达规模,所拥有的受众群是这么一个量级。

这是总体市场数据给大家做的介绍。刚才汇报了我们的调查,有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和增长率方面的数据,以及50个细分领域的市场集中度、用户到达率、用户规模的数据。

介绍今天发布会的第三个方面的内容,互联网各个细分市场的数据。这方面是我们相对于去年的调查,重点努力、重点尝试有所突破的一个方面。因为去年的发布,在座很多媒体朋友都参与,我们宏观的数据多一些,或者是产业宏观层面研究多一些,比如到达率、用户规模这方面的数据。但是我们对中观、微观不同互联网企业应用情况也有大量的交叉、比较、分析,但是对各个细分市场的量化把握还是显得不够。所以,今年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半年来几十场的研讨会和聘请大量的专家、顾问,还有作者的队伍,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高理事长讲的我们怎么样去运用相对准确的方式,去把握互联网各个领域的市场状况,然后给业界一个相对准确的可参照的数据指标体系。在这方面我们对50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增长率、用户的规模增长率、服务商的规模增长率都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统计分析。

今天重点跟大家沟通的是其中的十个领域,就是网络广告、综合门户、搜索引擎、即时通信、C2C电子商务、网游、博客、播客/视频分享、音乐、汽车。我们的调查方法需要跟大家解释的是对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服务也好,划分是相对的,包括规模、增长率的统计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尤其是门户的网站可能是在哪个领域都有所作用。网络广告可能跟它相关,搜索引擎可能也跟它相关,即时通讯跟它可能也相关,包括游戏也相关。我们调查评估的只是50个细分领域每一个领域自身相对的市场规模,包含了交叉的成分在里面。比如我们在统计即时通讯的时候,把Tencent的营收纳入即时通讯来算,我们在统计网游的时候,也会把Tencent的网游这一块的情况纳入到整个网游产业这块来计算。因为在互联网的市场领域内跟传统的制造业最大的不同在于服务是交叉的,应用是关联的,没有单一的业务的纯度很高的业务存在。因为在互联网这个生态环境里,大家虽然讲核心竞争力,但恰恰是提供独立的单一服务的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有问题的。当然门户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像今天的Yahoo!,确实是需要时间的。从目前中国互联网市场发展的状况来看,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整合的一站式服务还是有它天然的生存空间。这当然也是一个方面,最主要是因为它应用是关联的、服务是交叉的,所以我们的统计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首先给大家汇报一下网络广告方面的情况。网络广告几乎涵盖了互联网的所有领域,因为互联网整个市场营收来源有三分之一甚至之多来自于这个地方,但是我们知道整个网络广告市场的状况,特别跟大家说的是搜索引擎是不包含在内的,因为国内对于网络广告的统计有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搜索引擎计算在内,一种是不计算在内。不计算在内的人把搜索引擎纳入到更大的范畴,就是网络营销的范畴,我们是不把搜索引擎计算在内的,因为我们对搜索引擎有一个单独的统计。

根据我们的统计,在网络广告领域,根据我们的调查,不同的网络广告服务的形式或者是不同的载体、媒介,在用户那个地方的反馈是一个什么样的呢?用户如果接触网络广告,如果浏览网络广告,如果他点击使用网络广告,他主要是通过哪些网络媒介、载体或者是来源?根据我们的调查有一个让我们也觉得有点需要去仔细分析的状况,大家一起探讨。电子邮件广告尽管现在是垃圾邮件满天飞,但是电子邮件广告呈现度是最高的,是6.95%。其次是综合门户网站的广告,呈现度是6.72%。其次是新闻网站的广告,6.55%。当然我们在这里列出来只是前三名,因为实际上有几十种网络广告的媒介或者呈现的渠道。

门户网站的用户相对市场份额统计是根据我们的调查,新浪相对的份额是19.60%,网易是18.11%,Tencent16.95%,Tencent增长速度非常快,其它所有加起来是45.34%。所有数字加起来是百分之一百的概念,我们其实更准确的一个统计是到达率的统计。

搜索引擎服务商用户相对市场份额的统计,Baidu.com第一位,39.28%,Google是17.69%,Yahoo!是12.64%,其它所有加起来是30.39%。即时通讯是,其次是MSN,然后是新浪UC。

电子商务C2C网站相对市场份额的统计、网游运营商相对市场份额统计、互联网博客服务商用户相对市场份额统计、独立的博客服务商用户相对市场份额统计。如果把所有拿在一起比较分析,新浪是第一位,MSN是第三位,Qzone是第二位,可以看到比较大的互联网巨头在这上面已经是后来居上了。

