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低调的爱普生在面对企业社会责任时有一个愿望:成为人们心目中亲密的公司
采访·撰文=宁远
“天大地大不如我的手大,因为我的手遮住了我的眼睛”。
难以相信,这样的诗句是出自三年级小学生刘杰之手,然而,想象力丰富的他并不知道,教他写诗、画画的老师的到来,是爱普生公司企业社会责任(CSR)计划中的一部分。他甚至搞不懂“爱普生”是一家做什么的公司。
2005年4月,爱普生在原来的“信赖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正式把客户、地球环境、股东/投资者、行政、地区居民、NGO/NPO、公司职员和供应商,作为利害关系方写入CSR管理规划当中。
“我希望爱普生能作为一家亲密的公司被人们记住,”爱普生(中国)总经理牛岛升告诉《数字商业时代》。在他说这句话的同时,在中国西南的一个乡村,爱普生的员工和志愿者们结束了首期支教活动,正要和当地师生告别,然而他们被满脸泪水的孩子们团团围住,甚至抱住,迟迟下不了山。
公益:秉承创新传统
采访完牛岛升三天后,记者见到了刚从支教点赶回北京的爱普生员工彭非,“其实说不清是我们在帮助这些孩子和老师,还是他们帮助了我们。”作为爱普生“红粉笔支教计划”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彭非已经五度前往这所被重重大山封锁的学校,然而每次回来以后,她还是感慨良多,“我觉得我们付出的就那么一点,回来以后心里却是满满的”。让彭非和志愿者们感到特别丰盛的,不仅仅是一种奇妙的满足感,更多的是感动,意外发现一个精彩的世界后的感动。
今年10月24日,爱普生全面启动“红粉笔计划·爱普生示范学校”活动,11月中,彭非和另外5名志愿者老师一起走进重庆开县,到爱普生在当地设立的爱心小学支教。“我们不仅仅是捐一笔钱,而是希望可以从浅到深做下去。”爱普生品牌传播科的经理唐庆告诉记者,“爱普生是以技术起家的公司,挑战与创新是我们的DNA,所以我们想尝试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我们希望这个学校能成为示范,将来带动乡里周边的学校,然后带动镇里的,县里的学校,再到重庆,甚至全国的乡村教育。”
据悉,在爱普生“红粉笔计划”中,师资水平、学生素质以及学校管理是被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爱普生开始关注中国的基础教育,源于一次令全国震惊的突发事故:2003年圣诞节前夕重庆开县发生特大天然气井喷事件,受灾群众10万人,90所中小学校被毁坏。爱普生最初的念头只是帮助那里的一些孩子重返校园,于是在2004年,经过严密的考察后,捐赠了25万元人民币在开县高桥镇修文村修建了一所新的校舍,并命名为“开县爱普生爱心小学”。这仅仅是爱普生关注中国乡村教育迈出的第一步。随着深入的了解,乡村教育软件缺乏的问题进入了爱普生的视野,因而有了后来的第二步,先后两次共募集6万元,为“爱普生爱心小学”购置图书。第三步是今年6月,爱普生采取电子募捐的形式,把贫困生的情况在内部网上公布,让员工“认领”。
“真没想到,短短一天半的时间,就把65名贫困生三年的学费凑齐了,有的员工甚至表示‘孩子能上到多久就供多久’,”说起当时同事们的积极踊跃,彭非的眼里闪耀着光芒。
“中国员工对公益活动的关心程度非常高,作为经营者,我认为不需要刻意推动,要做的只是给大家创造机会,提供项目平台。”牛岛升对企业和员工参与公益活动有着独到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员工不断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凝聚力就会增强,对公司的整个士气也非常有益。”环境:固执追求完美
随着能源短缺、自然环境恶化等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环保的话题都谈论得很多。《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评价道,“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如果不是‘绿猫’,就抓不到老鼠”。
爱普生在环保方面的努力由来已久,其最早是在日本长野创建,那里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当时的经营者就意识到,应该保持周围的优美环境,让绿色的血液从一开始就流淌在这家公司的血管中。
“以手表起家的爱普生,后来的很多精密技术,包括打印机和半导体中的技术基础都来源于精密加工,节能和环保不仅表现在某一款产品,而是通过整体理念体现出来。”谈到爱普生的环境体系,牛岛升甚至建议另辟时间来讨论这一问题,因为爱普生的“绿色血管”异常庞大和细致,对待细节和完善的追求可以说是到了固执的地步,
爱普生的环境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条主脉:环境商品、绿色工厂,以及环境管理系统、信息公开和社会贡献。在每一个爱普生商品生命的周期中,从设计到采购、制造,从物流到销售、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指标,就连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运输工具,也被列入环保节能的评估范围。
在环境教育方面爱普生也是不遗余力地投入,不但每一个新员工入职前要接受一个小时环保培训,而且每个部门都设有兼职的环境推进者。此外,爱普生还把环保理念的推广延伸到下一代身上。Kids ISO 14000计划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为此,爱普生专门制作了生动有趣的教材,为孩子们提供有关环境教育的培训。
“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的企业经营理念是不变的,其中环保意识非常强。在制定战略时我们非常着重于可持续发展,环保所需的费用已经被纳入企业正常经营预算中,所以不会和公司当前的经济条件发生太大的冲突。”牛岛升很认真地说。
员工:细致入微
一位爱普生员工告诉记者,“我曾在多家跨国公司工作过,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爱普生务实的风格,每做一件事情都非常细致,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这位已在爱普生任职五年的员工对于加入公司之初的情形记忆犹新。虽然爱普生是一家日本公司,但是在面试中要测试英语,这位员工当年在考试中遇到的一道“阅读理解”的题目,是通过当初日本电视机厂商成功地进入了中国而欧美厂商则失败的故事,讲述日本企业对本土化的重视。“这是我从爱普生学到的第一堂课——这是一家非常注重本土化运作的公司。”她回忆道。
“总的来说,本土化就是我们成功的经验。”爱普生(中国)公司总经理牛岛升也这样总结爱普生在中国21年发展的精髓:“重视当地的优秀人才,让这些人才充分理解爱普生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当他们充分理解这些之后,就委以重任,让当地人才发挥他们各方面出色的能力。”
在爱普生,“本土化”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细小环节。目前爱普生在中国的员工人数中,日本员工不到1%,如此之高的本土化比例,在跨国公司中是不多见的。
融入本土,是爱普生赢得员工信赖的主要途径。而许许多多说起来很琐碎的制度和做法,却让员工倍感贴心。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爱普生的休假制度中,就出现了“育儿休假”、“育儿休职”的规定,而且允许的假期长度都超过了法律的规定。2005年,爱普生内部又推出了一部《培养下一代支援对策推进法》,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和活动,让员工可以一边努力工作,同时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孩子。爱普生的一名男性员工在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休了三个月的产假,他的体会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有时间反省自己,对于我的漫长的职业生涯来说,这段经历是很宝贵的。”
越来越多的就业者在选择职业时,更注重自身的发展和成长。在爱普生中国,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5岁,针对年轻人缺乏经验的弱点,牛岛升非常强调“岗上培训”(On the Job Training)的重要性,“使员工获得发展的最好方式,是在工作中把新人带起来,让他们在工作中成长。这种更加便利、鲜活的培训,不仅对个人成长有利,也可以加速本地人才培养,以便早日把重任交付给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