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应付自如地迎接接下来的挑战,Intel将会在不堪重负中衰落
在新人旧人的交替过程中,Intel应该让未来的新CEO首先搞清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根据预定的人事变动安排,Intel公司现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保罗·奥特里尼将于2005年5月18日正式接替贝瑞特,成为Intel的新一任首席执行官。
在外部面临AMD的挑战,摩尔定律的失效等不利局面以及内部面临2004年股票下跌了25%,而第4季度利润呈负增长的状况下,让业界颇感兴趣的是,这位毫无技术背景的候任首席执行官,奥特里尼会给“战略迷失”的Intel带来什么新元素。
IntelCEO之位不好坐,留给奥特里尼处理的难题确实不少。
AMD和Samsung 的挑战
如果说AMD在2004年之前对Intel的威胁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前者在该年抢先推出双核心处理器占据市场先机,以及在中国与联想、曙光等公司全面合作,这家处理器领域的后起之秀正在逐步摆脱作为Intel廉价替代品的传统形象,实现了2000年以来的首次赢利。
2004年,Intel略显固步自封,AMD则发展迅猛。在首席执行官海克特·鲁伊兹的指挥下,AMD已经在低端服务器市场上实现从零到7%的突破;而在高端PC上,凭借Athlon的64位运算能力,AMD成功获得游戏玩家、视频开发人员和金融业者的认可。有评测证明,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下,AMD处理器的性能胜过Intel同类产品。以至华尔街方面有传闻说,未来数月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系统可能会使用AMD处理器。
这样的预测在股市上率先得到验证。在刚过去的1年里,Intel股价下降了25%,而其竞争对手的股价则上升了50%。因此,鲁伊兹被《商业周刊》评为“2004年度最佳经理人”显得顺理成章。
从本质上说,AMD只对Intel产生了巨大压力,双方实力依然悬殊,而远在韩国的Samsung 则是一个更具野心、实力相差无几,甚至在个别领域完全超越Intel的强硬对手。
与AMD全面落后于Intel不同的是,Samsung 在内存和闪存芯片市场上以21%的市场占有率全面领先Intel(市场占有率仅为15%)而处于“领导者地位”。2004年的这家韩国公司获得全面丰收,收入高达151亿美元,增长速度高达50%(为Intel的数倍)。Samsung 凭借在闪存领域以及消费电子领域的绝对优势,进军手机芯片、数码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周边市场,这将带来30亿美元的收入。
随着竞争向手机等数码产品的进一步发展,Samsung 可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而如果Intel继续犯错误,其占据了13年之久的芯片市场霸主的地位将很快不保——这是摆在奥特里尼面前最为头痛的事情。
平台化策略难题
MHZ时代正在结束,过于追求芯片频率和速度的做法已经过时。Intel此前宣布的“基于平台策略的重组计划”正是对长期迷恋研发时钟频率更高芯片战略的一种重大改变。为了遏止以AMD为首的芯片厂商对Intel芯片市场的冲击,贝瑞特转向在处理器芯片增加更多功能的策略,即平台化策略来与其竞争。
Intel公司已经不再对仅提供处理器而感到满足了,他们的高级管理人员相信:通过生产平台产品可以有助于促进新的技术普及。但是,平台化策略一诞生就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Intel长期推行的营销策略是处理器时钟频率越高越好,经过广告的长期“灌输”,全球消费者已接受了这一评判标准,而现在他们又提出“频率并非最重要因素,内核越多才越好”的广告诉求,极易造成消费者认为Intel诉求混乱,从而造成客户流失的现象。与此同时,Intel不但要采用双核机制,还要加入安全机制等软件服务,以平台模式来销售处理器、芯片组等相关产品。Intel在台式机领域第一次采取这一模式的做法,将是一种全新的、难度不小的挑战。
其次,Intel公司正实行从“Intel inside”到“Intel everywhere”的转变,但Intel的芯片组并没有带来多少收益。在2004年第3季度,Intel芯片组的市场表现虽有起色,利润也仅达到预期的56%,与主营的微处理器业务相比仍是利润率太低。
同时,Intel的平台化策略不可避免要加入软件功能,每个芯片组都包含有超过100万行的软件代码,为他们服务的软件开发人员业已超过1万人,这就可能使Intel与亲密合作伙伴Microsoft产生竞争。
奥特尼里表示,在过去的日子里,Intel一门心思专注于微处理器的设计开发,而现在Intel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将芯片和软件融合在一起,形成高效的计算平台以更好地完成某些特定的计算应用。
两大业界巨头都看好新兴的数字化家庭市场,Intel提供软件功能会与Microsoft平台策略产生冲突。此前,Intel在企业服务器市场上提供可管理软件就遭到了Microsoft在新一代Xbox游戏机上改用IBM的Power微处理器的报复。随着Intel平台策略的深入推行,两者的矛盾必然更加激烈。
新兴市场的困境
据咨询机构IDC的数据显示,平板电视半导体芯片的需求正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当前全球最普遍的产品——手机更是离不开半导体芯片。随着手机市场的扩大,手机用DSP芯片市场以每年30%的速率增长,到2006年这一市场收入有望达到92亿美元。这对长期专注于PC处理器市场的Intel来说正是商机无限好,他们迫切需要进入消费电子产品领域。
然而,最近有不妙消息传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撰文指出,Intel的首款手机芯片组已被Nokia和Samsung 公司拒绝,Intel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
尽管功能更强大,但是与竞争对手相比,Intel的芯片种类选择余地实在有限,大多数手机制造商依然会选择能够提供全套手机芯片的供货商。此外,由于手机制造商和芯片供货商之间紧密的合作,Intel要想渗透入手机芯片市场需要更多的技巧。
此后不久,Intel正式宣布其平板电视芯片计划搁浅。2004年10月下旬,Intel宣布取消开发用于投影电视的硅基液晶(LCOS)芯片计划。而该计划的启动时间却是同年1月份,当时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览会上,Intel公布了开发LCOS芯片的计划。但是,该公司在8月表示,不会按计划在年底推出上述芯片。一些报导援引Intel发言人的话称,在对所需投资和实现回报所需的时间表进行研究后,Intel已决定停止上述项目。LCOS芯片相比DLP芯片(2种芯片均适用于投影电视)具有成本上的优势,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一技术尚未完全实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