互联网播客/视频分享网站用户相对市场份额统计、地图服务提供商相对市场份额统计、独立地图服务提供商用户数额市场份额统计。

我们认为比相对份额更准确的概念是用户的到达率,用户的到达率所有的比例加起来不非得是百分之百,不强行作为用户的拆解来计算,根据我们用户到达率统计,门户服务前三位是新浪、网易、Tencent,他们的用户到达率分别是55.53%、51.31%、48.02%。

搜索引擎服务商年用户到达率统计:Baidu.com是80.79%、Google是36.38%,Yahoo!是25.99%。我们摘取了前三位数据进行的分享。

即时通讯服务商2006年用户到达率统计,QQ是78.73%,MSN是34.37%,新浪UC是11.38%。

网游运营商年用户到达率统计,QQ游戏运营到达率最高,是36.89%,联众是20.00%,盛大19.86%。

从独立的网游运营商年用户到达率统计,联众20%,盛大19.86%,世纪天成16.30%。

博客服务商年用户到达率的统计,新浪博客是32.86%,Qzone是19.28%,MSN个人空间是15.80%。

独立的博客服务商年用户到达率统计,博客网是11.66%,中国博客11.65%,两者差距只有0.01%,博易3.32%。

汽车网站年用户到达率,所有的提供汽车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放在一起来统计,新浪汽车是16.76%,Sohu.com汽车是11.65%,太平洋汽车网是10.67恩%。

独立的汽车网站年用户到达率,中国汽车网8.89%。

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年用户到达率统计,土豆网9.86%,优酷8.91%,Mofile8.70%。

不同媒介的网络广告年用户到达率统计和前面相对的统计数字差不多。

根据我们调查所产生的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10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增长率方面的数据。我们的调查产生了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的每一个领域的市场营收规模、市场营收规模的增长率、用户规模、用户规模增长率、服务商的规模和服务商规模的增长率。而且规模和增长率既有2005年度的数据,也有2006、2007、2008年的数据,对当前的市场状况和07、08年的预测,在里面都有。

先跟大家探讨一下门户2006年度的市场规模和增长率。根据我们的调查2006年度综合门户的市场营收规模达到10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3%。我们预期2007年搜索门户的市场规模达到128亿元人民币,长率28%。200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0亿人民币,增长25%。从2006到2008这三年复核增长率26.50%。从23%到28%这个区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放在其它的领域是相对不错的一个数字,但是放在互联网领域就是门户的增长率实际上是滞后于整个行业的增长速度。从目前来讲不同的门户都有核心营收的来源,有些依托网络广告,有些依托网游,还有一些依托即时通讯。从2006年的市场表现来看不同的门户企业的市场出境游着很大的差别。依托网络广告的企业由于网络广告市场整体从05年开始一直到06年,在未来的两到三年时间内我们预期网络广告市场将会有一个非常强劲的增长,因为市场渗透率基本上已经到了5%的临界点,网络广告主的数量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网络广告主急剧增加,各行各业的企业在互联网上的广告投放都会加大比例、加大投放的金额,这也给以网络广告位主的生存手段的门户企业带来营收增长的机会和利润增长的机会。但是从门户竞争的整体格局来看,仅仅网络广告是不足以在未来的竞争当中彻底奠定胜局。相反比如依托即时通讯工具或者是依托网游等一些非门户业务从营收来讲有非常不错的表现。但是比如依托网游的综合门户企业,网游因为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处于阶段性交替的时候,相对来讲从营收的增长来讲就显得缺乏强有力的业务支撑点。所以,综合门户在未来两到三年的营收,我们对它的预测和分析,一方面是基于对企业和专家所做的数据采集和我们对市场规模的统计分析模型,另外也主要是基于对未来网络广告、网游和即时通讯这三个市场营收增长率的判断。

其次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在现有的互联网的主流服务里面是增长非常强劲的,不仅横向挤压了像门户很多其它从事网络广告服务企业的营收,同时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服务手段也赢得了大量新的广告客户的投放。所以,整体来讲搜索市场的增长是非常可观的,2005年度我们对搜索市场的市场规模发布的数据是10.5亿元人民币,2006年度搜索市场的市场规模截至2006年底达到15.7亿人民币,2007年度有望达到23.28,2008年度有望达到32.73。而且相对于门户一样,收缩几乎表现出相当于一倍的增长率,在增长率始终保持在40%以上。

