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30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
妇女朋友们:
大家好!在第四次纪念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之际,非常高兴参加妇女研究会举办的“北京+10论坛”。我首先代表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敬意。下面,我就中国广播影视传媒在妇女发展中的作用与特点作一专题发言。
一、充分发挥广播影视的传媒优势,不断优化妇女发展的舆论环境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挥传媒作用,促进妇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十年前,第四次世妇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了“媒体可在世界各地发挥潜力,为提高妇女地位作出更大贡献” 的战略部署,要求“各国政府和有关机构要提高通讯媒体的作用,以有效地促进男女平等意识”。十年过去了,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媒体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为提高全社会男女平等的意识和促进妇女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走进新世纪的中国,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成为推动广播影视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广播影视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到目前,全国城乡拥有收音机5亿台、电视机4亿台,电视家庭用户超过3亿,其中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亿。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分别为2255套和1252套。全国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4.05%,广播听众约12.22亿;电视覆盖率达到95.29%,电视观众约12.38亿。电影年产212部,电视电影110部。专业影院3000多座,农村放映队达3、5万多支。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文化生活和信息获取的方式,广大妇女群众则是我们广播影视重要而又庞大的受众群体。广播影视传媒在促进现代化建设,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进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承担着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为此,国家广电总局对贯彻男女平等的国策、扩大妇女宣传高度重视,中央三台、各地电台、电视台和电影系统都为优化妇女发展的舆论环境和文化环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二、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广播影视工作的生命和灵魂;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是广播影视工作的重要职责。近十年来,党和政府对于运用传媒手段正确引导和积极促进妇女的发展进步高度重视,为加强妇女宣传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导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妇女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通过扎实有力的工作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在昨天的纪念第四次世妇会10周年大会开幕式致辞中,锦涛同志又强调指出:“我们将继续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及舆论等各种措施,使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真正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务院下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对于宣传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多年来,广播影视系统把这一系列重要的指导思想贯彻到整个宣传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在全国妇联的热情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及时传播各项妇女政策和法规,生动展示新时期妇女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爱情家庭、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引导妇女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挥了积极地舆论引导作用。广播影视系统还通过净化银屏、强化节目管理和加强舆论监督,推动全社会加强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障。
三、着力开辟妇女专栏,深入报道社会关注的妇女话题
多年来,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着力开办了一批围绕妇女话题的广播电视专栏和专题节目,受到了广大女性观众和全社会的喜爱。这些栏目贴近妇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将妇女发展的主题和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与社会关注的热点、与妇女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动的事例、切身的感受,多侧面、多角度地现场报道等形式,积极表现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栏目,突出了“把握时代潮流,展现当代女性风采;把握性别视角,讲求男女平等”的报道原则,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观察、记录、探讨妇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关注女性成长,维护女性权益,促进妇女与社会的相互沟通与理解,受到国内外观众和专家的好评,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牌电视栏目。国外有学者和同行认为中国国家电视台开办关注妇女儿童权益的栏目,是中国关注人权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0年6月召开的联大特别会议中,专门提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栏目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专门播放有关女性话题的栏目”。给了我们极大鼓励。
还有,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电台的中央电台的《法制中国》栏目,在报道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案例等内容时,注重从法律视角评论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现身说法,通俗易懂,很受广大观众听众的欢迎;《中国农村报道》《财富人生》《家庭》《社会生活》和《中国时事》等各类栏目,也大量报道了妇女在农村经济发展、文明家庭建设、参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示了中国妇女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方面取得的崭新成果。
四、大力宣传女性典型,引导广大妇女树立四自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大批走在时代前列的杰出女性代表,从她们身上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宣传她们可歌可泣的奋斗足迹和无私高尚的精神世界,对于引领广大妇女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做好典型宣传是广播影视宣传的重点任务。大家知道荣获十大女杰称号的任长霞、人民的好法官宋鱼水的事迹一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即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中央电台系列报道《热血铸警魂--记河南登封公安局长任长霞》、《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人民法官蒋庆》等,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感人、翔实的人物事迹,使典型人物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在每年的“两会”和奥运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广播电视都注意从社会性别角度反映妇女工作的成就,制作播出了许多凸现新时代女性参政议政、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等事迹的优秀节目,积极引导广大妇女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五、繁荣女性题材影视创作,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铸就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新时期以来,广大影视工作者充分发挥视听艺术的独特魅力,以饱满的激情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题材作品,在银幕和屏幕上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电影《相伴永远》中的革命家蔡畅大姐、《刘胡兰》中的青年党员胡兰子、《喜莲》中的辣椒大王喜莲、《漂亮妈妈》中抚养教育残疾儿子的妈妈、《法官妈妈》中把教养少年接回家中的女法官、《我的母亲赵一曼》中的抗联女英雄赵一曼等;还有电视剧《当家的女人》、《浪漫的事》、《母亲》、《婆婆》、《大姐》、《八女投江》等影视片,都生动地刻画了中国妇女在不同的时代,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女性形象,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铸就了中华民族女性优秀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风貌。前不久,以公安局长任长霞同志的感人事迹为素材创作的电视连续剧《任长霞》和电影《任长霞》在全国播映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杰出女性在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的重要力量,也看到了广播影视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铸就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责任和创作空间。
六、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和提高妇女宣传的引导水平
当前,中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妇女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广播影视与时俱进地宣传中国妇女的发展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但我们同时看到,由于某些封建思想的残余和腐朽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等落后的观念不仅仍然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也部分地影响到我们的广播影视宣传和创作中,反映妇女题材的优秀作品和有影响力的节目还不多,质量还极待提高,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改进和提高。
当前,全国广电系统都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广播影视工作在促进妇女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职责,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妇女宣传的引导水平和创作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的广播影视工作者:一要熟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妇女运动的历史,了解妇女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当前的重点任务,了解妇女的社会需求和文化需求,打牢新闻宣传与文艺创作的思想基础。二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大力宣传妇女的发展与进步,努力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三要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把妇女节目、栏目办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努力使影视作品拍得更加富有思想的感召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四要进一步加强与妇联等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协调,结合广播影视的传媒特点,创造性地做好妇女宣传工作,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妇女的发展与进步。
同志们,朋友们,妇女的进步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进步,妇女的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发挥广播影视的传媒优势,为全面促进妇女事业的发展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先进文化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