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杰并没有刻板地去考虑怎么将中国元素运用于家具的设计。在他看来,文化的沉淀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积累。顺其自然、真实诚恳地生活和表达,就一定可以做出真正中国韵味的作品。
韩杨@本刊记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来自北欧的设计师汉斯·维纳尝试将现代元素注入中国明代家具的时候,中国人在努力破四旧、毁掉历史;当九十年代来自瑞典的宜家家居在中国扩张商业版图的时候,中国人尚且满足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当荷兰设计师本·范·伯克尔从中国太极图案中获得灵感,制造出获得德国红点大奖的概念沙发时,也许,中国人真该静下来反思传统、探索自主研发了。
根据中国家具协会公布的数据,中国家具出口量从2005年开始已居世界第一。但显然,在国际设计界,来自中国的家具产品远未受到尊重。
作为澳珀家具的总设计师和老板,朱小杰永远都忘不了那种眼神——“好像中国人是武装到牙齿的小偷。”每年的国际家具展上,中国面孔往往并不受欢迎,虽然没人提出非议,但朱小杰可以在别人的目光中读出异样:参加家具展的中国人是不是又来抄袭设计?
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工厂的设计师朱小杰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从来不刻意琢磨怎么把民族的元素与世界接轨,对他来说,中国人往往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把心胸打开,把所有经验归零,才有可能做出好的设计。我们血管里流的是中国血,真心实意地热爱生活表达自己,就一定可以用现代的手法,表达中国传统。”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
曾有朋友困惑地问朱小杰:我觉得宜家家具的品质并不好,为什么在市场上转了一圈,我还是买了宜家的产品?
朱小杰的回答让朋友若有所思:真正感染你的是宜家表达出的生活方式。简洁的家具线条、小碎花的窗帘、柔和的灯光、精美的餐具??那种来自北欧的生动生活情趣吸引了你,让你觉得即使并不满意产品质量也会购买。
朱小杰也在自己的设计里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生活方式。春天的绿树发芽了,圆圆的、嫩绿的叶子,让光秃秃的树枝也凭添生趣。春天不常在,那就把它凝固在生活里吧,把那充满生机的树枝和叶子变成衣架吧。
喜欢读书?喜欢把书随便一丢?找起来很麻烦吗?那既然存放光盘的架子可以很方便取书,为什么不把桌面凹进去呢?何况,效果一点儿也不难看。其实好用的一定是美的。朱小杰从来不枯坐等着灵感找上门,解决生活需要的过程正是创作的过程。
朱小杰喜欢佛教:做人要善良;要关心别人;要活在当下,而不是修来世。佛教中自然的生活态度被他直接运用到设计中去。
外国人评价朱小杰的设计很中国,朱小杰认为这只不过是他按照中国人对生活的理解去反映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罢了。“设计是一门组合的学问,当你对生活理解之后,就会将现有的元素重新组合。你对某些线条会有自己的爱好,你喜欢的元素不断重复,这些元素的运用就形成你的风格。直到有一天你厌倦了,用新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想法。”
朱小杰的作品有两个极端:喜欢的人爱不释手,不喜欢的人看都不看。朱小杰心态很平和:“人们的生活态度不同,每人各有喜好,这才反映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设计与经营
2005年,一位加拿大人动手,给自己的iPod换上了红杉木外壳,他在贴图相册上只有一句说明词:“工业塑料只能造出合格产品,不能创造艺术品。”
艺术与工业的关系好似天敌,设计师与老板的关系正像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只有节奏一致才能发挥功效。然而这些对于身兼老板与设计师两职的朱小杰来说并不成问题。
朱小杰承认自己比别人聪明,也比别人现实。创立工厂的初衷是自己并没有学历背景,所以想做设计师如果自己不创业是不能实现的。可做到今天,朱小杰认为靠的不是设计能力比别人好,而是温州人特有的做生意的头脑——先要活下去。
成立于1994年的澳珀公司最初也从模仿做起,朱小杰坦言,当初的模仿是一种学习,掌握先进的工艺手段。但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学习结束了,朱小杰觉得应该做自己的事情了,于是走向原创设计路线。
朱小杰的商业规划有些与众不同,他从来不想领导潮流,也不跟别人竞争,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东西。他的原则是公司能维持,就做自己喜欢的;公司不能维持,就做自己不喜欢的。“设计师千万别关注市场,丢掉自己,还能做好的设计吗?”
朱小杰慢慢在设计之道中也悟出了经营之道:整合、取舍、协调。不管是做设计还是做企业,都是对不同资源整合、取舍、协调的过程。这其中没有矛盾,只是对象不同而已。
真正让朱小杰感到可悲的是,市场上为了赚钱,都在拼命的模仿。在中国,真正有创造的人永远成不了富翁,长此以往,厂商很难切身体会到设计带来附加值,因此并不重视独立研发,形成恶性循环。设计师首先是名工匠
朱小杰把自己称作“土八路”:他只上了七年半学,年轻时生活艰苦,靠出卖体力生活,做过石匠、木匠、钳工。
艰苦的磨练反而让他更加热爱生活,从未放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1989年,他自费去澳大利亚留学。他发现当地有一种名为opal的宝石,它与原矿石一起加工时,显得格外美丽。只要一有空,朱小杰就会跑去看这美丽的矿石。他心想,如果有一天我自己做什么东西,就一定要起个名字叫opal。
做工匠的经验对朱小杰做设计也非常有帮助,正是基于对基础技能的熟练掌握,他才能自由地实现思想,做出优秀的设计。他对年轻人的要求也是如此,如果想做设计师,请先到车间做工人。
“没有三十年的磨练,怎么能成为设计师?”朱小杰特别不喜欢扎着小辫子、晚上不睡觉、动辄满口后现代的年轻人。“如果自己都管理不好,怎么做设计?”好的设计师意味着有品味、有个性,但不怪异。年轻人太容易浮躁,朱小杰感慨道:“踏踏实实静下心做上几年工人,再加上原有知识结构、艺术训练,那才会是很棒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