即时通讯2005年底市场规模的数字是17.8亿元人民币,2006年底,根据我们的统计即时通讯市场规模达到35.2亿元人民币,相对于2005年年度而言,增长率是97.75%。2007年和2008年即时通讯市场的市场营收规模的增长率将分别达到78.40%和45%,市场规模分别达到62.8亿元和90.1亿元人民币。这是基于即时通讯综合服务平台的营收规模甚至比单一的搜索在短期内规模显得还要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的市值相当于新浪、Sohu.com加网易、盛大最根本的原因。

博客2005年度市场营收规模是3.5亿,2006年度增长率85.7%,达到6.5亿元人民币,2007年是9.75亿元人民币,2008年度是14.5亿元人民币。年复核增长率是45.36%。

播客和视频分享,2005年度营收规模比较低,有一些机构公布的数字是2000多万人民币,实际上不到。只有到2006年底这个数字才可能到0.4亿元人民币,2007年会有一个比较可观的增长,但是因为基数本身比较低,2007年的市场规模可能还是超过1亿元人民币,2008年有望达到1.8亿元人民币规模。增长率确实很可观,每一年营收增长都是100%以上。服务商的规模目前国内已经达到150多家,用户规模截止2006年底播客/视频分享拥有的规模已经达到7600万人。

网游2005年底网游产业的实际营收规模,不是指产业毛收入,是36.8亿元人民币。网游到2006年底营收规模达到59.6亿元人民币,到2007年底,有希望达到72亿元人民币。2008年有希望达到90亿元人民币。在2006年的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未来两年增长的速度会明显放缓。

C2C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很多人都想知道它的用户规模是多少、交易额是多少。刚才高理事长也讲到电子商务的数字无从得知。实际上我们从两个小的侧面希望有所尝试。比如C2C是一个方面,另外刚才从网民每个月互联网的支出角度尝试有一个测算。至少我们通过这两个角度能够知道互联网用户从个人的角度每个月在互联网上的支出以及对个人电子商务这一块的市场规模。因为这一块国内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数量并不多,通过跟他们的合作,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手段,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到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字。

C2C市场2005年是137亿元交易规模,不是C2C的服务平台,它作为一个企业的营收,而是在这个平台上发生所有交易的规模。2006年底数字是216亿元人民币,未来两年增长都在36%、39%的水平上,年复核增长率38.11%。注册用户规模2006年度达到5960万人,未来两年增长也分别保持在28%、10%,复核增长率达到18.12%的水平。用户的规模,即使没有注册过,也曾经登录浏览或者是使用过C2C网站服务的用户的总体数量是9300万人,可以理解成在9300万人里有60%左右的用户是相对活跃的用户,而对相对活跃的用户又有一个定义,每个月在C2C网站上交易一次或者是提交信息一次的称为标准活跃的用户,目前我们只是得到注册用户规模的数字,没有得到每个月交易一次或者是使用一次或者是登录一次标准活跃用户的数量。

网络广告市场总的市场规模。网络广告市场的规模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2006年底市场营收规模达到49.8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比很多机构预测的要低。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搜索引擎是不包含在内的。但是我们预计网络广告市场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有一个非常可观的增长,在我们所有的统计分析、预测数据里面,从我们课题组来讲,最有信心跟大家交流、最有信心跟大家分享的几组数据,网络广告是其中一方面,它的增长是比较高的。而且从统计数字来讲,在基数相对已经比较大的情况下,年增长率能够连续三年达到50%以上,这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因为我们在调查过程当中对整个业态各个方面了解的信息使得我们对网络广告非常有信心。

汽车市场营收的增长率,2006年度是39.86%,这个数字也是不低的,因为作为专业垂直领域,现在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或者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可能从概念上来讲,大家觉得专业网站、垂直网站没有什么太大悬念。但实际上这些领域的增长现在是非常可观的,而且对于提供综合的一站式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资源分流和企业分流是非常明显的,这还是一个竞争的过程,短期内我们看不出是谁劣谁胜。从调查中看到独立各个领域的互联网专业服务提供商在很多领域甚至是比门户的一个频道还要差,但是我们更看好它未来的发展。

汽车未来三年的增长率都是30%以上,市场规模不是很大,从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平台来讲,综合营收的水平可能到2008年底也不会突破10亿元人民币,我们的预测是7.29亿元人民币的水平上。

