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在诞生第51年之际,借助垂直记录技术的应用,又跨入了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日前,日立宣布推出一款1TB的3.5英寸硬盘,将目前750GB硬盘容量的最高限度再次改写。据日立环球存储大中华区总裁德克·托马斯介绍,日立将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面向零售市场销售1TB的3.5英寸硬盘Deskstar 7K1000,转速7200rpm,提供PATA-133和SATA-3Gb两种接口,建议零售价为399美元,第二季将向OEM厂商提供CinemaStar版本的1TB硬盘,专为数字录像机(DVR)/机顶盒应用而设计。
此外,希捷也宣布将在今年中以前推出1TB 3.5英寸硬盘,但相关产品的具体容量、规格、价格尚未公布。
硬盘容量两年翻番
德克认为,我们正进入一个数字娱乐无处不在的时代,数字互联将成为未来家庭的生活方式,而存储是连接家庭网络的中心,数字广播、互联网下载、DVR/机顶盒、极限游戏、家庭媒体中心、手持消费电子、高清电视的大量应用都需要数字视频和音频的记录、存储和播放,数字内容供应商提供的节目越来越多,推动了对超高存储容量的新需求。
1991年IBM推出1GB的3.5英寸硬盘产品,仅仅15年的时间,在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硬盘的容量提升了1000倍(1TB即1,000 GB),作为业内首个TB级的硬盘产品,德克将其看作硬盘市场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他认为,未来硬盘容量仍将以每年40%的速度不断增长,每两年翻一番,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提高硬盘单碟片容量是最为有效的。日立预计,到2010年3.5英寸硬盘的容量将达到3TB。
希捷也预计,台式机用的3.5英寸硬盘容量三年内有望由750GB提升至2TB;而2.5英寸的笔记本硬盘容量将由160GB增长至500GB。硬盘厂商间围绕容量展开的技术竞赛越来越激烈,希捷第一家创造了750GB的硬盘容量记录,现在,日立抢先一步将这一数字翻新到了1TB。
回顾硬盘容量的发展,早前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随着磁技术的改进在顶盛时期达到60%的速度,每年翻转一倍,现在又回落到40%左右的增幅。目前,借助垂直记录、热辅助、规则媒介等技术方面的持续改进,得以令硬盘容量再度提升。但德克指出,硬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包括加工、原材料等很多东西在内,除了技术本身之外,还要考虑产量、经济性、可靠性等诸多因素。
真正TB时代尚需时日
不过硬盘自身容量的增加是一回事,用户的应用需求又是另一回事,对于大容量硬盘,市场买不买单?调研机构iSuppli指出,目前普通PC硬盘的平均容量为100-160GB,未来5-7年内,1TB硬盘在传统桌面PC领域的普及率也只有3-5%,其主战场不在台式机而是消费电子领域和高端游戏PC产品等数字内容存储市场。
对此,德克也坦言,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硬盘容量还是160GB,1TB产品只占小部分,就日立而言,1TB硬盘产量的比例非常小,提供的是一种高端需求,在日立所有产品线中不到10%,未来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这一比例会有所调整。他认为,硬盘市场的趋势是产品的周期在延长,在大容量硬盘推出的同时,160GB、250GB容量的需求仍然存在,而且目前来看还是主流,从产量规划的角度来看,TB级硬盘产品的普及至少要4-5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