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诈骗陷阱
虚拟号码遭遇恶意利用
最近,一些“手法高明”的骗子利用了“××一号通”的便利特性,以“虚拟号码”伪装成某地的固定电话号码,以骗取信任,制造骗局,而一旦骗局得逞后骗子消失,该号码也就再也无法联系上该人。
-案例
非法协会假冒北京固话号码
今年初,数名男子以“中国市场信用联盟协会”深圳调研部的名字,在深圳许多企业中推广一个诚信评选活动,参与企业缴纳4800-16800元不等的费用后,则可以成为该协会的会员单位或者副会长单位。其中,该协会的联系、投诉以及网站管理员的电话均为北京区号的同一号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经本报深圳记者站记者调查发现,该协会为一个诈骗钱财的非法协会,而这一北京区号的电话号码,其实是一个“虚拟号码”。
-回应
北京铁通、维鼎森公司:
虚拟号码诈骗得到缓解
北京铁通、维鼎森公司表示,与其他常见的移<!>动业务相比,“一号通”的监管和追踪十分简单,一旦发现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该业务作为通信工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铁通公司和维鼎森公司将配合公安部门,通过“一号通”系统的数据管理台对有嫌疑的号码的所有数据进行跟踪,查找到犯罪嫌疑人的相关信息,对其进行法律惩罚。
记者同时获悉,由于中国铁通加强了与公安局等的沟通协作,去年以来,这种利用虚拟号码诈骗的情况有了极大的缓解。
-提醒
中国铁通提醒广大市民,收到相关SMS时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在对方要求你提供银行账户、密码、身份证号以及汇款时,千万不要上当。
7促销陷阱
超低价充值卡其中有诈
目前,在网络上或者街边,有人在兜售一种价格十分低廉的手机充值卡,或者是号称附赠了大量话费的SIM卡,卖家信誓旦旦,称之所以如此低价是由于运营商正在进行促销优惠活动。有的消费者为其价格所吸引,欣然解囊,然而,货物到手才发现,卡上的金额名不符实。
-案例
王先生:四折充值卡转身成废卡
最近,王先生在网上看到有公司批发销售4折手机充值卡,其销售信息中称“全国通用手机充值卡4折批发,面值50元批20元,100元批40元,200元批80元,300元批120元”。王先生经常出差,通话费用很高,对这么低廉的价格很是动心。在经过多方查证后,王先生花2400元购买了20张300元的充值卡。
几天之后,王先生收到了卡,但是充值的时候却怎么也充不上,后来经过专家查看,他买的全部是无充值金额的空卡。而那家公司在网上发布的地址是假的,电话号码是电信公司提供的虚拟号码,根本无法找到该公司。
-说法
业内人士:超低价充值卡或为废卡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来利用充值卡诈骗的事情屡有发生。价格很低的充值卡,很有可能是已经用过的废卡,不法分子将已刮开的密码涂层重新上色后出售,从中获取暴利。而购买SIM卡时,也要甄选正规经营者购买,比如运营商营业厅等;购买时有疑问的,可以拨打运营商的相应电话咨询核实;对于购买时有优惠承诺的,一定要卖家在发票或相关单据上注明承诺的具体内容。
-提醒
有地方消协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手机充值卡的销售价格既透明又稳定,充值卡在零售渠道都是以面值价格销售。运营商如果想给消费者一定的优惠,一般会通过资费标准的设计和调整来实现,而不会去动手机充值卡的脑筋(在开展各类优惠活动前,会通过媒体、网站、海报、营业厅公告等形式告知客户。如果购买时有疑问,可以拨打运营商的服务热线咨询核实),提醒消费者小心这类骗局。
8通话陷阱
未接来电回拨收费
一般手机收到陌生的未接来电或SMS时,人们大都会拨个电话回复。而一些不法分子就此设下了陷阱,如果回拨时发现是六合彩、语音热线等,即使消费者马上挂断也损失惨重。
-案例
孙女士:备受语音服务台骚扰
孙女士最近有点烦,她经常忙碌地在办公室进进出出,有时候回来发现手机上有一个陌生的未接电话,有时候是固定电话,有时候是手机,由于工作性质,孙女士很担心是客户打来的电话,但是回拨过去,却发现是语音服务台等,马上查询话费,便郁闷地发现又少了几块。有一天,孙小姐在网上发现了一条广告,才明白自己的未接电话来自何处。“唐山阳光网络全力推出未接电话群呼系统(又名:语音呼叫器,语音群呼机,语音群发机,未接电话呼叫机)。瞬间可让无数手机显示未接电话号码,对方回拨进来时,可以一直拨放彩铃广告或公司通知,也适合做合法广告!广告效果经测试是电视台的10000倍!”可是,令孙小姐头疼的是,尽管明知道肯定有些未接来电可能是话费陷阱,却很难做到完全不会陌生来电,毕竟这是工作需要。
-提醒
如今,某些不良声讯台通过发送中奖SMS诈骗的方式已经被多数人识破,取而代之的新伎俩是来电挂断以骗取电话费。据了解,境外不法机构通过与国内电话层层转接、呼叫转移,随意拨打给内地手机客户,每次响一下就挂断,目的就是诱导消费者回拨,骗取高额电话费。从来电显示看,这些被境外机构转移的手机号码与普通固定电话号码或者手机号码并无明显区别。因此,消费者需提高对陌生号码的警惕。
9退话费陷阱
谎称退话费要求提供账号、密码
近年来,以通信运营商名义进行诈骗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诈骗者以退还话费为名,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账号和密码,并对账户中的款项进行转移。
-案例
无法直接返还话费?
前几天,刘女士忽然接到一个来自001951101的电话,一段语音通知之后,对方告诉刘女士,由于移<!>动公司的技术问题,多收了刘女士100元话费,现在补偿双倍返还,希望刘女士可以提供自己的银行账户和密码来进行退费操作。
听说过不少电话诈骗的刘女士多了个心眼,向对方要求不如直接返还话费到自己的手机号码上,不料对方号称无法直接返还话费,必须通过银行账户操作。刘女士更加怀疑,最终也没有提供账号和密码。挂断电话后,刘女士用Baidu.com搜索了一下来电所显示的号码,发现与一些新闻中披露的假冒银行客服诈骗的来电号码完全一致,刘女士不禁庆幸自己警惕性商。
-说法
某运营商相关负责人:诈骗电话难以跟踪
这些电话的诈骗程序如下:对方先采用先进的语音系统,模拟运营商的自动语音内容,使被骗手机用户在接听来电时先听到一段仿真语音通知,然后该语音指引用户按键转人工台。
某运营商一位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统计,这些诈骗电话刚开始全部使用的是包括001951211、001951101、001931201等在内的标准国际长途来话号码,这样的号码既没有来电显示,也无法回拨,而且还无法主动录音取证,甚至连跟踪定位都不行。
-提醒
即便需要给用户办理退费操作,中国移<!>动外呼号码会显示为10086,中国联<!>通外呼号码会显示为10010,不可能有另外的号码。并且,运营商即便真的要退费,也根本不会要求用户提供银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