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周刊 作者:户才和
虽然全球化的线路有很多,但是杰富瑞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迅速崛起的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勇士们的角斗场。科技精英们粉墨登场了,VC们也几乎逐一亮相了,如今轮到投资银行家们上台演出了。
来得正是时候
《互联网周刊》:杰富瑞在全球其他地区的扩张已有时日,为什么在2006年才开始正式进驻中国?
Paul F.Deninger:2000年,中国就已经有一些企业去纳斯达克上市了。但就整体而言,当年的中国高科技产业还处在孕育孵化阶段,很有希望。5年过去了,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已经开始成规模地开花结果了。与此同时,2005年也被一些主流VC称为中国创业投资产业的元年。这标志着中国的创业投资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产业。
作为一个注重结果的商业机构,我们不希望潜在的目标市场还处在婴儿时期就进来。当然我们也不希望来得太晚。
我们觉得现在来得正是时候。
道不相同
《互联网周刊》:杰富瑞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中国市场的?为进入中国市场又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
Paul F.Deninger:我们从2001年就开始关注中国了。2003年Broadview International被杰富瑞收购之前,我们就有一位同事专门负责关注以日本、韩国、中国、中国台湾等地为主的亚洲市场机会。
2003年,Broadview International变成了Jefferies Broadview。我们随即从高盛集团找来了具有中国背景的Wei Hopeman(张晨为)。在文化层面让目标市场的客户感觉舒服很重要。
1年半以前,我自己也来到了中国以便亲身体验这块朝气蓬勃的新兴市场。大概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开始正式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设立代表处的申请,并在2006年7月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互联网周刊》:根据我们的了解,有一些国际投资银行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式在中国开展有限的投资银行业务,而像杰富瑞这样在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才正式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处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见。
Paul F.Deninger:我们一开始就把自己纳入中国证监会的视线范围之内,这也是我们让中国监管当局感到放心和舒服的一种方式。
我们这样做,虽然会多花一点时间,但是由于一开始我们就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因此我们相信杰富瑞在中国的路会越走越宽,而不是相反。
《互联网周刊》:有关统计显示,国内针对中小型资本市场的投资银行大约有400多家。其中,也有像陈宏这样具有海外背景的华人回来创办的汉能集团,汉能集团甚至宣称要做“中国的高盛”。您觉得在中国像汉能这一类的投资银行对杰富瑞构成威胁吗?
Paul F.Deninger:当然,汉能在中国算是做得不错的。但是陈宏还在美国创办GRIC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客户,我相信他一定从我们给他做的案子当中学到了很多。
经过45年的发展,杰富瑞已经初步拥有了一个全球性的关系网络;杰富瑞对自己扶植上市的企业的研究报告覆盖率为100%。更加重要的是,杰富瑞积累了大量的交易经验,因此我们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这些都是现阶段的汉能集团所无法比拟的。
全球化势不可挡
《互联网周刊》:根据我们的观察,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11号文、29号文、10号文等一系列旨在规范跨境资本市场活动的文件。有些观察家因此担心中国政府正在推动资本在中国的体内循环,您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吗?
Paul F.Deninger:对于中国政府为提高国内资本的效率和控制金融风险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我们是非常理解的。但是请注意,我们认为中国政府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在灰色地带流动的资本纳入正确的轨道,而不是为了堵住资本跨境流动的通道。
我们相信中国政府为了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的效率,也需要像杰富瑞这样的鲇鱼来搅动市场。另一方面,包括资本等资源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中国高科技产业近10年来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互联网周刊》:国际化的确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主题。但不幸的是,美国也出台了像萨班斯法案一类不利于资本自由流动的法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萨班斯法案确实已经显示出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Paul F.Deninger:萨班斯法案本来是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财务丑闻而出台的措施,但不幸的是,它似乎有些矫枉过正。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萨班斯法案刚出台的时候,我们这些人就曾经跑到华盛顿进行游说,“这项措施会给资本效率带来损伤”。尽管当时受到财务丑闻伤害的很多股民对我们甚至有些不屑,但是时间证明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不过,由于众多资本市场相关人士的努力,萨班斯法案终于呈现出了松动的迹象。
创造更好的机会
《互联网周刊》:中国投资银行产业才刚刚兴起或者说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往往在这个阶段,人才流动也跟着变得频繁起来。杰富瑞如何保持其中国团队的相对稳定?
Paul F.Deninger:人们总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才流动的,因此我们保持团队稳定的办法就是为每一个团队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很简单!
《互联网周刊》:“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话虽简单,但是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
Paul F. Deninger:人们选择一份工作的理由无外乎: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成为团队中的一分子,每天都取得一点进步以不断激励自己,甚至于成为伟大事业中的一部分。因此一个企业不断地取得成功,并且通过一定的机制使得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就成了保持团队稳定的不二法宝。
过去的10年当中,杰富瑞的股票在华尔街所有金融服务类企业的股票当中表现是最为出色的,而且我们员工持有公司股票的比例超过了50%。这期间我们众多的合伙人当中只有1个人选择了离开。就自身而言,我自1987年加入Broadview International直到现在,一共在这个团队当中呆了有将近20年的时间。
2003年,Broadview International同意被Jefferies收购,就是因为Jefferies能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