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报道
如何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协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作用,努力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开放、共享?中关村科技园区实施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给出了答案,该工程搭建了产学研无缝链接的平台。不久前发布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实施试行办法》对开放实验室的工作进行了规范,明确指出开放实验室在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将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以服务企业为己任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是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转制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建立的,是对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开放、资源共享的实验室,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园区企业,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
今年6月,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工程开始实施,目前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科院北京分院等第一批共8家实验室向园区企业开放,由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负责具体管理。开放实验室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园区企业,列入该工程的实验室将为园区企业提供分析与检测的技术服务,也将与园区企业共同建设共性技术平台以及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开放实验室还将为园区企业创造知识产权、创制先进标准提供服务,参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此外,开放实验室还将与园区企业共同承担国家和北京市科研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并帮助企业解决研发和技术难题。这些服务对于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随时接受园区企业使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申报,每半年由专家评审一次,评审合格的企业将获得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使用资格。“我们希望这项工程能够为更多的园区企业服务,能够推动更多的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孔洁说。
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促进处负责人介绍,第二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正在申报当中,将于今年年底公布,其中涉及26个实验室、12个院校,几乎涵盖了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对于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服务园区企业,深化产学研结合工作,北京市政府寄予了厚望,进行了多方面的资金支持。此次公布的《试行办法》中就有明示,对运行满一年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将组织专业评估机构对其工作量及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对评估合格的开放实验室,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将提供50万元的一次性经费支持,补贴开放实验室进行必要的设备配备和认证所需费用。
除了一次性的经费支持外,有关部门还将给予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及使用实验室的企业以其他形式的补贴,如对于以优惠价格为企业提供分析检测类服务的开放实验室,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将按实际优惠金额给予不超过收费标准50%的补贴;对于享用开放实验室研发类服务的园区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将按照实际收费金额的50%给予补贴。上述两项补贴单笔金额不超过10万元,并由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负责补贴申请的受理和审核工作,经费补贴每半年集中申报一次。
此外,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与园区企业合作建立的重点产业领域共性技术平台,政府将视项目情况给予一定金额的建设资金支持;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与园区企业共同承担的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政府将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
一定之规成就方圆
据了解,《试行办法》于9月19日通过审议,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试行办法》,申请加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科研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要具备为企业提供服务的科技基础设施,成立2年以上,管理规范,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健全;专业研发类实验室的研究基础和人员在所属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承担过国家和北京市的研发项目;分析检测类实验室应具备国家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资质;实验室的服务领域符合中关村科技园区“十一五”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等。
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实验室由所属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转制院所推荐,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负责受理,经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确认后,方可成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加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并非一劳永逸,《试行办法》明确规定,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每两年组织对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进行条件复核。对不能维持相关资质或没有为园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的实验室,经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确认后,取消其“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的资格,并解除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