地图服务。地图服务是一个相对比较慢热,也是近一两年突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原来很多已经退出这个领域的企业甚至反过头来又创业或者是又来做这个领域的事情。它还是非常必要的一项服务,但是作为独立的地图服务提供商是不是能够生存得很好是值得疑问的,但总体来讲它目前市场不管是用户规模增长还是服务商规模增长,或是营收规模的增长,增长的势头都还是挺猛烈的。我们预期未来两年2007年、2008年增长率能够达到102.70%和66.67%。2006年比2005年增长146.67%,营收规模2006年底达到1.48亿元人民币。

通过这个汇报,在这个地方把我们力所能及在这里能拿出来的比较少量的数据跟大家分享。希望媒体的朋友能够多多批评、多多指正。

最后,我利用一个很短的时间给大家分享一下市场统计和分析的模型,就是市场的规模是怎么算出来的,包括增长率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的调查报告里关于规模、增长率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网民的规模,各个细分市场的规模以及增长率。统计我们第一是比照去年的调查,去年调查有50900多个样本,而且样本的结果从调查统计的专业要求来讲也是比较合理的。另外,对今年的调查数据,就像刚才孙处长也讲的,包括给大家发的资料中也讲到,样本的筛选、数据的校验之后产生各个领域网民的规模、网民的增长率。那个数字是相对比较准确的,因为没有人为的成分,没有任何评估的成分。只要样本结构合理、样本特征比较客观,根据地区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收入分布,结果就是那么一个结果,就像我们通过调查产生去年网上互联网个人消费市场规模是2800多亿,我们预测今年是2700多亿,根据今年的调查一统计下来,这个数字和去年的预测就差100多亿一样。互联网用户如何填写问卷又是一个什么结果,那一块增长率就是一个统计的问题,没有什么太多悬念。

另外一个市场规模和增长率就是对互联网各个细分市场的市场规模和增长率,比如搜索引擎、网游、网络广告、综合门户的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们一个创新。迄今为止尽管我们做调查已经做了好几年,包括跟业内、各个方面的专家、调查研究咨询公司一些资深的专家朋友交流,现在整个业内我们没有看到有我们这样一个模型,而且按照这么一个模型去努力地执行的这么一个东西。我们这个模型是对于某一个特定领域的市场规模通过统计分析、数据采集,对市场规模技术测算和评估。这个模型是由一整套算法构成的,它是一个数学公式,Yt就是我们针对特定领域的市场规模,我们用回归法反向预测历史数据,通过反向预测历史数据来验证或者是求得当年的市场规模,把这个数字作为一个参照,它是有一个权重。回归的计算方法都有一些公式,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做各种测算,最后求得一个数值区间,所有的测算结果最靠近的区间我们取这个值。另外一个数据的来源是企业,我们今年做了900多家企业的访问。900多家企业是什么概念呢?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差不多我们每一个领域都做了十几家企业的访谈,企业访谈构成我们这个市场规模来源的第二个方面,而且这个方面占有相当大的权重。我们从企业里采集三个数据,一个就是这个企业自己的营收规模。第二,这个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怎么样。第三,这个企业所掌握的整体市场的数据。这三个数据企业只要提供其中两个就可以,我们对网民的调查,处在前面的企业,把十个里面最高和最低去掉,另外再抽取市场领域非前十名的企业,市场增值也是把最高和最低去掉,市场前十名的企业占的权重是70%,市场不是前十名的企业随机抽取占的权重是30%,两者相加得到来自企业方面的市场规模数据,但是来自企业市场规模数据在整个市场统计模型里只占其中一部分比例,但是占比较大的比例,根据我们今年的调查结果,运用Yt回归占的权重大概是10%左右,Yt企业占的比例是60%左右,第三个是专家访谈,专家访谈占的总权重是30%。但是专家访谈我们又把它分为几个过程,分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专家访谈有一个漏洞理论,越往后有效率越高,越往后专家在相对有效性比较高的数据做分析验证,第一轮得到的专家访谈占5%,第一轮的数据再交第二轮的专家做分析讨论,第二轮专家讨论也去掉最高和最低值,然后进行综合统计,占20%。第三轮占的权重最高。综合来讲是用这个过程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是一个模型或者是数学公式,不管是对现有市场规模的计算还是对未来市场规模的评估,我们基本上都是用这么一个方法在做。因为互联网协会自身的一个角色和定位的原因,可能相对于其它调查机构的优势就是能够征集更多的专家、企业参与。坦诚跟大家讲,对这种模型的执行在细节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或者是不折不扣去执行的地方,但是总体来讲我们现在是在坚决地朝这个方向努力。

