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移动、联通相继推出“被叫免费”之后,素以高手机资费“最难攻克的堡垒”著称的北京,也迎来了北京移动的“畅听99”单向收费套餐。虽然移动的这一举措被部分业内人士诟病为“变相促销”,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单向收费”的步伐已经越迈越大。
大势所趋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单向收费之所以难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存在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之间的不对等结算关系。例如,移动电话拨打固定电话,移动运营商要向固网运营商缴纳每分钟6分钱的费用,而固定电话拨打移动电话,固网运营商却不需向移动运营商结算。
在3G启动在即的大背景下,这一问题正有望得到解决。按照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的说法,等到中国3G启动,固话运营商获得移动经营牌照,运营商之间的结算体系将改为双向对等结算。届时,运营商之间按流量对冲的办法进行网间结算,将解决实行单向收费的最后一个障碍。
无论是从现实的市场情况还是主管部门的官方表态出发,我们都可以认定:在“准单向收费”的口子被撕开的情况下,单向收费的趋势将不可避免。而我们也就有理由将移动和联通近期争相推出“单向收费”的举措解读为在3G到来前争夺更多高端用户的市场行为。
在国际上,目前采用单向收费的国家有欧洲大部分国家、日本及印度等30多个国家,而他们采取单向收费主要依据的“主动消费原则”也恰恰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新产品破土
在ChinaMobile电话用户增长突飞猛进的同时,中国互联网也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CNNIC 2007年1月发布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达 到了13700万人,中国网站数约为843000个,年增长近15万个。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国网页总数有44.7亿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0.7亿个。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开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在花费越来越多费用做推广的同时,众多企业也面临着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手段与用户进行沟通的问题,同样,从互联网而生的众多B2B、B2C等各类商务平台也概莫能外。
市场对互联网与传统通信技术的融合提出了需求。事实上,能满足这种需求的融合产品的雏形也早就存在了,只不过发起方式没有与互联网融合。中国电信此前推出的遇忙回叫(Call Back) 就是一个例子。使用此项服务,当用户拨叫对方电话遇忙时,可以挂机等候,不用再拨号,一旦对方电话空闲,即能自动回叫接通。其实该类产品的原理也并不神秘,只不过是在双方呼叫、通话的线路中加了一个可以自动回拨的语音平台,与市场上新出现的产品相比,“遇忙回叫”在功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通过下面的图示,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据鸿联九五网络部副总经理张海涛介绍,作为一款融合互联网和传统通信技术的最新产品,“免付通”实现了SMS、传统PSTN固话网、移动电话网、互联网的互通。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用户只需在网站页面上填写身边的固定电话号码,或者编辑SMS“XXXX”公司名称到950000,用户身边的固定电话或者手机就会响起,用户在确认通话后也就可以与自己想联系的企业通话了。在手机接听免费的情况下,用户就是彻底的实现了与企业的免费联系,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网站浏览者向潜在消费者的转化比例。
小菜还是大餐?
事实上,像“免付通”这样的产品已经算不上新鲜事物了,但就像所有的技术未必都能转化为产品一样,所以的产品能否从新生事物转化为市场主流产品,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
据张海涛介绍,早在四年前北京鸿联九五就已经拿到了开展此类业务所必须的“多方通信”的商业试运营牌照,之所以迟迟没有推出相关的产品,就是因为市场时机不够成熟。同时他也指出,鸿联九五现在推出“免付通”并不意味着现在像“免付通”这样的产品就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期了,目前这类产品仍然处在“市场教育”阶段,大多数企业用户并未完全理解“免付通”的价值。“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机会的行业,Baidu.com在推出搜索引擎业务之初进入的也是一个新兴市场。市场的机会只会留给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在他看来,电子商务的兴起、SMS等SP业务的普及以及完全“单向收费”的日益临近,都为像“免付通”这样的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和“免付通”类似的产品有“商机800”、“买卖通”等,市场进入者已经不少。毫无疑问,他们看中的都是庞大的市场需求,但究竟能从中国843000个网站、834.47万户企业中淘到多大的市场分额,比拼的就是资源和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