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周中,全球排名一、二位的芯片厂商Intel与AMD之间竞争急速升级。
预计以75亿美元营业额登上全球半导体行业十强排行榜第七名的AMD,上周在中国先后迎来了七喜、TCL两家国内知名PC老厂,至此,Intel多年构建的蓝色阵营彻底瓦解。
与此同时,为了抵抗来自AMD的压力,Intel周一宣布,将采用全新材料生产下一代晶体管,该技术令得Intel在2008年能够全面转产45纳米芯片。
双核技术竞争再升级
事实上,当AMD挟双核领先优势进入2006年时,整个行业就开始预测去年上演AMD与Intel的“巅峰对决”。2006年底两品牌之间的“真假四核”之争,仿佛就是2005年底“真假双核”之争的重演。
同时,并购图型芯片大厂ATI后的AMD,正在以全新的品牌形象亮相。在AMD的“技术”形象不断“深入人心”的压力下,Intel“被迫”在2006年初至2007年1月,三度更新产品,先后推出酷睿双核、酷睿2双核、酷睿2四核。
市场争夺范围扩大
除了技术先机的争夺之外,Intel与AMD的市场争夺也不断扩大。一方面,Intel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销售姿态,开始全力挺进消费类市场,与靠台式机DIY市场发家的AMD,形成了短兵相接之势。另一方面,AMD逐个攻破PC厂商防线,在笔记本、台式机、服务器等方面与英展开全方位竞争。
“并不是我们一定要选择AMD,而是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律。AMD给了市场更多的选择,反过来,伙伴也选择了AMD。”一位AMD的合作伙伴这样表示。
2005年末AMD与同方的合作,已经令“一股独大”的处理器格局成为历史;上周,随着七喜、TCL先后宣布了与AMD缔结战略合作联盟,国内排名前七位的PC厂商都成为了AMD的使用者,全国唯二单一“效忠”Intel的PC厂商只剩下海尔与长城,蓝色阵营受到打击。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AMD在中国台式机出货量已超过31%。
林憬文