今天就给在座的媒体朋友汇报这么多,刚才在前面说到是在交一份作业,这份作业现在只是把这个调查目前所产生的前期的一些零零星星的成果,拿出来跟大里家一起讨论。为什么我们敢把我们已经得到的数据拿出一部分来全套拷贝给媒体的朋友来用呢?是因为我们就是在做这么一个工作,就是行业协会的公共数据、市场数据的服务。不仅要对媒体公众开放,而且要对企业公众开放,调查的数据库公布给企业做调查研究的部门,他们可以用我们的数据库做各种各样的统计分析。为什么这么做?一个是本身协会的领导希望这个调查对行业有用,服务于大家。另外一方面,大家一起来完善。我们不怕出丑,不怕大家纠错。因为这个事情很难做,很多人没有做,所以大家需要,我们就来做。我们就来做的情况下也不能对付,给大家凑凑合合做,那样做就没有必要,也没有意思,我们就要踏踏实实做好。我们要做好,因为体系的问题、方法的问题、资源的问题,各种各样的原因,加上我们自身把握的问题,总会在一些地方有一些缺漏或者是有些数据的准确性问题、观点的准确性问题,我们把互联网调查变成调查领域内Web2.0的运动。就跟搜索一样,现在有一种搜索,大家一起来完善,很多用户一起来参与的结果这个搜索的结果是最合理的。我们也希望调查最后成为所有人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包括大家认为今年的调查还缺什么问题,希望明年调查再开辟哪个角度,希望我们的调查进行哪些方面的完善,大家都指出来,包括我们的数据今天只是提供了很小一部分出来,而且由于时间关系,很多东西一闪而过。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个目录,感兴趣什么东西我们就提供什么东西为大家所用。但是我敢跟大家所说的是:第一,至少目前在国内我们的数据相对来讲已经是比较有效的。第二,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7-03-22 09:32:32  回复

回复/评论:互联网协会胡延平发布核心调查数据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李开复:如果老板不AI,公司将会被AI淘汰!
  2. Niche发布2026全美最佳大学榜单 MIT重回榜首
  3. 中美元首长“电话粥”,聚焦经贸和TikTok合作!
  4. 最高法院裁定:支持川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政策
  5. 川普总统的“科技巨头宴”收获千亿级的投资承诺
  6. 美国签证新规:申请人须回母国面谈
  7. 敌友即友?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开始接触,图谋合伙收购OpenAI?
  8. 美国的七大都会区“房市调头”,买方作主了!
  9. 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巨额军费预算,马斯克警示财政风险!
  10. 休斯顿机场“小黑屋内的铝箔纸”:中国留学生遭遇遣返的36小时煎熬
  11. YouTube“反诈频道”助力警方,破获6500万美元诈骗案!
  12. 中美两国在马德里谈判,聚焦TikTok和关税问题!
  13. 美国签证新规“取消第三国面签”的选项了
  14. 美股市值突破“全球GDP半数”大关
  15. 美国宣传制裁东南亚的19个电信诈骗网络实体
  16. 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印度制造”的份额激增
  17.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盘查,中方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18.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驱逐,禁止五年内再入境!
  19. 相差3米!星舰试飞“精准溅落”展现技术突破
  20. 毅力号火星车揭示了杰泽罗陨石坑的水活动历史
  21. 从近期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入境的悲惨遭遇说起
  22. 马斯克“xAI”起诉前工程师“泄露机密”
  23. 从美国回到中国的,基本都会被问及这些问题!
  24. SpaceX的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了
  25. 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技术”获全球关注
  26. iPhone 17系列新品、iPhone Air发布了!
  27. 中国AI芯片产业迎来了技术突破和生态崛起
  28. 母亲给大一女儿恋爱八项要求
  29. 川普政策变动,竟然催生了智利的生育旅游热潮?
  30. 麦当劳CEO声称美国品牌的声誉在全球下滑
  31. TikTok美国业务的“合规运营”方案细节披露
  32. 在美国生活半年,真实观察了文化差异!
  33. 马斯克的净资产创纪录,突破5000亿美元!
  34. 不输常春藤!盘点学费低、薪资高的25所美国公立大学
  35. 启程回国:美元很香,但回家的路更香!
  36. 美国“真放宽”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境政策?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124, 2025-09-30 21:07:18

Processed in 1.91015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